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1990年2月的一天,驻扎在保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的接待室,和往日一样忙碌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搀扶着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步履蹒跚的走进了招待室。

还没等负责招待的战士反应过来,老人一把就握住了战士的手,情绪非常激动地说:“我可找到你们了”,话音刚落,两行热泪,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负责接待的战士,一时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什么了。

战士赶紧地说:“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您尽管说”,老人家颤抖的声音说:“我叫李玉安,是咱们部队原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战士”。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

紧接着老人家又颤抖着双手,从背着的一个破包里,拿出了一本小学语文课本和一张残疾军人证。

老人家指着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说,我就是这篇文章中,牺牲的烈士,我要找首长,我有事要跟他说。

战士看了看老人手里的证件,又看了看那篇文章,再抬头看看眼前的这位老人,他有点不相信这是真实的,但老人就站在他的面前,他不敢犹豫,随即拿起接待室里的电话,打给了政治部,电话的那头是政治部一名姓李的主任。

当战士告诉李主任,接待室里来了一位叫李玉安的老人的时候,李主任心情格外的激动,但随即而来的,是一种疑惑。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左)

不过,此时所有的疑惑,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尽快见到李利安,只要见到了他,什么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李玉安是谁?他是一位在40年前,就被确认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他是一位被写进小学课本里的英雄。

可40年后,他怎么又活了过来,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大概只有本人能解开这个谜题,而关于这个谜题,还要从一段悲壮的故事说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大概在大多数人脑海里,已经渐渐模糊,记忆不再那么深刻。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或许,你已经忘记了这篇文章里的故事,或许你也已经忘记了,是从哪里看到的这篇文章,但应该还记得,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几个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在这其中,就有一名叫李玉安的战士。

跨过鸭绿江

1924年,李玉安出生在河南台前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来说,活着本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1940年,日本侵华的战火已经燃烧了半个中国,16岁的李玉安和不少的同乡一样,为了能够活下去,远赴冰天雪地的东北,给当地的富人做苦工,这一干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算是勉强的活着。

李玉安的人生转折点,是在1946年。这一年在我党的领导之下,东北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解放的胜利,解放区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东北解放

过了20多年苦日子的李玉安,似乎看到了希望,在党的感召之下,也加入了解放军。

随即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争,从东北到华北,从辽西战役到平津战役,再到渡江战役,李玉安跟着部队,一路从北到南,从东北打到广西。

解放战争的三年,李玉安先后立下了10次战功,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上,美军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越过了三八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领土安全,还有东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在这浩浩荡荡的志愿军队伍中,就有335团一营三连副班长的李玉安。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志愿军赶赴抗美援朝

志愿军战士,刚刚进入朝鲜战场,就给予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惨重的打击,第一次战役中,美军被我志愿军战士,打得落荒而逃。

不过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没有因此收手,依旧仰仗着精良的作战装备,和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自以为是的执行着全面占领朝鲜的计划,并且扬言要在平壤,欢度他们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早已经洞穿了麦克阿瑟的诡计,早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必定不会因此罢休,反而会因为恼羞成怒,变本加厉的发动攻击。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所以在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之后,彭德怀就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战役,让联合国军再一次为自己侵略的行为,付出代价,关于李玉安的故事,就发生在第二次战役期间。

最可爱的人

就在11月初,毛主席同意了彭德怀提出的诱敌深入,逐个击破的作战计划。

到了24日,联合国军发起了进军平壤的总攻势,就在美军自以为横扫千军,信心满满的向着平壤迈进的时候,却不知道,早已陷入了志愿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仅仅5天之后,美军第8集团军,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全线溃退,向南撤去,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志愿军总部早已做好了部署,负责阻击美军后撤的志愿军战士,早已是严阵以待,静待他们自投罗网。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志愿军严阵以待

中国人自古以来,最讨厌的就是自大张狂的人,对待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就应该像痛打落水狗一样,要让他们知道疼,而且要把这种疼刻在他们的骨子里,让他们永世难忘。

11月30日清晨,太阳刚刚浮出海平面,配备着上百辆辆坦克大炮,和各种重型机枪的美军第2师9团,垂头丧气的向着松骨峰方向撤退。

不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埋伏在山岗上的335团一营三连的战士,看在眼中。

就在美军的汽车,缓缓地向前行进的时候,时任代理排长的李玉安,和他的战友在冲锋号的鼓舞之下,向美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一时之间整个松骨峰上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在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由于美军准备不足,没有预料到我方会在此阻击,美军部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这也为我军制造了机会,志愿军战士的攻击,还算是比较顺利。

然而,当美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数十辆坦克大炮的炮火,直接对准了我军战士所在的阵地。

各式各样的炮弹,就像下雨一样,落到我方战士的阵地上,李玉安和他的战友们,陷入了被动当中。

不可否认,我军和美军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实在是太大,更何况是一个连在抵挡着一个团的炮火攻击。战士们能够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美军血战,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一分钟,再争取一分钟。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美军第9团向联合国军总部,发出了救援信息,一架又一架飞机,从李玉安和他战友们的头上飞过,扔下一枚,又一枚的炸弹。

