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导读:这是一部成长型的作品,演员、角色、观众在光影打造的另一个时空里,一起披荆斩棘、浴火成凰。

文 | 李宁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毫无疑问,“高级感”是很多观众对《上阳赋》的期待。

但观众想要的这种“不一样的感觉”,仅仅用“电影质感”概括稍显浅薄,准确来说,应该是独特的审美、有内涵的表达和有灵魂的人物,化学反应之下所产生的影视剧的“高级感”。

就已经播出的篇章而言,《上阳赋》做到了。开局稳定而不失惊艳,隐隐可见背后草蛇灰线,付脉千里。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入眼:“会说话”的魏晋风流,

让人耳目一新

汉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故事在屏幕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熟悉的故事背景,更有熟悉的审美旨趣,端素、靡丽、轻简、雍容……观众的眼睛早就在呼唤不一样的东西。

以东晋美学为支点的《上阳赋》带来了迥然一新的视效风格。

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余年时间里,30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但就是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局,造就了中国美学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时代之一。而《上阳赋》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不仅吸纳魏晋时期的美术符号,更是沿袭了这种富于创造的美学精神,取东晋精髓,上承秦汉,下接隋唐,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挖掘有意思的人物空间和生活意境,将其提炼升华,从布景到道具,无不传递给观众一种有着个人审美情怀和东方美学韵味的世界观。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更重要的是,在《上阳赋》中,美术不再是锦上添花的辞藻,而成了故事本身。

在故事开头,建宁城是主场,宁朔惊鸿一瞥闪现,但已经让观众意识到两处戏剧空间迥异的风格:宁朔地处边陲,质感古朴,外族侵略和战争的洗礼让这座城略显沧桑,与建宁皇城的奢靡繁华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而帝都看似平静繁华,实则暗流汹涌,因此建宁城甫一亮相,琉璃瓦熠熠生辉,飞檐雕花彩绘富丽堂皇,翡翠绿、栗梅红、黄唐茶、象牙白……高级色调交织出电影般的画面感,鲜明却不夸张。但细节处,做加长夸张处理的飞檐,却隐喻一种勾心斗角的力量。

建宁城内,不同势力犬牙交错,此时美术语言不仅仅是剧情空间转换的标志,更与人物活动发生无声的互动,为故事平添许多可以反复咀嚼的趣味。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处,一是太极殿,喻示皇权。当所有的大臣站在大殿内仰望王座,权力是从王座身后照射下的一束光芒。大殿是王朝议事场所,富丽堂皇,设色取自敦煌壁画,却突出红色——血红、暗红、梅红,加上殿中袅袅香烟,神秘之中又隐隐透出衰颓,营造一种虚幻奢靡的假象。喻示王朝腐朽不堪的内里。

另一处在王家,王家正堂从建筑形态上为一线天见顶风格,堂中三面皆通透外院,喻示着这个顶级门阀的通天能耐,当家主王蔺端坐正堂,在头顶强光照射下,看似超然物外实则胸有谋算,彰显出其一生都为登上权力巅峰筹谋的性格。但王家与皇宫又有不同,室内雅致精简,室外情趣横生,极具品位,展示出一门对世家身份的看重。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入脑:以“人”为核心的故事,

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一部剧会不会讲故事,从开头就可见端倪。

当画面由一幅铸刻在宫殿地面上的国家地图切入时,阿妩蒙着眼睛、吟诵着弈棋口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神色一派天真娇憨,但外祖母孝穆太后随口报出各地城市名字的时候,她又总能准确无误地踏中地图上同样的地点。

聪敏、勇敢、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骄纵,阿妩的个性呼之欲出,她注定不凡的宿命也隐喻其中。天下是棋盘,人是棋手也是棋子,一生境遇,无非是这盘棋为谁下、又如何落子。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开头先声夺人,奠定基调,很快阿妩命运的转折从及笄之礼开始。从这一刻起,各方势力露出獠牙,宫廷华美的典礼与边关将士浴血厮杀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割裂又充满隐喻。

一心为了家族荣耀的父亲、为了家族但更为了儿子的姑母、慈爱也掩盖不住对世家忌惮的皇帝、单纯冲动的太子,韬光养晦的二皇子,淡泊温柔的子澹……围绕阿妩交织出一张大网,此时阿妩是目标,也是棋子。

