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提一个问题:一档文化综艺怎样才能算真正的“爆款”?


好口碑、高收视、高播放量、豆瓣评分、微博热搜……可能你的答案还有很多。的确,这些维度都算得上评判一档文化综艺成没成、火不火的标准,也有不少节目能满足其一其二,但还不能算真的“爆款”。


文化类综艺自2017年开始井喷,此后的三年时间,上百档节目百花齐放,“小切口+大主題”创作思路不断创新,行业边界也在不断拓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综艺也和所有品类一样,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口碑高开低走、综N代热度断崖式下滑等现实问题,在观众审美不断更迭的快节奏市场环境下,播出几季后还想成为“爆款”,几乎不可能实现。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在诸多综N代文化类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另类”。


三季节目,豆瓣评分一季比一季高;第三季播前待播综艺榜TOP1,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位于视频网站的飙升榜TOP1;由节目衍生出的各种文创产品更是受到年轻人追捧……这档节目便是正在北京卫视及爱奇艺热播的《上新了·故宫》第三季。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在高含金量的数据背后,这档爆款节目给文化综艺市场乃至整个综艺行业带来的启迪,值得品读探究。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未播先热

文化综艺也能自带“大IP热度”


娱乐类综艺爱豆明星扎堆,凭借明星流量带动粉丝效应和话题,未播先热并不稀有,这是娱乐类综艺自带的先天优势。


相比之下,文化类综艺往往要依靠厚重的文化内涵慢慢沉淀,以“小火慢炖”的方式聚拢观众长期累积,因此各大平台“高期待值待播榜”中,往往文化类节目很难上榜。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10月24日首播,而早在播出前很长一段时间,节目就在微博综艺待播榜全类别占据TOP1。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待播榜TOP1有多难?


首先,节目播出时间在竞争最为激烈的Q4季度,数据显示在Q4季度播出的大型节目数量多达50余档,其中不乏各大平台力推的S级甚至S+级;此外,微博综艺待播榜不分品类,无论是持续领跑的音乐类节目,还是最受年轻人热捧的竞技真人秀都在其中,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能够登上 “待播榜”TOP1。


可见“《上新了·故宫》”通过前两季的品质积累,已然成为“大IP”,自带热度影响力,并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认知度。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未播先热也在证明,文化类综艺的“慢火熬制”也同样让品味者期待。尤其是有了前两季积淀,第三季熬制出的“醇香”正是浓重时,品质决定影响,围绕文化内核不断创新,圈住大批死忠粉,未播先热的期待值不亚于娱乐内容。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首播VIP版TOP1

平衡文化娱乐属性强化粉丝黏性


不得不佩服《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勇气,北京卫视和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更是被爱奇艺设置为仅VIP可以观看。


要知道,只有“顶流综艺”或粉丝黏性极强的节目才敢只推“VIP版”,而在诸多爱奇艺自制内容同时分流的环境下,《上新了·故宫》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依然能登上视频飙升榜的 TOP1,足见其强大的粉丝黏性。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2017文化综艺元年至今,市场看似“火热”,但实际的播放数据却依然远远低于明星真人秀。


文化节目的主要受众往往是高知群体,但想要拿下“高流量”必然要打通其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隔阂,这就需要节目精准找到文化内核与娱乐外衣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强化粉丝黏性,由“叫好”向“叫座”转化。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对于文化节目而言,吸引观众不易,留住观众更难。


《上新了·故宫》之所以能够以“VIP版”的身份登上飙升TOP1,并在之后的每期节目都持续保持前三,这与节目精准平衡文化与娱乐内容属性密不可分。


节目定位“文化体验之旅”,将文化节目的枯燥说教转变为“故事体验”,比如感受古人科举之路、探秘乾隆秘密基地,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神秘感、沉浸感,层层深入的文化体验感也大大提升了用户兴趣。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放眼到整个市场,《上新了·故宫》第三季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一追到底”,并在诸多平台自制高吸睛度节目中突围,也证明了只要找准文化和娱乐内容平衡点,文化节目同样能够拥有高强粉丝黏性,内容为王依然也是文化节目的“大招”。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豆瓣开分8.9

谁说文化节目综N代一定疲软?


综N代近几年持续被唱衰,这与快速更迭的市场环境、求新求异的受众审美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堪称“清流”的文化节目而言,做到第二季、第三季还能让观众拥有常做常新的新鲜感就更难了,豆瓣评分一季不如一季成为常态规律。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上新了·故宫》算是“常态中的异类”,第一季节目8.2分已经不算低,第二季又涨了0.4拿下8.6分,到了《上新了故宫3》开分直接涨到8.9分……有网友甚至开玩笑说,这节目要是做到第十季,是不是得打破豆瓣10分天花板了?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不难看出受众对这档文化综N代节目的认可。


豆瓣注册用户高达5617万,80%以上用户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本科以上学历用户超过70%,不用多说大家也清楚,这些用户在豆瓣评分的严苛程度,而综N代节目又自带“审美疲劳”低分滤镜,想要拿下比上一季更高的分数难上加难。


传承文化是使命,创新表达是动力。


《上新了·故宫》三季节目豆瓣评分持续走高,与节目围绕“故宫文化”核心不断提升的创新点有莫大关系,这就像节目中所说的那句“就算来过 100 次故宫,故宫也会给你 101 次的惊喜”一样,不断深挖文化内核,持续带给受众新鲜感,谁说节目综N代一定会疲软?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美兰德蓝鹰指数美誉度98.73断层领跑

摆脱“数据孤岛”爆款测评更该综合客观


收视率、播放量、口碑热度、豆瓣评分都是判断一档节目是否能成为“爆款”的标准之一,但只看单一维度,能做到全面综合、公正客观吗?