顿时之间,整个松骨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燃烧弹落在草丛之中,瞬间引起一片大火,火烧在了战士们的身上,但没有一个人喊疼,也没有人说要放弃这场,不对称的阻击战。

战机和坦克大炮的掩护之下,美军先后向我方阵地,发起了5次攻击,但依旧没有打开他们后退的路,一次又一次的被志愿军战士,打了回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战士们还没有看到大部队的身影,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光了,可还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一次空袭之后,美军再次投下了燃烧弹,不少战士们的身上都燃起了火,与此同时,美军再一次攻向了阵地。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志愿军英勇作战

战士们不顾身上燃起的火,抱着早已打完子弹的枪,从阵地上冲了下来,冲到了美军的阵中,和美军扭打在一起。

没有刀就用没有子弹的枪,枪砸在美军的钢盔上,发出咚咚的响声,枪也烂了,就用手用嘴。总之就是和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要让任何一个美军,越过松骨岭峰。

整整8个小时过去了,大部队终于赶到,美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就在战士们打扫战场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留下泪来。

一位年轻的战士面带着笑容,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他的手里攥着一颗沾满了鲜血的手榴弹,而另一只手,紧紧的掐住了一名美军的脖子,那个美军的头颅,已经让他彻底的敲碎。

就在这位战士不远处,有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两个人早已烧得面目全非,但能看出来是一名志愿军战士,紧紧地抱着一名美军,在他身边还有一位战士,嘴里叼着敌人的半个耳朵,但也失去了呼吸。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战斗后的阵地

这就是惨烈的松骨峰战役,也就是作家魏巍笔下,那一篇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场战斗中,三连的战士凭借着一身的热血,勇敢向前,一共歼灭了600多名美军,然而在这胜利的背后,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火烧身的战士,在生命弥留之际,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李玉安也成了魏巍笔下烈士中的一位。

隐姓埋名的40年

也许是魏巍记错了,也许是苍天为这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所感动,苍天给了我们一个奇迹,一份感动。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魏巍

其实,李玉安并没有牺牲在松骨峰上,在这场战斗中李玉安身受重伤,大家都因为他牺牲了。

就在当天晚上,李玉安醒了过来,并且被一名朝鲜战士发现了,战士把他安排在了当地的一个老乡家中,之后又把他送到志愿军的一个个救治中心,在李玉安伤愈之后,把他送回到国内。

回国以后,李玉安被安排在了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的一个粮库工作,他在这里干了一辈子,由于有残疾,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检斤员。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和妻子

检斤员就是负责称重的,当地不少粮户,为了能够在斤粮上做手脚,常常是找到了李玉安,给他又送肉又送粉条,结果每次都让李玉安给撅了回去,他说:“想通过我占国家的便宜,这事想都不要想”。

50年代末,《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登上了小学课本,李玉安邻居家的小孩就问他,书中的那个李玉安,是不是就是他。

他没读过这篇文章,也不知道是写的什么事儿,就赶紧摆摆手说,肯定是同名同姓。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

第一次,有人知道李玉安还活着,是在1964年。那一年李玉安的残疾军人证到期了,他跑到县城里换证,工作人员正是他当初的老战友,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

老战友惊讶地说:“你还活着呀,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还给你开了追悼会,李玉安只是苦笑一下,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

回到家中,李玉安还让女儿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女儿读到李玉安的时候,就问他这个李玉安是不是就是你。

李玉安轻描淡写地对女儿说:“肯定是重名重姓的,人家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咱们哪能和人家比”。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右)

其实,此时的李玉安已经知道,课文中提到的那个人就是他,但他并不愿意承认,他总觉得党和国家对他已经够好了,不仅给他安排了工作,每年还能拿到残疾军人的补贴。

但说实话,这点工资和补贴,能有多大的作用?

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玉安的工资每个月才108块,但却要养活一家八口,足以想象李玉安退伍之后,过着怎样艰辛的生活。

但他总说,这要比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幸福得多。

1990年,李玉安的小儿子报名参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录取,李玉安的心中,非常的沮丧。

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军人,为什么就不能让儿子,继承他保家卫国的志向?为此他多次去找当地的相关部门,请求批准,让他儿子参军入伍,但始终没有得到答复。

1990年一老人找首长,指着小学课本说:我是课本中,牺牲的志愿军

李玉安和儿子

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李玉安这才想到找到老部队,让部队帮忙,解决儿子参军入伍的问题,隐姓埋名40年的英雄,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从38集团军的政治部,一路上报到中央,他还活着的消息,也就被报道了出来,开国上将杨得志,还特意去看望了,这位被“牺牲”的烈士。

后来有人问李玉安,为什么不承认自己,就是文章中的烈士?这位实在的老人说:“党和国家对咱们够意思了,咱不能让乡亲们说咱是吃老本”。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朝鲜战场的英雄,在1997年真的走了,真的离开了我们。

值得欣慰的是就在今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再次被写进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可以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先辈们的无私和艰苦卓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志愿军   麦克阿瑟   平壤   鸭绿江   课本   牺牲   朝鲜   国军   首长   烈士   阵地   战役   美军   部队   战士   老人   英雄   小学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