从皇城外闯入的萧綦成了破局之人。他无心权力,又有心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战火中走来,却心向太平;看透世情,又保有善良之心。故事着墨雕琢这样一个主人公,其主题不言而喻。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故事走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路线,哪怕在涉及庙堂纷争较多的前八集,也倾向于将人物放置在时代大背景下,他们的每一个抉择看似清醒冷酷,却又不乏人性的微光。

皇帝深谙制衡之道,看到世家独大的弊端,和阿妩的一盘棋是招招谋算也是拳拳爱护;王蔺有心问鼎,察觉皇权下的步步杀机,将计就计,看似断送阿妩一生幸福,但未必不是想在这样动荡的世道里给女儿找一个安稳的庇护。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求亲、封王、弑君、別嫁、被掳……短短八集,剧情数处峰回路转,节奏不可谓不快,脉络不可谓不繁杂,但观众却并不会觉得一头雾水。

这与《上阳赋》独特的叙事方式有关。在创作之初,团队就明确,因为这是一个讲“人”的故事。因此,在保证内在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故事和情节的进程和发展可以不拘泥于有层次的铺垫。这种叙事方式弱化了因果,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事件对人物的影响上。换句话说,古装剧为人所诟病的勾心斗角、蝇营狗苟被淡化,人物情感和思想的演变成了主线。因此观众能够独立于剧情之外,思考甚至反思人物行为,批判糟粕,汲取精华。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入心:成长型人物,

由演员和观众共同打造

正如前述,《上阳赋》以人物而非情节为叙事基点,那么对它来说,能不能让角色走入观众心里几乎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一般将成功的人物塑造归功于演员,但事实上,观众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演员的投入能赋予角色灵魂,观众的共情决定了角色是否具有生命力。

《上阳赋》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员和观众的能量。

章子怡、周一围、于和伟、左小青……《上阳赋》中无论主角配角延请的都是实力派演员,而剧本设定的人物复杂性又给足了他们发挥的空间。

赵雅芝饰演的长公主质问于和伟饰演的王蔺是否毒害皇帝,长公主愤怒又深恨自己懦弱无力,王蔺心中对发妻有怜有愧,却不悔于自己的选择,几次交锋,人物关系顿时立体。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谢家被扳倒后,史可饰演的皇后去牢中要惠英红饰演的谢贵妃认罪自尽,谢贵妃悲愤又执拗,还天真地要皇后击掌为誓;皇后先是不屑又似乎可怜她,终于还是伸出手掌,两人性格表露无疑。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在女主人公王儇身上,剧本更是给足了演员在角色里翱翔的时间。王儇这样一个角色在大银幕上可能只能留下短短几十分钟,她的一生会被浓缩为几个“高光时刻”,但在电视剧里,她却能走过更为细腻的成长脉络。

不同于打着“成长”标签实则人物性格一成不变的悬浮剧,王儇是可感可查地“成长”了。纯真又天真的阿妩,她的爱情在皇权与世家、世家与世家、世家与寒门的博弈中像一叶扁舟。最终,阿妩嫁给萧綦,戴上凤冠的那一刻她真正成为上阳郡主,她神色浅淡,对比第一集时,她向皇帝求得婚配自主时的得意和满足,让人心生感慨。

入眼、入脑、入心,《上阳赋》教科书式打造电视剧的“高级感”

而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说,沉浸剧中的过程,是一个与角色“交心”的过程。因为剧作二度创作中保留原著小说的精髓和特质,即女性视角和偏重主观感受的风格,所以王儇对于观众而言不是一个可以代入自我的傀儡,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的所有情绪和思想甚至内心旁白都剖开在他们眼前,摄影镜头更放大演员的表演细节,而非环境气氛,帮助观众更聚焦于角色的内心情感。

如果说,用电影形式表现王儇,可能更像是烙印,会浓墨重彩地烙进眼底;那么在《上阳赋》里,王儇更像是刺青,她有足够的时间被一点一点,慢慢地纹在观众心上。

演员去感受,去追寻,去体会,去一步一个脚印融入角色;观众注视着她,陪伴着她,看着她变化,更为她的命运而挂心,最终完成双向“驯化”——花在角色身上的时间,让她变得独一无二,这是《上阳赋》高明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建宁   皇城   梅红   王朝   皇权   入眼   美学   教科书   皇后   世家   皇帝   观众   演员   角色   风格   电视剧   高级   人物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