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一、大部分看不懂的艺术

坦率地讲,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没有完整看完。

直白地讲,也没法完整看完。看到看不下去的,就只能选择跳过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复杂感受:大部分节目,都让人瘆得慌(用网上的说法,叫作“阴间奥运开幕式”);但是呢,其实又有一小部分节目,让你眼前一亮。

总而言之,整个观看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种浑身上下的『不自在』

有人讲,这是艺术,你们不懂。那意思就像是说,如果你们所有人都懂了,那还叫艺术吗?

但是,如果艺术是“阴间”的,就像一个人讲话是“阴阳怪气”的一样,请问我们为什么要懂?

不过有一说一。《超级变变变》这个段落,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在大概4分钟半的时间内,几个表演者把奥运会运动的50个图标,逐一表演了出来。尤其是,赛马和铁人三项的表演,给人的印象就很深刻。

但是,这个段落的精彩,并不能消除我们在其他段落的糟糕体验。

实在是,看不懂的艺术。


二、从北京奥运到东京奥运,从中国文化到日本文化

比起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让人瘆得慌,13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则是一次让人赏心悦目的华丽表演。

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29个大脚板烟火表演、10秒倒数的现代感、舞台中央徐徐展开的画卷、千人击缶而歌……直到最后独一无二的点燃火炬仪式,无一不让人热血沸腾。

13年过去了,奥运会又回到了亚洲,来到了日本。结果日本人演了一出寂寞、演了一出诡异、演了一出特立独行。

这并不是一家之言。连很多日本人自己都觉得尴尬,比如北野武。

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从北京奥运到东京奥运,表面上看是开幕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本质上折射的是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区别。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讲究“和”,讲究“中庸”,讲究“大而全”,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世界之大同”。

中国这样的文化特征就已经决定了,所谓的“小而美”,是不足以承载如此恢宏的历史画卷的。

另一个层面,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体育的,也是经济的,还是文化的,更是政治的。尤其是后两个定位,就必然带来文化展示甚至文化输出的内涵。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必须是恢宏的一个存在,也必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日本文化呢?从本质意义上讲,日本文化的唐朝遗风特征是极为明显的。大家所熟知的唐朝建筑风格,就是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

但唐朝遗风的文化又不是日本文化的全貌,必然还有其本土化的基因。这种本土化的文化基因,可以简单概括为岛国文化特征。

全世界的岛国文化特征都有共同的一些特征。

比如,忧患、焦虑和压抑。

岛就那么大个岛,资源还极度匮乏,总是给人一种被囚禁于此被上天遗弃的感受,你说焦虑不焦虑?你说压抑不压抑?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而长期在忧患、焦虑和压抑的环境下的人,与市场上屠宰场边长期被囚禁在笼子里待宰的鸡鸭鹅,处境和心境,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但是人不可能等同于笼子里待宰的鸡鸭鹅。于是就只能拼命折腾。但折腾的结果,大概率会演化成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体现在对于设计、技术、产品,甚至踢球的风格等等方面的执着,俗称“一根筋”。在这些方面的“一根筋”,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人类整体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一根筋”,是被人类所接受的“一根筋”。

另一种极端,体现在政治、军事等等方面的走火入魔。为什么呢?还是基于岛国文化基因。资源匮乏基本等同于天生有缺陷,被上天遗弃的自卑心理一以贯之。于是偷摸发愤图强,一旦等到国力强盛,自卑心理就开始转化成自傲心理、仇视心理和报复心理。紧接着,就将给周边国家、全世界,以及全人类带来灾难,直到全世界让他最终知道什么是灾难。

这两种极端,都发源于他们的“岛国文化”基因。前者被人类欢迎、接纳和拥抱,后者被人类唾弃、憎恨和防备。

从这个意义上说,岛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矛盾的、不健全的文化基因。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但日本在实力不济的年代,也是会虚心学习的,比如前面谈到的唐朝遗风。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问题,并不是日本学了我们的礼法、茶道、饮食、建筑等等,而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学到鼎盛唐朝“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核?

这就是所谓,术与道的区别所在。只学了术,也就只学了皮毛,尚未触及到内核,就已经开始冲突了。

于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了:这与根植于日本人内心的“岛国文化”基因相违背。

而同样可以进一步看到:这与我们中国所追求的“和”、“中庸”、“大而全”、“天人合一”以及“世界之大同”的文化基因,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文化基因、两种精神追求之间的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

写到这里,还是禁不住想要冒着离题的风险提醒一句:不管从文化基因上,还是从过往历史上,我们只能永远对这个忧郁的邻居保持高度戒备。而这种戒备,也只能是国力的长期可持续压制,别无他法。

还是说回文化的问题。

文化是内核和基因,其他都是其外化的形式。所以,这才出现了——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在绝大部分日本人看来,这是民族的、独特的、创新的、艺术的、高级的;而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看来,这是什么玩意儿。


三、国家文化决定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决定国家命运

正如前一部分所说,民族文化,是内核,是基因。其他所有的,都是其外化形式。

国家战略,就是国家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外化形式。

比如,我们过去的“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过去的“万国来朝”和今天各种类别的“世界峰会”;过去的“天人合一”和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的“天下大同”和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讲,都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核。

说得更简单点,我们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当然,我希望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

而这样的国家战略,会带来什么样的国家命运呢?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古人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这就是“得道”。只能我好、不能你们好,这也是当今世界少部分国家的愿望,这就是“失道”。

虽然现在世界的所谓“道”,还掌握在美帝们手里。但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道”,最终将回归到它应该在的位置。

因此,虽然现在的世界依然并不美好,但未来的美好依然有希望。

对中国来说,一以贯之实施“得道”的国家战略,就是当前及未来国运蒸蒸日上的最大保障。

而对日本来说,其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制造的污点太过刺眼了,同时其国内军国主义思潮对和平与发展的反攻也一刻也没有停歇,以及其根深蒂固的岛国文化的基因缺陷,是未来日本国运向好的强大阻碍。


后记

记忆当中,日本有一个专家,曾经提出过“做1/10国家”的概念。就是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日本超过中国本身就是极不正常的情况;而日本基本上维持在中国1/10的体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状态。

不管这样的结论是否符合规律,我们觉得,日本人应该关心的,不是能成为中国的几分之几,更多的应该是关心如何去除其文化基因中的糟粕。

但是必须要说,任何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的同时存在,没有完美的存在。中国文化也一样。但我们擅于融合、吸收和优化,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优势,这是善。

从东京奥运,看日本国运

自私地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内心并不希望我们旁边的这个国家和民族过得好。毕竟,我们的记忆与情感,无论何时都不允许我们对其向善。

但我们仍然要看到理性的现实:这是一个搬不走的邻居,看起来还将世代为邻。何况从我们自身发展有利的角度来讲,周边环境的稳定与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一个情绪稳定的日本,是我们需要的。怎么让他情绪稳定?那就暂时不让他那么快成为1/10,先成为3/10再说吧。他需要一个接受的心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东京   日本   国运   岛国   日本人   唐朝   开幕式   中国   内核   基因   奥运会   讲究   奥运   心理   艺术   国家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