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很少能够看到这种如此直击心灵、触动灵魂,看完之后让人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节目了”,有网友看完《大幕开启》后评论到。


近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节目《大幕开启》播出后,就收到了来自观众及主流媒体的多方好评。


这些赞誉中,不仅有对节目品质的肯定,更有很多由衷的感悟,正如观众所说的那样—— “节目带给我们的,不止是视觉上的无与伦比,更多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大幕开启》在节目形式展现和节目内容编排上都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与创新。节目并非全程以展演为表达方式,而是采用交叉叙事的模式,以经典剧目展演为切入点,并将“实景沉浸式的访谈+戏剧片段展演”进行巧妙结合。


《大幕开启》在为观众呈现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舞剧的同时,更兼顾科普教育性和艺术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位一体,或许是《大幕开启》圈粉无数的根本原因。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思想性】

满足国民爱国主义文艺作品诉求

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


随着国民文化自信的整体提升,当下观众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文艺作品的渴求也越发强烈。面对市场诉求,多元化、精品化的艺术形式输出无疑是解决之道。《大幕开启》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参考模板。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聆听一个故事,致敬一段历史,《大幕开启》将舞台剧的幕前幕后创作搬上电视荧幕,通过一个个鲜活、有生命、有意义的展演,向观众呈现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英雄赞歌。


《大幕开启》被誉为“鲜活的思政课”,节目在提升观众审美能力的同时,更加深了公众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充分激荡爱国情怀。可以说,《大幕开启》浸润式、体验式的节目模式不仅创新力、感染力十足,更让一部部革命历史题材艺术作品有了更广泛的落地可能。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比如在首期节目中,《大幕开启》聚焦曾带给观众无数感动泪水的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将镜头直击《沂蒙山》的第一百场演出现场。


“沂蒙精神”“沂蒙文化”“沂蒙故事”在这台歌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不少观众赏析过后都沉浸在激昂的红色氛围中感慨良多,久久不能释怀。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第二期节目红色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同样让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故事聚焦于上海解放前夜英勇牺牲的我党情报人员李白烈士,再现了为解放事业而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英雄形象,带领观众探寻了一场跨越70年的红色回忆。


节目对“电波精神”的深度解读,让革命故事、英雄事迹得以鲜活再现。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大幕开启》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歌剧、舞剧的完美艺术形式,更是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思政课堂”。


这个别具一格的“课堂”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在现场环境的烘托下更具感染力,充分发挥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时代价值,增强爱国凝聚力。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艺术性】

有温度、有血肉、有灵魂

探索歌舞剧的创新艺术韵味

百姓的生活虽然柴米油盐是基础,但精神上同样需要艺术养分的补给,《大幕开启》刚好担纲了这样一个文化艺术养分供给的角色。

中国民族歌舞剧从诞生到蓬勃发展,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度吸纳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紧密结合现实基础,海纳百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尤其真实而鲜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为自由和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历程。


《大幕开启》更是精益求精,在众多中国民族歌舞剧中挑选了最能够体现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代表作进行解构。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比如第一期民族歌剧《沂蒙山》就取材自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


“为掩护八路军而壮烈牺牲的朴素村民、用鲜血哺育孩童的伟大母亲、为了革命事业鼓励孩子投身战场的民间英雄……”歌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基于历史现实的升华,让观众在赏析的过程中同样能得到思想精神的提升。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在第二期红色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也同样让我们看到了现实和艺术碰撞所带来的魅力和感动。


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舞剧更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元素,让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得到更为立体的塑造。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从戏剧结构和人物刻画来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并没有直接展开地下工作者身处的险境,而是从看似安宁和平的生活状态中切入,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和现实背后的波涛汹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戏剧反差让人紧张不已,赋予了舞台极高的艺术感。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运用常态生活场景对接历史与现实的崭新艺术创作思路,让《永不消逝的电波》从60多年前的经典电影有了走近新时代、被当下年轻人接纳的机会,无论是对美学表达,还是艺术传承都起到了积极助力。


《大幕开启》将各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精神面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兄弟情,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共同为建设国家而奋斗的感人事迹杂糅入艺术表演中,呈现给观众看,让每一部作品的温度、血肉、灵魂都得以被看到。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舞台上的强震撼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已经不足以概括《大幕开启》给观众带来的体验,这种饱含情感积淀和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艺术所带来的精神慰藉,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观赏性】

全新升级内容打法

打造沉浸式新体验

《大幕开启》除了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外,观赏性也当属同类节目的佼佼者。


为了能让节目环节更充实、内容层次更丰富,《大幕开启》采用“精品剧目展演+真人秀式幕后记录+实景沉浸式围炉访谈”的方式推陈出新,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与观赏性。

“精品剧目展演”部分真实感人,现场感极强。如第一期歌剧《沂蒙山》,舞美团队在舞台上立起9米高的“沂蒙山”道具,演职人员们身着山东特有农民抗战服装、头饰,口说流利的山东特色方言深刻营造了历史的真实感,仿佛让观众置身于当年沂蒙山的氛围中,充分提升观众的共情能力。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第二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职人员整齐划一的舞蹈,以及充满信念力的肢体表达让人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下英雄先辈们的信仰与力量。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真人秀式幕后记录”环节则深挖舞台背后的创作故事,节目用写实的镜头记录演职人员们幕后的点点滴滴,烘托节目氛围,让节目内容多了几分骨架支撑。


例如第二期节目,为了揭秘《永不消逝的电波》走过全国23个城市,演出超过150场,多达15万人观看的爆红秘密。央视主持人张蕾与《大幕开启》节目摄制组专程去到上海,用镜头记录下了诸多珍贵的幕后秘莘。


《渔光曲》中最难的舞蹈动作是什么?“栀子花、白兰花”叫卖声出自谁的配音?李侠在舞剧中为什么成了报社编辑……,从多个层面对作品进行剖析,对细节精益求精的探索,既表达了节目组专业化的视角,又彰显了艺术工作者对精品的追求与匠心。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不仅如此,《大幕开启》的“实景沉浸式围炉访谈”环节更为节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在围炉访谈环节中,主持人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与演员、主创进行零距离交流,真实情感的表达倾诉、多元化的观点视角,为艺术作品延展出了新的生命力。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他盼着自己也有一个孩子,最好是1949年出生。到那个时候,他将用这双发送了无数情报的手抱抱孩子。他是新中国的孩子。每次想到这些,他忍不住地笑出声来……”


当倪萍难抑激动的颤音,深情讲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故事时,偷偷抹眼泪的除了舞剧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主演朱洁静外,更有围炉的上百位观众。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有观众起身分享体会——她一想到地下工作者身负民族重任,在险境中依旧坚定意志,就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现场的其他观众也寄情于此,几度泪湿眼眶。这是艺术的共情,更是人性的共情。


《大幕开启》如何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圈粉?


《大幕开启》中,既有对英雄热血的燃情敬仰,又有对艺术工作者匠心的衷心赞颂,节目打破了舞台、主创、观众之间的壁垒,让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在对艺术的解读碰撞中浸润、传播。


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大幕开启》不仅为我们奏响了值得传唱的英雄赞歌,更让那段不可被忘怀的历史岁月被看到、被铭记、被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思想性   观赏性   艺术性   舞剧   电波   歌剧   鲜活   幕后   沂蒙   观众   民族   节目   英雄   艺术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