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导读:用情怀做综艺,虽然慢,但火候刚好。

文 | 黎河

《德云斗笑社》第一季已经完结,这个秋天谁能制霸德云社,成为“新一哥”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说学逗唱的哥哥们有多火?整季节目带来全网热搜249次,全网短视频平台节目话题内播放量近30亿,开播74天370次登上各大综艺行业榜单top3。

但这仅仅是一场设计好的综艺游戏吗?10期节目看下来,答案并不如此。反而是一个团体对相声不变的情怀,以及背后关于相声文化的讨论正在被全面打开。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图转载自网络

爆款背后有传统探讨,

还有现实观察

德云社,这个拥有独特文化结构和价值体系的江湖IP一直备受观众想象。

见招拆招,《德云斗笑社》拓展了对于独特人际环境的真实记录,相较于访谈、观察等常用模式,节目通过对一个真实团体的真实境遇进行记录,师兄弟们的交流、相声演员与观众的互动等,都承担着传递情感、对话心灵的功能。

半路出家的尚九熙,始终觉得自己在师父郭德纲心中位置不如其他师兄弟,因此在师父面前使活儿总是束手束脚易“翻车”,而与郭德纲一番推心置腹的深谈则解开了他的心结;秦霄贤单独和两位师父在共进晚餐时,聊到“人生规划”,这时的师父说得云淡风轻,但内在又语重心长——“你干这个,你得爱这个”“你应该自己衡量,在哪舍在哪得”……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作为国内一个气质鲜明的团体,《德云斗笑社》在内容上以“师徒”这一备受关注的关系为核心线索,用大量篇幅展现每个有趣灵魂之间的相互碰撞,并努力从中追寻传统文化的根脉传承与灵魂创新,探讨“相声”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位置等问题。相声演员应该如何平衡大众注目和本身技艺提升?小剧场化和跨媒介的相声传播又有哪些矛盾和共通的地方等?带着这些问题,节目将他们置身到具体的情境和抉择面前,让他们以实际行动作答。

角逐“德云新一哥”的主线贯穿《德云斗笑社》始末,这样的安排既是叙事的核心,又能与普通人的职场生活相勾连。不管是师兄师弟们为了让表演更加有趣好笑,一边努力提升自己,一边积极寻求合作;还是在COO之争中,个人战演变团队战,通过他们卖力的表演和各种手段获得提升和认可,都不得不让人想起职场中为梦想而拼搏的各种姿态的我们。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有具体的情境,有相似的话题,以往受众规模较为固定的相声,也通过综艺的再度解码走入我们的生活。由此生发出的故事也更加贴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以抚慰和振奋。

不管是真人秀像职场的部分,还是相声表演关照现实的部分,《德云斗笑社》的内容都能够与今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发生密切关系。例如秦霄贤向师父师兄表达对相声表演的彷徨,而节目里那些情感上的安慰也都颇具启迪意义,要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勇敢地追逐梦想更像是说给屏幕前的观众听的。正是这些传达的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变成一种智慧的体现,并靠着这种智慧与观众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从而获得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除此之外,《德云斗笑社》也在综艺效果制造的流行文化中,让观众见证了他们和相声文化领域碰撞交融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简单的一场团综,却融合了多样的综艺模式、日常的叙事记录,不管是游刃有余的相声表演,还是团队内部的人文互动,或是让人爆笑的游戏环节,都完全颠覆了观众对于一档喜剧综艺的想象。

打造“笑声陪伴”综艺,

情怀叙事应成主流

对于德云社的哥哥们,他们只是参加了一档综艺吗?

孟鹤堂在这一季的夺冠后回忆说,“游戏是游戏,相声是相声,大家在游戏的环节都展现着不同的风格,各自都很轻松,但到了相声环节,每个人都不敢松懈,因为触碰到了专业。时间短任务重,需要新作品。”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日日夜夜一共9个多月的时间,台前幕后上百人的配合成就了《德云斗笑社》。长时间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让这档节目并不是一味哗众取宠消费笑点,而是起到了促进成长的作用。对于德云社的成员们来说,节目成了一个试炼场,让他们尝试了群口、倒口、平哏、字母哏、腿子活、快板等各种表演形式。在烧饼看来,相声不是一个速成班,“这个东西没有模板,不是到点了就迸发了,未知才让所有人不敢狂妄。”

