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不受待见,更不受欢迎的是他们背后的推手

这几天关于“神童”的事件噌一下就上了热度,而且一出来就是两件,前有小学生神童陈灵石靠研究基因敲除获奖,后有16岁少女神童日作诗2000首。小小年纪,战绩如此惊人,应该受到广泛称赞才对,然而事实上大家对这些神童却很不待见。

“神童”不受待见,更不受欢迎的是他们背后的推手

先说小学生神童研究基因敲除的事,一个接手项目没几天,难度大于医学硕士毕业课题的项目,对于连基因概念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几天之后就能够进步神速地加深认识,最终还获奖了,注定此事不同寻常。而结果也表明其父陈勇彬是真正的背后推手,陈父何人也,带科研项目的大佬,出于父爱,从小学已经开始为孩子的未来着手布局,奠定孩子科研神童不可动摇的地位。只不过这一切在质疑以及调查组介入调查中,化为泡影。

而16岁少女神童更是不用什么调查组,基于常识,大家都能够识破了。日作诗2000首,不眠不休,还得手速快才能做得到,七步成诗的曹植也得日行步数过万。事实上也是如此,其父看到前面的回应实在是不能自圆其说,遂改口2000不是写诗了,是比打字速度。

“神童”不受待见,更不受欢迎的是他们背后的推手

有如此神童,大家又怎么会待见呢?其背后的推手和目的,则更加令人侧目。一个是为了其孩子未来铺路搭桥,不惜亲自操刀,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出来道歉;一个是为博人眼球,刻意包装,为其背后的利益宣传发声。

这两者无不是将孩子作为筹码而行急功近利之事,孩子既是事件的工具也是受益人,而其背后的推手家长居心不良,不走正路,令人不齿。

“神童”不受待见,更不受欢迎的是他们背后的推手

按照这些家长的说法,因为发现孩子有兴趣有这个才能,所以就要运作,打造成神童。当然相信他们还是有些才能的,却被过度包装。记得最早被打造的神童叫方仲永,早年被父亲过度开发,不注重培养,最终沦为一介农民,不复当年风采,“泯然众人矣。”。

当孩子成为牟利的工具时,这些推手家长打造出来的“神童”,自然不受待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神童   灵石   大佬   居心不良   目的   调查组   基因   小学生   事实上   家长   少女   事件   未来   孩子   工具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