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1

奥运会结束了,众多一战成名的奥运冠军们,瞬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实,每一个国际运动健将、世界顶尖高手,站在领奖台的他们,都有比小说还惊心动魄的人生往事。

今天来把其中两个很有特色的奥运冠军放在一起比对。

你会发现,表面上看,14岁的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全红婵和30岁的奥地利自行车运动员安娜·基森霍夫(Anna Kiesenhofer),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仅是通过奥运会被全世界熟知。这样的盛况,并不是一些人常说的教育不公,恰是教育公平才能实现的。

要知道,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都是顶级的竞技选手,这和我们一般大众爱好的日常体育运动完全是两个概念。

尽管大家都已熟知这两位女性奥运冠军,但此刻,还是很有必要再梳理一下,这两人的比赛现状和主要成长经历。


2

当年仅十四岁的全红婵,站在了世界最高的舞台上一跳成名,她立刻以强大的内心、精湛的技艺,成为家喻户晓的新一代跳水女皇!

很多人对十米单人跳台的奥运冠军全红婵赞叹无比,不仅技术上无懈可击,实力上演水花消失术。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虽然中国跳水队一直都有“梦之队”之称,跳水绝对是我们的实力项目,而十四岁的全红婵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就如此惊艳。

她才14岁!就已经是奥运冠军!还超越其他对手打破了世界纪录!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7岁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的她,11岁进入广东省队,2020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冠军赛,比赛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才把5个动作学会。

也许正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每逢大赛她发挥异常稳定,对手越强她则遇强则强,小小年纪就有王者风范。

可随着记者的采访,她的回答,不断被众人放大,一些人的评论就有些变味儿了。

14岁,这么小,不进行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没有文化的人怎么办?

全爸爸真狠心,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去学跳水,怎么想的?

原来得奥运冠军,就是为了挣钱,这下全家终于改命了……

还有一些人,组团跑到全红婵的老家围观全红婵的家人,对其家人生活造成了困扰。

而且这些人关注的重点也很奇怪,就想看到全家人挣了多少钱,如何通过女儿夺冠一飞冲天的……

先不说这些人,说这些话、做这些事的心态到底怎样,至少暴露出其对体育的轻视和对顶级竞技体育曲解的功利心。

什么叫做不接受学校教育,从小搞体育人生是缺失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就是要因材施教,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任何领域的学习到了竞技水平,都是金字塔塔尖的极少数人,为什么在这些人眼中,孩子参加基础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是竞赛,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是竞赛,奥运冠军的含金量还低了?

要知道,顶级高手都是需要天分的,没有那种基础和天分,你以为省、市体工队会以国家之力来培养运动员?

培养以国家之名参加世界最高难度的体育竞技,就是因为运动员家里穷,供不起孩子上学?

真是想多了。

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只有走常规的学校读书之路,上学读书的人就有好前程。

什么叫做全爸爸为了让女儿改变家庭命运,让这么小的孩子学跳水,就不让孩子在学校读书了?至少目前,全红婵要想在学校里读书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不需要家里花多少钱。

当然,如果想让贫困家庭拿出大把的钱让孩子上辅导班,通过砸锅卖铁让孩子拼学科培训的路,肯定做不到。

关键是没有那个必要啊,再说学科辅导班也培训不出来这样的稀缺人才呀。

全红婵早早被专业人士发现了潜力,在年纪很小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奋斗方向并为之努力,这是何等的幸运!

这才是教育真正要实现的人生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苦不苦?苦。跳水苦不苦?当然也苦。

长期训练一身伤病,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对于运动员来说,职业黄金生涯其实很短暂。

幸好14岁的她,就有这样亮眼的成绩单,这太让人激动了!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一般来说,能进入专业队都是国家和地方出资来培养的人才,这种机会实在是太难得,对个体来说,太需要实力和天分了。另外,还得孩子本身,真心喜欢这件事,才能够坚持下去。

所以,千万别用自己那点浅薄的认知,把全红婵这类天赋异禀的孩子耽误了。

我相信,全红婵有这样的成绩,未来想进入中国或者世界最顶级的高校深造学习,都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操心14岁的奥运冠军书读少了的人,怕是不知道奥运冠军们,其实学习生涯是非常长的。对他们来讲,基本都是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而且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能在竞技体育中获得冠军的人,都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常人不具有的专注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丰富,他们往往在学习中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心法,在持续自己的兴趣领域里不断深耕。

现在有成绩为国争光,未来有书读为己提升,这就是天才少女全红婵的成长之路。


3

再来看看30岁的奥地利自行车运动员安娜·基森霍夫。

她独自一人参加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没有教练,没有队友,甚至没有队医,作为一个职业自行车运动员的安娜,严格来说,还是个新手。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因为从2017年到现在,她并没有参加过任何教练对她的专业训练,而是自己做自己的教练,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提升战术、包括如何搭配膳食等等……

当然,她还精通5门语言,是个数学博士后,在全球多个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自行车运动是她的人生爱好。

安娜原计划是参加这次奥运会,能进入前十五名的奋斗目标,最终却以绝对的优势成了奥运冠军。

还把最有实力摘金的该项目传统优势队——荷兰队运动员,远远甩在第二。

有意思的是,由于安娜太过领先的成绩,以至于第二名荷兰运动员完全不知安娜的存在,一度还以为自己夺冠了,直到知道冠军另有其人,忍不住大声问:“谁是安娜!”

安娜说自己从不迷信权威,自己做自己的教练。

针对这次东京奥运会,她已经准备了一年半时间,她还根据当时气温和沿途所有的点位,对自己进行过多次模拟训练,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这样的人不成功才怪。

从全红婵到安娜,奥运冠军恰是教育公平的典范

可这时又有人出来说,认为这样的博士后是天才头脑,把体育当成了真正的热爱,这才是境界。

说这话的人,还是不懂竞技体育。

其实在全世界最顶级的赛事上,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没有人对自己从事的体育项目是不热爱的。

没有热爱,是不可能有动力去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还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

热爱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4

当全红婵说:“我是和自己比,不怕失败,不放弃就好”,安娜也告诉大家:“不要放弃,坚持做适合你性格的事情,你只需要遵循你的直觉。”

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奥运冠军不同的表达却有相似的内核?

也正是因为教育的公平,才有机会让我们看到样本完全不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运动员,能够在这样一个顶级的舞台上相遇。

教育公平这件事儿,恰恰就是让大多数人,通过接受教育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让那些少数拥有极高天赋的人,在世界顶级竞技平台相遇,本身就是教育公平实现的。

你觉得呢?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女性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15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安娜   奥地利   公平   体育   天分   跳水   典范   运动员   奥运会   教练   自行车   实力   成绩   孩子   竞技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