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电动汽车“侧集电”时,谁要再提“无线输电”我就跟他急

自从在头条推出《能碾压“锂电池”的并非新电池,而是一种叫“侧集电”的新概念》等文章,介绍电动汽车“侧集电”以来,遭遇最多的质疑是,为什么还用老旧的(侧)集电刷,而不用时髦的无线输电技术给行驶的车辆送电?我也反复做出了说明,但是还是不断地有人提出“无线输电”的概念来。所以应当单独列贴加以说明。

无线功率传输,人们在发现电磁波以后,一直就在研究与思考的课题。人们早就成功地将电磁波应用于广播、电讯等信号传播行业。信号传播其实也伴随着一定量的能量传输。不过,人们通过调谐,信号放大(注意:调谐不用输入能量,而放大则是耗能的过程)将信号从无线电波中取出,不但没有从电磁波中取出能量,还附带开销不少能量。

对于无线功率传输,据说电工先驱特斯拉先生也有过一些探索,当然没有取得有价值的进展。

无线功率传输最深入的探究发生在“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探索过程中。1968年,美国人彼得·格拉赛博士提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方案: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立太阳光伏大型电站生产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变为微波形式向地球表面传输,在地面上,建立天线阵列,接收微波,再通过检波(整流),转变回电能,送入工频电网。两次换能肯定损失很大,但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可以并不在意,因为本来就无偿取自于空间,效率低点就低点,没什么可惜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工程量浩大,至今仍属纸上谈兵,连最小的模型也没有发送进入太空。说两点题外话:一,在人们对于地球升温感到恐惧的当代,大多数人可能抵制从外空收集能量传回地球的工程;二,现在已经有空间同步电梯的思路,用两根电缆将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电力传输到地面似乎更为简洁一些。

在谈电动汽车“侧集电”时,谁要再提“无线输电”我就跟他急

门禁卡没电池,挺方便的

好像有些扯远了,而且扯的项目是目前还悬在空中的项目。其实,无线传输,落地的无线传输项目也有的。旅馆的门禁卡,公交乘车卡并不带有电池,刷卡时,就近就近通过电磁感应从读卡器获得电能,实现卡的应答,实用,方便,真是好东西!不过,读卡器传输的功率很小,不足1瓦。功率大点如何?说来也巧,近年来,有些手机配有无线充电器……这个很时髦的,但并不实用:功率小、受束缚、体积大与价格贵,受到不少诟病。这才10瓦左右,距离100瓦功率传输还差了老鼻子距离。

而人们梦想的电动汽车功率传输,不是100瓦,也不是1000瓦,驱动一辆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大约需要30千瓦的功率!这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的。

网上也时不时传出有人在试验给汽车做无线功率传输,早先听说美国人试过,后来听说韩国人在路上做了实验,再接着是欧洲人,好像还不止一拨人。最大的特点,有头无尾,此起彼伏,但都没有后续报道了。我猜测:其实是开了头,试了一下就做不下去了……这可以称为始乱终弃吗?

总而言之,由于受到无线信号传输的成功的裹挟,无线传输功率常常是人们美好的梦想。然而,由于与信号传输性质截然不同,电动汽车的无线功率传输所伴随的昂贵的设备与工程,不可克服的传输损耗,尤其是电磁波辐射污染,使其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在谈电动汽车“侧集电”时,谁要再提“无线输电”我就跟他急

谁要是再提电动汽车无线功率传输,我就跟他急

相比之下,侧集电简洁而实用,无需赘言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舍近求远!因此,以后谁要是在“侧集电”相关讨论中再提“无线功率传输”的事情,我就跟他急![抓狂][大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电动汽车   发电站   电磁波   低点   美国人   电能   读卡器   太阳能   功率   能量   信号   地球   电池   项目   体育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