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豫剧,剧目接地气,老百姓爱看也看得懂。豫剧的剧团不靠国家养,自己到处赶着赚钱,自力更生能力强。不像其他剧中里的角儿,红了活了就飘了,老百姓见不到,而豫剧的角色,平易近人,大部分还是见得到。县市级的剧团都因所谓的经营问题而解散了,京剧、昆曲有一定的难度,非专业人士演出总是差点事。要想繁荣起来,首先恢复基层的演出团体,多到基层演出,剧目也要接地气,让群众喜闻乐见。有了群众基础,才能谈到繁荣。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豫剧,主要听众集中在河南以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与河南搭界的区域,受众人数绝对是全国第一的。也就是说,京剧全国人都知道是国剧,但要数一数能够哼唱几句或者整段戏文的,豫剧说第二,没有哪个剧种敢说第一。说喜欢京剧的差不多北京这边的大爷大妈们,还有些感觉出身高贵的没落贵族,以前的京剧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看得上的,豫剧则不然,外面起大戏,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况且内容上更贴近生活,所以更能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豫剧虽然发展方向很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近些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新节目,唱来唱去还是那几段,不能推陈出新。特别是梨园春,老老少少唱几十年还是那几段戏,没有一段新时代的剧目,建议创作人员应该努力创作与时俱进的新节目。关键是要接地气。为什么毛主席说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创作而利用的。说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搞样板戏?目的就是一扫过去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笼霸舞台的传统做法。让文艺为劳苦大众服务,而豫剧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就是因为走了这一条路。京剧阳春白雪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我还是那句话现在京剧院团就像改革初期国有大中企一样砸了铁饭碗,或者国家补贴一部或大部经费剩余部分各院团自行造血,别一个演员一年演不了几出戏,端着铁饭碗不思进取,向你们京剧前辈学习自行挑班,自已找饭吃,向河南豫剧学习。我小时候,有庙会或者丧事时我奶奶就拉着我去听戏,老一辈的人多,年轻人去听得很少。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而且现在的娱乐活动太多了,有个手机就能了解天下事。戏曲没落是必然的,但戏曲的唱词配曲听着也是韵味十足的,我们这儿是豫剧,京剧只听说过,没听过[笑哭]。我记得最深的段时间有个小苍娃还有谁说女子不如男。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长安大戏院,脱离人民,脱离戏迷,住在京城挺好的。振兴京剧,演出形式也要改革,不能总守在京城。你倒是下来走走,先到全国省会城市演出,再选择其它城市,演出中培养戏迷,弘扬京剧

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京剧,它的昌盛和繁盛在封建的清朝,甚至颠沛战乱民国时期,也有一席之地。之间京剧出现众多作品和流派,京津地区为之最盛。解放后因政治原因京剧开始走下坡,特别是文革期间,全国虽貌似独宠京剧,八个样板戏在全国大地盛行,但作品的单一性成了它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给以大力支持,它仍然似脱离了自己的暖床一样,快速地走向诮亡。各地市京剧团纷纷解散,只留省级京剧团体残喘苟活,每年在亏损状态。以上海京剧院为例,一年亏损近亿。虽京剧开放,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重新占领舞台,但社会生活的节奏,压力,西方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加速了京剧的下行。现京剧在民间喜好者只有老年人,如不改变,会像相声一样名存实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豫剧   戏曲   京剧   京剧院   样板戏   京城   戏迷   帝王将相   铁饭碗   才子佳人   剧目   剧团   国粹   河南   中国   老百姓   演出   大师   地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