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开篇之前,她姐想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在街头遇见了入殓师,你愿意停下来与他握个手吗?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大部分人大概率是不会的。


果然很多人看到后,不自觉绕远。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之所以如此,也不难理解。


所谓入殓师,其实就是专门给逝者的遗容化妆,尽可能还原逝者完整的面容和身体的职业。


也叫遗体美容师。


提起这类人,很多人天生带着抵触,甚至视为不详。


抵触,源于偏见。


前几日,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4K修复版在内地重映。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不少人出来后眼睛通红,一些变化也悄然发生。


不少观众经过那个举着牌子的入殓师没有再避开,而是默默走上前,握住了他的手。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她姐无意指责行为的对错。


只是想说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缺了一趟早该接受的死亡教育课。


今天不妨借这部电影聊一下这个话题,其实重要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我们要明白——


只有直面死亡,才能理解生命本身的意义。


おくりびと~memory~音乐:久石让 - おくりびと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注: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影片中,主人公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饰)本是乐团的一名提琴手。


大悟斥巨资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想要实现自己的演奏梦想。


没想到,一转眼乐团就被老板宣布解散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没有了工作,还要偿还大提琴的贷款。


无奈之下,大悟卖掉大提琴,带着妻子美香(广末凉子 饰)回到了老家。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老家的工作并不好找。


一天,大悟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


不问年龄,酬劳优厚,上班时间短。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真有这样的好事?


大悟急忙跑去应聘,老板二话不说就决定录用他,还开出了高工资。


可当问起这工作是做什么时,老板支支吾吾了半天挤出两个字:入殓。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大悟这才懂老板为什么如此支支吾吾,慌忙想要拒绝。


但下一秒,老板已经把钱递到了他的手里。


一个急着拒绝,一个急着给钱。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入殓师”这个职业,常人难以接受。


工作内容本身其实并不难。


入殓师的日常,就是在死者入殓前,为他们整理最后的仪容。


过程包括:


将死者身体擦拭干净;


在不露出死者任何部位的情况下,帮助死者穿上衣服;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在死者脸上化妆,让死者的面容恢复活人的光彩。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难的,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第一次工作,大悟就遇到了“吃不消”的活儿。


死者是一名去世两周才被发现的独居老太太。


进门就是一股让人忍不住作呕的味道。


生蛆的肌肉、腐烂的尸体……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没见过这个场景的大悟,忍了再忍,还是吐了出来。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工作结束下班回家,大悟的生活已经不似往常。


他去澡堂疯狂冲洗,洗来洗去总觉得身上沾了脏东西。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看见餐桌上的生肉,也止不住干呕。


只有抱住妻子的时候,触摸到妻子温热的皮肤,才感觉自己活了回来。


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大悟更需要克服的是他人异样的眼光。


由于身上沾染了尸体的气味,回家的路上,公交车上的人对他指指点点。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一向支持他的妻子,在无意之间知道他的工作后,也反应非常剧烈,“为什么要去做这份工作,不觉得丢人吗?”


甚至拒绝大悟接触自己:“别碰我,肮脏!”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和大悟一起长大的发小山下也无法接受他的工作。


“都传开了,怎样都好,找个正经点的工作吧!”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夸张吗?不怪他们夸张。


“这种尸臭味,所有的衣服、头发或者指甲都对它有吸附作用。哪怕就洗过澡了,在指缝里还有很浓的尸臭味。”


但,人们排斥的,只是味道?


不。


人们排斥的,是那味道背后的意味。


那味道,意味着遗体、死亡,和晦气。


所以很多人对入殓师本能地排斥,下意识避讳和敬而远之。


可是,死亡是我们终将面对的课题。


如果我们避讳死亡,当一切真正来临,除了悲痛,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


以及,如何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大悟此前也从未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那个迫不及待用钱留住他的社长,给他上了珍贵的一课。


大悟第一次目睹社长为逝者入殓,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


因为刚刚失去家人,家属的态度并不友好。


但社长在工作上一如往常,小心翼翼地给逝者擦拭身体、换好衣服。


化妆的时候也不是随意地套路化的妆容,而是先仔细端详逝者生前的照片,再一笔一笔细致化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涂口红时,也不是随便一涂。


社长专门向逝者的家人索要了她生前最爱用的口红,一点点描摹。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整个过程细腻、温柔,仿佛在与老友告别。


在社长的双手下,逝者了恢复往昔美丽的容貌,神色安详,仿佛睡着了一样。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丈夫,看着躺在棺材里一动不动的妻子,才意识到自己彻底失去了她,忍不住崩溃大哭。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看着这一切的大悟,在这一刻对“入殓师”这个职业误解的“壳”,才被击碎。


原来,入殓师不是机械式完成工作的“机器”。


他们的工作,也不只是给逝者化上看上去正常的妆容。


而是,通过给逝者整理仪容,给予他们最后的温暖和尊严。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但影片的重点不是大悟,甚至也不是入殓师这个职业。


而是透过入殓师的视角讲述一个个人物和故事,让我们重新理解死亡,以及如何真正地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不等于大把大把的眼泪、哭天抢地的呼喊、声势浩大的仪式。