在每一个维度的评判之间,往往都存在一座“数据孤岛”,即每一个领域的数据即使达到最大,依然没办法在数据间进行联通、对比分析和交流。


因此,很多媒体在对影视综艺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时,常常用到“美兰德蓝鹰综合指数”,这个基于网媒报道、网民评议、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甚至微信公众号曝光度等多维融合的数据当做标准,大数据客观赋权,大z大降低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美兰德蓝鹰指数排行榜可以看到,《上新了·故宫》第三季节目美誉度最高达到98.73,每周节目播出时都能占据榜单第二位,而其他排名靠前的节目也基本全部都是《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拥有数十年粉丝基础的常态类节目,可见这一成绩单的客观度和含金量。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可以说,蓝鹰综合指数的高低,取决于收视率、播放量、媒体报道、网民评议、短视频传播等多维成绩,直观表现了一档综艺的综合传播热度,更为全面客观。


尤其是对于文化类节目而言,在社交媒体上的热闹场景只能证明其在掌握主要话语权群体中的热度,“叫好不叫座”;收视播放量热议度高却没有好口碑,“叫座不叫好”,综合所有维度成绩取得的客观评分,依然能够占据榜单前列并持续不下滑“叫好更叫座”,或许才是一档文化节目是否真的成为了“爆款”的证明。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微博综艺文化品类TOP1

在年轻群体出圈是亮眼成绩更是责任担当


在刚刚公布的“微博综艺大赏”纪实&文化类节目榜单中,《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以451622票拿下冠军,领先第二位15万票。至此,《上新了·故宫》已连续三年折桂。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相比其他影视综艺榜单设置,微博综艺的评判标准完全尊重“民意”,即完全依靠网友投票选出。而微博用户尤其是主动参与投票的用户以18-35岁的年轻群体为主,这个成绩往往也作为一档节目在年轻受众中是否出圈的评判标准之一,《上新了·故宫》能够连续拿下“微博综艺大赏”文化节目冠军,也证明了其在年轻群体心中的分量。


实际上,早在2017年文化类节目元年伊始,如何用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圈粉年轻受众就是不变的课题。尤其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类节目更应当发挥其媒体责任担当,让年轻人乐于从中汲取文化精髓,并主动将之传承下去。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上新了·故宫》能够连续三年在年轻受众当中拥有高认可度和忠诚度,其实也如同为看似有些疲软的文化综艺行业打了一剂颇具鼓舞力量的强心针。


我们会发现,95后甚至00后Z世代观众的确爱看娱乐好玩的内容、爱追颜高艺能的爱豆,但对于有创新化年轻态表达的人文内容,他们同样有诉求、有主动获取的意愿,并乐于在自己的圈子中传播。


因此,能像《上新了·故宫》这样将文化“硬知识”软化,并用流畅轻快的方式表达,文化类节目在年轻群体中依然可以有强大绵长的生命力。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对年轻人的影响不仅在观有所感层面,还令年轻人学有所得。


三年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频频晒出考卷、试题、课堂观影照片,涉及故宫与传统文化的知识点,通过节目转化为了考点,在教育工作者的用心编纂下,题目涉及各个学科:阅读理解、政治思修、甚至有化学、英语……


我们常说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上新了·故宫》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巧编译转码,对年轻人的影响从未随着节目的播完而停止。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有教育工作者表示,自己通过节目对故宫和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了,也愿意将这份文化厚礼化作种子,传承给更多学生,让祖祖辈辈为之骄傲自豪的的传统,能够影响更多人。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以文创产品为切口赋能文创产业

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命力


《上新了·故宫》找到了一条以国潮文创为文化产业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节目以文创产品的开发为切入点,将培养传统文化行业后备力量,输送设计类人才视为着力点,以故宫专业文化知识转向大众的文教科普影视化开发为落脚点,革新“文化×文娱×文创”的产业模式为突破点,摸索了一条清晰可行的产业链闭环。


节目播出至今,文创始终是一大亮点。


在文创诞生的背后,众多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分组对抗,其创意与作品引得受众称赞连连,节目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正式踏入社会前的“专业试炼场”,也是一个将 “所学化为所践的第二课堂”。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可以预想到,这些青年设计力量在正式走入岗位后,会更快进入角色,而在节目中成功上新所带来的激励,亦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信心与创作欲,为大众带来更为惊艳的作品。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而大众的目光随着节目,渐渐了解故宫,掌握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原先只在专业研究人员口中交流的内容,变得更亲民更熟悉。节目于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科普文教的作用,这不仅是节目的价值所在,亦凸显了故宫博物院的担当与责任。


过去人们总说文化类综艺是小众,但《上新了·故宫》用事实证明,文化清流也可以是文化顶流。它联动三大层面,打通壁垒,挖掘释放了文化价值,丰富补充了文娱内容,创新拓展了文创模式。


这条从产品开发到产业构建,从人才培养到反哺行业,从跨界联合到引发全民期待的路子,已经成为被大众交口称赞,业界认可的新模式,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彰显时代之光。


数据背后,这档节目对文化综艺的行业启迪更值得品读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播出过半,高含金量数据成绩已然相当亮眼。以此为鉴,我们或许也能从中窥见文化综艺的成功之道与市场未来发展态势,文化综艺如何维持长青生命力?文化内核与娱乐创新怎样平衡?年轻观众究竟会为怎样的文化内容买单?文化综艺又要如何摆脱“小众”标签,实现文化经济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兰德   故宫   综艺   节目   黏性   数据   文化   受众   启迪   豆瓣   热度   类节目   观众   评分   年轻   内容   体育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