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作为民族企业的骄傲,曾经的联想,一度被人们称为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创始人柳传志也被称为中国企业家教父级别的人物。


白岩松曾高度评价,“柳传志和他的老伙伴们定义了中国企业家这五个字”。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联想集团创始人合照


但最近,联想再一次深陷舆论漩涡,社交平台刮起了一股骂联想的风潮。


11月7日晚,知名意见领袖司马南发布视频《司马南:中科院国资贱卖系列之一,13亿国有资产白送泰山会?》,质问联想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此后两周,围绕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司马南陆续发布6则视频,向联想提出了“灵魂六问”。


涉及国有资产贱卖、股权转让、资不抵债、天价工资、外国高管、信息安全、无核心技术等问题。


司马南一句“资本永不眠”更是将联想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司马南在b站发布的指控联想系列7


其中,国有资产贱卖、信息安全、天价工资等“罪责”也成为网友口诛笔伐的重点。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针对司马南的对联想的指控,胡锡进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倒追联想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需要非常谨慎。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评论部分节选


随着胡锡进加入为联想和柳传志辩护的行列,这场由司马南发起的对联想的舆论战,引发了一波公众广泛关注的现象级大潮。


纵观各路大神的分析,司马南的指控其实并不无道理,这并不是联想第一次深陷舆论漩涡。


01


起底联想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公众对联想不满的情绪也有迹可循。


从1984年,联想脱胎于中科院开始,到1994年,联想出货量连翻三倍,联想在上个世纪的三次飞跃,始终都不是因为科研。


一次是倪光南院士带着“汉卡”加入联想,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一次是凭借攒电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是改变销售渠道,关闭直营店,让利给代理商。


它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搞过研发。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而后1994年的“柳倪之争”,也为联想现如今的窘境埋下了祸根。


时任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希望联想全力开展“中国芯”工程,走技术路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技工贸”。


而柳传志主张,联想应该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走“贸工技”路线。


翌年,这场斗争以倪光南出局画上句号,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走上了“贸工技”的道路。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左为倪光南,右为柳传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柳传志的决策不一定是错的,联想在啥都没有的情况下选择和国外高技术芯片硬碰硬讨不到任何好处。


不过,完全没有任何出路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华为。


当年的华为还是一家窝在非洲村里搞通信的公司,借着在非洲获得的利润,慢慢从仿制组装一路干到自主研发,成就了如今的华为。


究根结底,华为也是走的“贸工技”路线,但华为把这条路完整地走完了,最终在“技”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为的路是在任正非的带领下闯出来的,而不是选出来的。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再回过来看联想,似乎只停留在“贸”上,赚到钱之后却不愿再投入技术做前瞻性行业,一切向“钱”看。


就这样,背靠中科院,联想身为第一批迈向星辰大海的企业,两相对比下,公众对其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愤慨。


但无法否定的是,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联想在当时确实走上了巅峰,成为世界第一的PC生产商。


2004年,联想收购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完成著名的“蛇吞象”后,达到事业顶峰。


02


阿里的曾鸣曾问过柳传志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


柳传志犹豫了一下回道,当然是做大。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说到底,联想始终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大是大了,但核心技术却没有,无非是把IBM的LOGO抠掉换成自己的,然后再大打民族工业牌,发动政府采购。


但也是从那时起,联想为抢占海外市场,大片让利给国外,最离谱的时候,同样配置的电脑,国内比国外贵上20%不说,还会进行阉割。


那段时间,民众都是拿着最贵的钱买着最拉胯的联想,特别是政府采购的笔记本。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人们对联想开始产生不满,管联想叫“美帝良心想”,拿中国人的钱去补贴海外。


直至联想稳定海外市场后,依旧走国内补贴国外的路,此后的很多年里,“美帝良心想”的外号越来越响亮,甚至盖过“民族企业”这个称谓。


从商业的角度看,搞价格战无可厚非,无非是为了争夺市场。


可赚着国人的钱,却拿来补贴外国人,这时还打着“民族企业”的旗号,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


哪有打着自家人旗号压榨自己人的?胳膊肘还往外拐呢?


人们对联想不满的情绪越积越多,直到2018年“5G投票门”事件彻底爆发。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在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与技术战争的背景下,联想以一票之差让华为输掉5G标准,把联想“民族企业”的牌子砸个稀巴烂。


在“贸工技”思路的支持下,联想能买的绝对不造,赚快钱最重要。


就这样,背靠中科院的联想,作为第一批奔赴星辰大海的企业,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确实是做大了,干啥都要掺一脚;也确实不强,科技产业除了老本行,做啥啥赔钱。


一个早年被人们寄予厚望,以民族振兴为使命的科技先驱,如今却披着科技外衣,做着组装商的活,着实让人唏嘘和失望。


03


非要说的话,是联想没有钱吗?不,它有钱,只是不肯在科研上过多投入。


这也引出了司马南质疑的另一个问题——高管天价薪酬。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给高管多发点钱,也激不起公众愤怒的千层浪。


联想高管拿天价片酬的同时,还欠着供应商1600多亿的账款,负债率高达90%,超过恒大,随时有暴雷的风险。


司马南并不无道理,但90%的负债率在同类型的企业中并不算高;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账款也需要时间流通。


联想在研发上的投入,在过去三年中,平均只占3.05%。就这样,联想还想在科创板上市,继续圈钱割韭菜。


但凡联想在研发上投入10%以上,高管工资降下来,每年突破技术壁垒,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被人卡脖子的境地。


至于司马南所说的联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有失偏颇的。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2009年,柳传志通过泛海集团卢志强买下联想控股29%股权,将中科院的股权进一步释放至36%。


这笔交易,正是司马南炮轰联想国有资产被贱卖的根源。


联想股权几经重大变化,中科院的股份已不足30%了。


但联想的改制与股权变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且极具复杂性,这个如果倒追倒查,可能大多数现在的巨头企业都有原罪。


退一万步说,就算堵住了司马南一个人的嘴,也堵不住大家伙这么多张嘴。


司马南手撕联想,联想的危机不止于此...


联想与大家的期望差距过大,面对这样的结果,公众失望的情绪渐渐化作怨言。


如今,联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在技术上没有过多成就,另一方面在股权结构方面有不完善之处,相比于其他科技公司很容易令消费者诟病。


联想今天面临的舆论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种花得花,种豆得豆,凡事都有其规律和结局。


这件事情引发了公众的集体反思,也有可能促进联想改变。


希望联想能知耻而后勇,把“走捷径”的时间拿来将企业真正变成一家实打实的科技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司马   华为   账款   非洲   不无道理   中科院   国有资产   股权   舆论   公众   情绪   危机   国外   民族   体育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