在让这些相声演员更加反思自己之外,对观众而言,《德云斗笑社》通过呈现相声演员们共性的“迷茫、困惑和自我怀疑”激发更多的共鸣,从而实现深度的陪伴。有观众感慨这档节目的神奇之处:“节目展示了相声的魅力,展示说相声的人对于相声的坚持,热爱,展示相声的专业,创造的专业过程,排练的专业辛苦,表演的专业分析,让大家了解相声,喜欢上说相声的人。”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因为专业,所以高阶。根据观众反馈调查显示,这档节目在播期间不仅是德云迷妹为代表的年轻观众的狂欢,更是高收入高知识阶层观众频频提及的优质节目——这也为观众通过节目接受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时尚的视角。“德云团综”的出现则代表着更为年轻化的模式以及与综艺真人秀与传统文化类节目深入融合的新可能。

能够看到,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都爱看《德云斗笑社》,个性化的语态创新带来的也是突破次元壁的可能,以及将一门传统艺术做到被时下年轻人热捧的关键所在。

从小创意出发,这档节目关照年轻人的审美取向与兴趣焦点,将真人秀所具有的灵活性与德云社内部的规则运转和相声艺术本身的涵养意趣进行巧妙贴合,以全新的模式定义了喜剧真人秀。这种破与立,才成就了节目的“笑声陪伴”,正如于谦所说,“其实综艺不综艺的没那么重要,只要您各位看得开心,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能带来这样节目,源于背后制作团队对于社会热点的敏感与深度观察,《德云斗笑社》联合出品方文火传媒创始人兼CEO赵军在聊到该节目缘起的时候说,每一档爆款节目的起点看似都是一个小的想法,其实背后蕴藏着团队对热点观察和节目逻辑的深度积累。在他看来,所有节目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传递的也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情绪,最后都会聚焦到“人”身上。“7 分情怀,3 分娱乐”也一直是他坚持的节目创作准则。

逆行的“文火慢炖”,

才是近年来创新突围关键

《德云斗笑社》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一档略显小众的节目能够激发大众情绪?

故事还得从一名“德云女孩”制作人梁韵说起。在文火传媒一次例行的“内部提案会”上,她提出了做一档德云社团综的想法,她对德云社的长幼尊卑、家法秩序、成员们的个性魅力特点和火爆程度、德云女孩们的疯狂互动故事如数家珍,怀抱着她个人想送偶像“出道”的迫切心情,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发了德云团综的节目案。基于文火传媒主创团队与德云社长达十年、相濡以沫的合作关系,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郭德纲老师的响应,腾讯视频更是迅速推进,配备系统内最好的团队和资源,成就了今天这么一档好笑好玩又有沉淀爆款的综艺。

《德云斗笑社》,一档逗笑全民的综艺节目如何把“情怀”做到极致

“你希望传递的这些内容,能够让观众变得更好吗?”赵军特别喜欢在节目创作过程中问导演这个问题,这也刺激着团队去反思调整着自己的创作目标往“人文情怀”上靠得更近一点。文火传媒创立近五年来,一直坚持研发创新,坚信自己对节目市场和节目逻辑的理解,保持同行中研发力量的领先位置,其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怀关照也是文火传媒长期以来的人文底色。近年来,“文火慢炖”也渐成业界的一块创作精神上的金字招牌,也推出了诸多市场口碑兼具的好作品。近五年来,《大叔小馆》《花样新世界》《花样实习生》《中国乐队》《无限歌谣季》《喜剧总动员》等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与口碑反响,而这些节目无一例外都是原创模式。

为什么能有如此成绩?除了在创作理念上的坚守,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公司对于偏才、敢拍桌子员工和理想主义的维护。目前文火传媒拥有的4支优秀的编导团队,在节目研发和制作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也对年轻人娱乐生态保持着敏锐的洞察。文火也偏爱那些带有一点点理想主义的青年,“明知道阻且长,但依然执着向前,坚信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有价值的,坚持输出和表达。”

正是这些可能在传统机构被视作“叛逆”的气质,恰好成为成就文火不断推陈出新的关键所在。似乎越是慢的,越是敢的,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回到当下的综艺市场中,经常出现类型扎堆、模式重复等现象,《德云斗笑社》和文火传媒都共同构成一种先行者和坚守者的模样。近5年的深耕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套可行的价值观念和实操方法,正如赵军所说,“越是在浮躁的当下,文火慢炖、精雕细琢越显得尤为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情怀   文火   逗笑   师父   极致   全民   综艺节目   相声   观众   演员   成就   团队   综艺   节目   模式   传媒   文化   体育   专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