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太阳雪





01


1922年10月24日,位于湖南长沙清水塘一家医院的一个产房里,杨开慧即将临盆。


但是,作为的丈夫毛泽东却不在身边。


此刻的他,为了穷苦工人的利益,正带领湖南泥木工会代表,聚集了6000多名工人,在同湖南省政务厅厅长吴景鸿进行着斗争。


产房门外,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三人正在焦急地守候着,等待着。


这是毛家的大喜事,新一代的毛家人即将诞生。


他们兄妹三人期待着一个新的生命,更祈盼着母子平安、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于他们来说,孩子的出生,也是人生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他们将第一次成为二叔、三叔和姑姑,成为了长辈。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人泪奔:


在场的几位大人先后都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他们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孩子的长大。


1929年8月,毛泽建牺牲,年仅24岁;


1930年11月,杨开慧牺牲,年仅29岁;


1935年4月,毛泽覃牺牲,年仅30岁;


1943年9月,毛泽民牺牲,年仅47岁。


那个孩子就是毛岸英。


按照常理,毛泽民应该能看到毛岸英长大。


但是毛岸英在1930年母亲杨开慧被杀害后,就在上海流浪,后又于1936年被送往苏联,1946年回到延安,他再也没有见过二叔。


1946年8月,毛主席的侄子即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年仅19岁。


1950年11月,作为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年仅28岁。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至此,毛主席有六位亲人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


毛家真是满门英烈!


古往今来,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牺牲,恐怕很难找出第二家了。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毛家英烈的牺牲,都是重于泰山!


02


毛岸英1943年苏联军校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


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


1946年1月,回国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


这把手枪,他很珍惜。直到牺牲时,他还带着这支枪。


回到延安后,他和毛主席只在一起吃了两天饭,毛主席便要他到机关食堂吃大灶。


后来,毛岸英遵照毛主席“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


他还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


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他从苏联回来后,一会儿农村,一会工厂的,就没有在部队待过。抗美援朝,他原本是可以不去的。


但是,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亲眼目睹了父亲在重重压力下的艰难抉择和毅然拍板出兵的过程,他主动请缨出征朝鲜。


毛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之为“志愿军第一人”。


去朝鲜前,毛岸英曾问过父亲:“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毛主席说:“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个答复。”


但是,毛岸英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了,永远也不能回来了,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只言片语了。


周恩来总理在他去世后说;“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


当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的手都是抖的,摸出一根香烟想平复一下心情,但是划了好几根火柴,都点不着火。


身边人征询“是否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的意见时,毛主席摆摆手,强忍着丧子之痛说: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很多年后,周世钊在与毛主席谈话时,试探性地说道:“如果您不派毛岸英同志到朝鲜战场上,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毛主席想了想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个什么领导人呢?”


毛主席有自己的“小家庭”,在“小家庭”中,他是父亲;毛主席更有“大家庭”,在“大家庭”中,他是党的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在二者之间,他历来都是“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命运在毛岸英还未出生时,便已经注定!


毛主席和毛岸英真是“一对父子,两代楷模”。


他们父子为中国人民献出了无比深沉的人间大爱。


他们为中国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毛岸英幼年丧母、出征别父、思齐新婚丧夫、毛主席老年丧子,这几种人间悲怆共同交织在一起,演绎成一段跌宕起伏的旷世真情——父子深情、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民族大义、国际道义、人类正义……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的是毛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原创 | 烈士纪念日的怀念——满门忠烈,很难再找到第二家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连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1950年到1976年,毛主席瞒过了所有的人,把毛岸英留下的几件衣物精心珍藏,这些带着儿子气息的衣物,陪伴了毛主席最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那是他的一份对儿子思念和无尽的精神寄托。


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在日理万机的空隙,毛主席会悄悄地打开皮箱,轻轻起抚摸着这一件件的衣物,会想起与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会想起他可爱的童年,甚至会想起一家子相聚的温馨……


也许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他,会对着衣物喃喃自语,用一遍遍的回忆来慰藉无法言说的老年丧子之痛……


普通的志愿军烈士的父母,或许有机会到朝鲜去给自己的孩子扫墓。但是,他不行,因为他是主席!


当想到自己不能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告别,甚至连扫墓都不能进行,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阴阳两隔,我不知道他的泪水会不会夺眶而出?他会不会泪流满面?我不敢再想了,太残酷了……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满门   烈士   延安   苏联   朝鲜   重于泰山   忠烈   英烈   志愿军   衣物   纪念日   父子   牺牲   父亲   儿子   主席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