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中医辨证论治

艾 滋病

【定义】

艾滋病是感染了艾毒之后而引发的一种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病死率高特点,临床以持续不规则发热、长期腹泻、乏力、消瘦、盗汗、咳嗽、呕恶、口糜,甚者痴呆、全身1、痰核、癌瘤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西医学认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 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称该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 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

【范围】

若见到持续发热超过1个月;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10%;持续腹泻超过1个月;反复发生的皮疹及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加之有输注血制品、不洁性交史,都应高度怀疑艾滋病并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伤情志情志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疾病。艾滋病大多是通过性接触、吸毒等感染而成,常产生紧张、忧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导致气机紊乱,气血暗耗,久之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2.房劳过度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足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房劳过度,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造成精枯液耗,真气散失,抗病能力下降,而使邪气乘虚而入,留而不去,遂发为病。

3.外感湿热艾滋病患者长期患病,缠绵难愈,正与湿邪为病的特点相合。由于阳气损伤,正气虚弱,卫外不固,在抗邪无力的情况下,便容易受外邪侵袭而致各种感染。

二、病机

本病病机为邪盛与正虚共存、夹杂,但最终导致正气衰竭,五脏受损,阴阳离绝。由于其病程迁延,变化多端,涉及多个系统和多种感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较为复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本病目前尚无权威、公认的中医诊断标准,可参照以下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 本病病变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

2. 辨病性 木病主恶起亚面容精,其致病因素,主要是热毒、湿、痰、等病邪。由于本病极其复杂,故虚实夹杂证尤为常见。

二、治疗原则

当判断病情处在那期,采用扶正祛邪大法辨证治疗。

三、分证论治

(一)急性HIV.感染期

肺卫受邪证

症舌脉:见于急性感染期。症见发热,微恶寒,微咳,身痛,乏力,咽痛;舌质黯红,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宣肺祛风,清热解毒。

方药运用:

(1)常用方: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川贝、牛劳子、蒲公英、天花粉、防风、白术、人参、甘草。

方中以金银花、连翘、牛劳子、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宣肺祛风;桔梗、天花粉、川贝清肺止咳;防风祛风清热;白术、人参、甘草健脾益气。

(2)加减:若兼有手足心热、低热、干咳等加生地、麦冬、知母、玄参;如兼高热、神昏以白虎加人参汤合用。

(3)临证参考:

本证多见于HIV急性感染期,出现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故使用银翘散加减宣肺祛风清热解毒,“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剂量应轻,一般6~9g为宜,艾滋病多属于中医疫疗之气,故注意选取银花、公英、地丁、败酱、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等清热解毒药物,部分患者脾同病,故治疗上可兼顾健脾益气之品。

(二)HIV感染涉及多脏腑期

1. 肺脾气虚证

症舌脉:少气懒言,身困乏力,动则气喘或咳喘日久,食少肮胀或便溏,咳声低微,痰白稀,自汗,易感冒,神疲,肢困,面白无华,甚至面浮肢肿,舌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或白滑虚弱或沉细。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扶中。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人参、白苓、白术、莲子肉、桔梗、白扁豆、山药仁、砂仁、甘草。

近期连载…

文章来源于中医内科学


艾滋病 中医辨证论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艾滋病   宣肺   天花粉   方药   川贝   白术   板蓝根   连翘   脏腑   桔梗   清热解毒   甘草   乏力   正气   人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