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在大自然中走一天。”

可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更像是浪费时间。

“有这时间,学点什么不好?”

“外面除了花草树木,还有什么?能比游乐场好玩吗?”

以前,我也觉得出去户外活动不仅很浪费时间,还累得半死。

可是,有了孩子之后,带他们出去接触大自然,反而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0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大自然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孩子会不停地问你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

有一次带孩子去爬山,他全程都在问旁边的植物是什么。我完全回答不上来,只能拿出手机,和孩子一起扫描辨识。

没过多久,他就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叫出一些植被的名字了,这让他很是兴奋。回来之后,还特意让我买了一本介绍植物的科普书,兴趣盎然地去对比每一株花草树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果然没错。

在林中漫步、在小溪里玩水,看微风拂过莲花、摩挲树叶上的脉络……这些,都是从书本上无法感受到的。

除了这些,捡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树叶,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东西脏而阻止,要知道,孩子的想象力可是非常丰富的。简简单单地把落叶贴在一张纸上,就是一副很美的画了。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这样的创意,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其实,孩子每一次看过的花草、摸过的树木、爬过的山,都能被积累起来,成为他们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

02、培养孩子的美感

什么是美?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

可是,大自然却能用它独特的颜色和形态来回答,究竟什么是美。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芬兰的老师喜欢带孩子去森林里玩。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寻找颜色、植物,甚至是气味。

孩子们会发现:

色彩斑斓的树木和叶子,是美的;

泥土的清香味,是美的;

参天的大树,是美的;

潺潺的溪水,是美的……

同样,一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在孩子们的眼里也可能是美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龙应台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没有摸过树的皮,闻过花的香,没有走进过大自然,没有穿越过一座古城,没有在清晨逛过市场,那么,一个孩子如何能成长呢?”

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炙热、秋天的多彩,以及冬天的凌冽。每一个季节、每一天中的花香、鸟鸣、阳光的温和,都是转瞬即逝的美。

让孩子从小浸润其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中的美。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03、让孩子体验和探索未知

大自然,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是神秘的、包罗万象的。

只要带孩子出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总是能够让大人惊讶。

比如,孩子会在观察完树叶之后会问:“为什么这片叶子是绿色的,那片叶子是黄色的?为什么这片叶子上有些黑色的斑点,那片叶子上有小洞洞?”

在小溪边玩水的时候,会问:“为什么这里的石头都是圆的,那边的石头却是有棱角的?”

于是,从大自然的这些细枝末节中,孩子了解到了一年四季的更替对花草树木的影响;了解到了水流对石头冲刷的影响……

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正是源自于孩子的不断探索。

你还在纠结如何“放养”?有格局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这件事

有人说:城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失去了大自然赋予人的灵性。

所以,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走一走吧。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只有学习和成绩,还应该包含更多的东西。比如:观察力、想象力、探索欲等等。

而这些,统统都藏在大自然中,等待孩子去挖掘。

能够在大自然中浸润的孩子,无论长到多大,都会保持着童心、纯真和好奇,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我想,这些远比成绩要重要得多。

——END——

文| 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洞洞   芬兰   孩子   观察力   想象力   花草   树木   树叶   格局   大自然   叶子   眼里   石头   父母   植物   发现   时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