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看了电影《长津湖》,想起第九兵团仓促入朝背后的秘密


原创 | 看了电影《长津湖》,想起第九兵团仓促入朝背后的秘密



太阳雪





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志愿军的英勇悲壮感天动地。


71年前的那个冬天,因为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显得格外的寒冷与悲壮。


长津湖,位于朝鲜半岛狼林山脉东侧,长年冰封积雪。1950年10月底,这里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最低气温甚至降到-40℃,加之湖区山峦叠嶂,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


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对美军战史学家说道:“长津湖地区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然而,一场长达20多天的战役在这里打响了。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是从华东调来的第九兵团。


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回忆:“上海这个地方部队的棉衣它薄啊,棉衣是一斤半,北方的棉衣是三斤半。”


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官兵,甚至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第九兵团的大部分官兵穿着南方单薄的棉衣,就一脚踏进了朝鲜战场。


当军列过沈阳时,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急得直搓手:“这不要说打仗了,就是冻也要冻死啊!”


第九兵团从11月14日入侵朝鲜后,气温便骤跌至零下三十多度,夜间最冷可达零下四十度,为五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


这种天气,足以冰封一切:一杯滚烫的热开水洒向天空即成冰雾,河流可以冰封1.5米之厚。


装备薄弱的志愿军需双面作战,一面是强大的美军王牌,一面是死神般降临的朝鲜酷寒。


老战士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


第九兵团的官兵,充饥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平均下来,每个班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官兵们只能互相搂抱着取暖。


再看看美军。他们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还有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等。连队还装备棉帐篷、火炉等。饮食上,后方供应饼干、罐头、饮料等,甚至还有火鸡、火腿、苹果派等“感恩节大餐”。


即便如此,一位参战的美军中士仍这样回忆道:“想象一下怎样对付手中的卡宾枪吧,那钢家伙是冰,你赤手碰它就会被粘住,甩掉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一层皮。”


冰雕连,一个让人心疼又泪目的词。


它是指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是指官兵全部被冻死!而他们在被发现时是一排排俯卧在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等武器,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随时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就有三个冰雕连!


它们是: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了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



原创 | 看了电影《长津湖》,想起第九兵团仓促入朝背后的秘密



长津湖苦战,志愿军第九兵团共歼敌13916人,成功收复朝鲜东北部地区。东线联合国军被迫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南。毛主席评价第九兵团: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不过志愿军第九兵团也损失惨重,减员数量占总数量的将近三分之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无数战士的流血牺牲中,用钢铁的意志和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找回了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民族自信,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所拥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军人的荣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传奇!


这种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应当大书特书,让先辈们的不朽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而实际上,第九兵团仓促入朝,当然与前方军情紧急有关;而军情紧急,又与一个人的泄密有关。


这个人就是张东荪。


张东荪,1886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市,他是中国早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宣传者之一,曾受邀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


可当他发现自己信仰的社会主义并非归属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时,便又最早退出上海发起组。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若即若离、时亲时疏的关系。


张东荪是民盟中央的常委。


在平津战役中,为了不让战火毁灭古都的灿烂文明,张东荪多次劝说北平国民党军最高长官傅作义与中共谈判,以和平方式代替军事方式。在多方努力下,傅作义最终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北平和平解放。张东荪对自己在北平和平解放中立下的功劳深感自豪,自以为“生平著书十余册,实不抵此一行也”。


第一届政协会议,张东荪被选为主席团成员,9月30日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但是,张东荪的骨子里非常亲美、崇美和恐美,他反对毛主席制定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企图借助个人声望,向美国示好,希望不要把战火烧到中国。


在这种心理支持下,他与美国特务王志奇取得了联系。


1950年,王志奇说,美国正在按计划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张东荪听了非常焦虑。


与王志奇交流的过程中,张东荪为了证明自己的能量,给出了一份政协名单,把他认为可能跟美国合作的人用笔勾出。


不仅如此,张东荪还向王志奇提供了抗美援朝的绝密情报——宋时轮率领九兵团入朝信息、运行时间、可能投入的方向等被传送了出去。


美军在得到情报后,随即调整了部署,把精锐的陆一师调往了东线,企图绕道抄西线志愿军后路,并且推进的速度极快,速度惊人。


第九兵团是准备用来打台湾的,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攻台计划被迫取消了。


第九兵团入朝作战,本来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妙招。


但是,因为情报泄露,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就不得不突然提前。


否则,如果美军做好了准备,鸭绿江的疆界就会失守;并且一旦美机械化部队与西线的美军形成合围之势,整个朝鲜战局就危险了,甚至可能全盘皆输。


当张东荪的泄密事件暴露之后,民盟对他的所作所为极为震惊。民盟内部对张东荪进行了反复批判,并将他开除出盟。


当有人要以“叛国罪”将张东荪逮捕法办时,毛主席说了话,要求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把他养了起来。


张东荪泄密案,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让本来已经够仓促的九兵团更加仓促。当时只筹备了5万套棉衣,而且军情十分紧急,没有时间再筹备,军列就要过鸭绿江直扑朝鲜。


第九兵团的官兵只能穿着单衣就入朝了,恰好又赶上了朝鲜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据资料显示,志愿军入朝第一天就冻伤减员800人,这是何等的残酷!


尽管电影《长津湖》里有许多生动的细节,但是,真实的战争更加残酷。


据1988年公布的官方资料,此一战,第九兵团战斗死亡7304人,伤员14062人,冻伤伤员30732人,总减员52098人。


最后,张东荪是以北大哲学系教授的身份度过余生,1973年6月2日,张东荪以87岁的高龄离世。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总还有人在不断为张东荪鸣冤叫屈。


而此时,无数志愿军战士的英灵还在异国他乡,归途漫漫……


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献身的英烈,也不要忽视那些战争背后的秘密……





END



如果诗文能引起您的共鸣,请您点赞和关注《落花时节读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兵团   鸭绿江   仓促   北平   朝鲜   冰雕   志愿军   作战   棉衣   美国   官兵   战役   美军   战士   和平   秘密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