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导读:生生不息的,不仅是文物与文化,更是绵延千年的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

文 | 黎河

故宫博物院馆内现藏文物已达186万余件,其中许多珍宝得益于无数人的守护和捐赠才留存于此。于是,在景仁宫的墙壁上有一张长长的“景仁榜”,并在这张取自“景仰仁德”之意的榜单上,写满了故宫文物捐赠者的名字。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开拓了故事讲述新维度,不仅呈现了国宝,也不只涉足故宫游客禁区,更讲述了家国情怀,通过“故宫”这个载体让传统文化真正地在文化叙事的场景中娓娓道来。

打造多元场景,

地理与文化间都有新故事

故宫箭亭广场,五牛雕塑采用与真牛等大的比例进行雕刻,以铜作为材料塑造,有气势地矗立在那里。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第二期节目,“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聂远、雷佳音的初见之地便选在了箭亭广场,虽然还不知道寻找“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谜底就在身边,但他们已经开启了一同探寻故宫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在地理空间中,加大力度对传统文化元素予以合理运用。《上新了·故宫》不仅用广场铜塑暗示《五牛图》的存在,雷佳音讲述自己曾经拍摄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时,也是拿这些陶俑做模仿参考的。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除此之外,这档文化类节目运用了许多CG特效片段,既让观众更直观地学习到新知识,比如从俯瞰的视角解读全局的故宫,我们才知道故宫整个造型中,居然暗藏了北斗七星;让观众能够更生动地理解文物的内容,传神地表达动作姿态等,比如动起来变得更萌的陶俑,不停甩尾巴的牛等。

正是这种场景的文化要素和美学差异,以及嵌入于传统文化场景的意义使得多元打造成为一种可能。“每一件文物的展出,每一次展览的开启,我们都应该珍视,因为背后是数代人的热血付出。而于我们而言,能够看到这些文物,走进这些历史,就守住了我们中国人的文脉,守住了自己的根。”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聂卉说道。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文化让观众不仅仅是简单地单向观看和听取讲解,而是能够深入其中,与历史元素亲身互动,真正感受一场穿越古今的沉浸式之旅,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多元场景空间,包括娱乐场景和文化场景,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交融等。

《上新了·故宫》呈现出具体而真实的历史空间,比如青年演员饰演韩滉,直接走入他所作的《五牛图》,还原当时的作画的思路等。画中的真人一手抚着胡子,一边陷入沉思“不知何种样态与技法,才可让牛不落俗套”,灵光一闪,大笔一挥,“为什么会出现正面牛”的问题也以最直接生动的方式予以回答。

在生活中来回穿越,

在历史中看见国人文脉

故宫1863404件(套)藏品总数依然在持续增长。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今天我们看到的《五牛图》是众多回归文物的一个代表,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在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达微佳看来,那些热爱文物,懂得文化之重的人们,将文物捐赠给故宫,故宫就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以研究、保护、修复,来守护好每一份文物。

节目用更年轻鲜活的方式,把真实有趣的生活移植到严肃认真的历史中。比如这一期虽然全篇都在讲文物回归,但作者把其化解成寻找故宫里“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通过更生活化的话语展现这一季《上新了·故宫》探寻历史记忆的过程。虽然节目本来讲述的是“国宝回归故宫”的故事,但凝聚的却是整个民族历经磨难过程中的智慧,展现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中先辈们努力付出的重要作用。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来回在历史中穿梭,《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有了极强的延展度,虽然围绕国宝回归的话题,但各个时间段对故宫文化贡献的人都不断出现。不仅有无数爱国人士共同努力,让这些传世珍宝踏上海外回归之路;还有一些工人、农民等将元代银器捐赠故宫博物院,填补了此类藏品空白,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邓伦表示:“我觉得这种就是对于国家那种最单纯的热爱。可能他们看到这些东西也不了解,但是可能有一个初印象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属于国家的。”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节目中的陶伎乐女俑、《五牛图》中的五牛都具有了拟人化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温度和硬度。它引领我们走进故宫的每一个角落,走近每一件沉默的文物,从它们主动讲述的那一段段的天事、地事、人事。

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国民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只有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让国民处处能亲身感受和体验到,传统文化才能继续生根发芽,才能得到继承发展。有网友表示;“这一季强化了紫禁城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挺热血的,眼眶甚至微湿,希望能坚持下去。”而正是这一季对基于紫禁城600年却绵延数千年的精神文化内核探寻,才让我们透过物看见人,找到一座座巍巍的人生精神的坐标。

在当代审美中,

制造更多“文化的相遇”

“看画的解读可能千人千样,也不妨自己用自己的想法去体会一下。”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20所高校学子分别打造个性迥异的文创新品,让生生不息的概念得到了最新的实践。这一季采取团队对战赛的方式,为故宫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在第二期节目中,陶伎乐女俑群和《五牛图》作为回传元素,北京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的同学提取萌点作为创作。正如雷佳音所嘱托的:“女乐团各个都有具体的动作、形象,也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顶级工艺,同学们可以在各个层面做一些延展的设计创想。”

在以此设计跳舞的陶俑萌娃手办,强调“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不如跳舞,忘却烦恼”等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一套“窈窕淑女”的文创产品也暗含了创作者的期许:“我们认为女性的美,其实不仅仅是瘦的,她胖的,可爱的,自在的也是一种美。”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萌之归宝”系列文创产品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乐陶陶”系列

而在第一期节目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围绕回传元素分别设计出一双故宫主题的鞋,一双故宫红配绿、一双汉白玉色调,让“故宫”的元素以一种更鲜明、但又更利于大众接受的方式走进当代生活。

因为这种传统与当代审美的连接,让不同文化间有了火花四溅的碰撞,并且文化也需要结合当代变化,在发展和创新中继承。《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以当代的视角、用更流行的方式,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

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缺乏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

“我们最主要是以故事入手,故事和背后的一个修复。”、“我们可以在脚上做出不同的变化,再通过颜色,然后把它们塑造出来,然后还让它们有所联系,你们觉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时尚的小配件,然后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场景感的手办。”在青年学生们的集体智慧碰撞下,让传统与流行交融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节目的核心理念自会生根发芽。

场景化、生活化、当代化,这档节目让传统文化“上新”有妙招

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传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创造条件确保更多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他们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生产生活”,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生活化”和“当代化”上下功夫,《上新了·故宫》做到了。正如豆瓣上有网友评论道,“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节目的精粹就是未开放区域和文物的高清图像资料,堪称故宫版《时间的风景》。我愿称《上新了·故宫》系列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最好的文化类综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传统文化   紫禁城   故宫   陶俑   场景   当代   节目   藏品   妙招   国宝   文物   元素   方式   故事   体育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