而是,给予逝者真正的注视。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烧炭自杀”的少女。


在净身更衣的时候,大悟发现,“少女”其实是一名男孩子。


原来,这是一个渴望成为女性的男孩。


以往家人总是逃避男孩想要成为女孩这件事,直到这一瞬间。


社长悄悄问他们:是化男人的妆还是女人的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悲痛的母亲选择给孩子化女妆,因为这是他生前的愿望。


生前无法接受儿子装扮的父亲,在此时也接受了儿子的女生妆扮。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逃避了这么多年的两人,终于真正地看见了孩子,看见了他这一生所求。


可看见的这一刻,却已是此生最后一面。


还有大悟和父亲。


父亲在大悟六岁时就离开了他,三十年来未曾联络。


大悟一度恨父亲恨到咬牙切齿,恨不得见面揍他一顿。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可没想到——


再次收到父亲的消息,竟是死讯。


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面庞,是在葬礼。


大悟没有多少悲痛,他只是痛恨、不解。


他一边平静地给父亲擦身、换衣、整理仪容,一边喃喃自语:他这一生,算得了什么呢?


直到大悟打开父亲僵硬的手,一颗石头从父亲的手心滑落。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那是六岁时,父亲和自己之间的约定,原来父亲一直都不曾忘记。


这一刻,大悟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他这才记起,记忆中面目模糊的父亲,和自己之间并非没有快乐的回忆,他只是自己不愿记起,也一生都不曾理解父亲。


直到死亡降临。


而这,或许便是《入殓师》想要告诉我们的又一个道理——


有时我们忽略人生无常、生命易逝,忽略我们终将会迎来告别。


因此,我们总是在互相抱怨、误会、不解。


直到死亡降临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互相理解、好好告别。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死亡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则是守门人,在这里送走无数人,并对他们说,一路好走,来世再见。”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必须承认的是,电影只是电影。


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逐渐学会了面对死亡,也接受了入殓师。


但现实并非如此。


现实生活中,关于入殓师,我们有太多太多的非议。


《现在就告白》节目有一期,邀请了一对入殓师夫妇。


主持人问他们:“当地人都知道你们是做这个职业的吗?”


丈夫回答:“知道。”


然而,结果就是,当地很多人都不待见他们,甚至发小、亲戚朋友也拒绝和他们来往。


有一次过年回妻子的哥哥家,妻子很亲切地和哥哥拥抱,对方却赶紧挣脱开了。


妻子又热情地张罗要包饺子给大家吃。


结果,饺子端上来之后,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节目上,这位妻子很心酸地说:“我们都不敢和他们在一起。”


不仅亲朋好友,甚至就连父母也不理解。


听闻儿子职业的一个母亲,第一反应是:


我都不想要这个儿子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对女孩子的偏见更为严重。


一个从事入殓师的女生说,家人提起她时,整天挂在嘴边的话是:


你小姑娘家做这个,以后嫁的出去吗?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对于95后入殓师陈秋韵也是如此。


当初她选择这一行,也是顶着全家人的压力。


但如今三年过去了,她依然在从事这份职业,平均每年要处理400具尸体。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原因无他。


在她看来,入殓师的职业不仅不丢人,反而很伟大。


回忆起工作以来,最让陈秋韵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9年,她为三名因公殉职的警察处理遗体。


三名警察都非常年轻,车祸去世之后,遗体损毁变形,家人都无法接受。


于是, 陈秋韵和同事就为他们重新塑形,缺少的耳朵认真比对重新修补,再经过化妆、换衣。


化妆完成后,逝者的父亲看着躺在那里的儿子说:“这才是我儿子,他只是睡着了。”


而这一句话,便是陈秋韵所追求的意义。


“人生的最后一程应该体面且有尊严,这就需要有非常专业的人士来处理遗体,他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很重要。”


因此,即使遭受偏见,被质疑,被嘲讽“嫁不出去”,拿着不过六七千的月薪,她依然没有动摇。


甚至,她还很主动地不让人“为难”。


不主动和别人握手、从来不参加别人的婚礼……


但看到这般善解人意,她姐却觉得心酸。


《入殓师》中说:


“人这辈子最后买的东西(棺材),是由别人帮你挑选的。”


价格,样式如何,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而,入殓师的存在,给了逝者最后的尊重和体面——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逝者的洒脱上路。


或许,从事这份工作的入殓师们,本不必学着如此“善解人意”。


是我们,要学着理性看待他们,以及尊重他们。


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死亡”这个词,在我们的文化里缺失太久了。


影视作品里,我们太少认真地聊死亡了。


可,我们不能缺失的就是死亡教育。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她姐觉得,「未知死,焉知生」照样成立。


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死亡,我们才能更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才能明白要怎么好好活。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生是起点,死是终点。


生被庆贺,死也不应该被避讳。


正如《入殓师》中最经典的台词:


尊重逝者,敬畏生命,唯愿每个生命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她刊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13年了,再忌讳也该聊一聊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大悟   仪容   逝者   遗体   社长   忌讳   死者   生前   家人   妻子   父亲   儿子   老板   生命   职业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