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很多人说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人得了脑梗死疾病?其实,这不是感觉,这是事实!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这个脑卒中有四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根据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 ,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同时,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

根据GBD结果,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高于脑出血。

发病率: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2005年112/10万升高至2017年156/10万;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96/10万下降至2017年62/10万。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患病率:2017年我国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1981/10万,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424/10万。

复发率:2015—2017年PRINCE研究纳入的675例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6.8%,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0.7%。

城乡发病对比:我国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率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自2005年开始,农村卒中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两者之间差距呈现波动性增大,2018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卒中死亡率分别为160/10万和129/10万,这种差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拉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那为什么脑梗死发病率会这么高,且不断上升呢?根据2016 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来自32个国家的 INTERSTROKE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90.7% 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 10 项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对于我国人群,该10项危险因素可解释高达94.3%的全部脑卒中,分别解释95.2%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90.7%的出血性脑卒中。

对于脑梗死发病及死亡率出现农村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结构的不同,农村多谷物杂粮,饮食结构还是多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及维生素等相对较少;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出现肥胖、糖尿病等;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二、健康意识的差距,农村人们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发现低于城市。很多人甚至完全不了解什么是脑梗死,这与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经济水平的差距,农村很多人们,尤其年老者,一生可能都没去过医院几次,甚至没去过,平时有问题只在一些诊所解决。害怕去医院会产生很多费用,从而导致农村很多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低。

四、医疗水平的差距,由于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水平整体比乡镇医院高,设备先进,也吸引大量人才。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会高于农村,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控制得不错,那么得脑梗的几率也会大大下降。

除了以上四点,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当然现在农村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提升,获取健康科普知识的渠道也很多,很方便,交通也方便,所以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有较大的提升。对于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脑卒中一级预防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大家可自行查阅。在这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脑卒中

一、控制好血压。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二、稳定好血糖。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査;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 岁时开始筛査。对于首次血糖筛査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至少重复筛査 1 次。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试验。

三、定期查血脂。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査。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卒中的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四、超过45岁,定期做心电图或心脏彩超检查,尤其要排查房颤;

五、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碳水化合物,多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戒烟戒酒,控制好体重,多运动,少熬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碳水化合物   疾病   脑卒中   缺血性   高血压   死亡率   高于   血性   发病率   血脂   糖尿病   差距   负担   因素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