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在一次节目录制休息时,因为工作人员怕收藏品摆放不安全,将一个珍贵的瓷瓶放到马未都身后的桌子上。


上场时,马未都没有注意,衣袖将瓷瓶刮到地上,看着打碎在地的瓷瓶,他没有发火,愣了片刻后,说了五个字:


等下,接着录。


他把碎片捡起装在袋子里,继续录节目,节目组在事后想要对他进行赔偿,他却婉言拒绝,说文物本身是无价,这次意外和节目外无关,不会让节目组进行赔偿的。


从一个工人,到出版社的编辑,再到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凭的他,到底靠什么成为人人眼中的收藏专家?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1


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的空军大院,父母亲都在部队,家里条件很殷实。


他的父亲是家族里第一个读书的人,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


在父亲的影响下,马未都很小就喜欢呆在自己家的书房中,他不仅对书感兴趣,对父亲放在书房中的艺术品更是喜欢。


由于时代的影响,在他读完小学四年级时,一家人来到了农村。


农村的日子过得很苦,就连打水都得从头学起,马未都那时候很瘦,就连挑水都会摔跤。


在农村也没有学上,但这并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这段日子,只要有空闲,就捧着书去读,大量的阅读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为日后的文学之路奠定基础。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直到1975年,20岁的马未都结束乡下的生活,回到北京,成为一名工人。


当工人的日子,他也跟别人不一样,其它人在下班后都是找些休闲项目,去看电影、去打牌,而他则是扎进图书馆,一本接一本地看书。


看书不是漫无目的,他在为自己的文学梦想做准备,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未都五年磨一剑,把自己在工厂那段生活中发生的爱情故事进行改编,写成小说《今夜月儿圆》。


他是幸运的,稿子投出去没多久,竟然就发表了,还是在有名的《中国青年报》上。


正是这个作品的发表,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稿子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让马未都一下子成了著名作家,收到的读者信件都得用卡车装。


这个文章,不仅让他收获了65元稿费,还得到一份工作,小说发表后的第73天,他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当了一名编辑。


这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2


当编辑的日子里,马未都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从一个初入门的小编辑,成为一名资深编辑。


在他作编辑的十年内,是我国文学发展最好的年代,在这期间,他不仅自己成长飞速,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


多年后有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大腕,有莫言、王朔、余华这样的著名作家。


他和王朔一起创作《编辑部的故事》,从此走进影视剧的圈子,也收获人生第一桶金,后来的《海马歌舞厅》、《渴望》更是奠定他在这个圈子的地位。


然而,在写作事业鼎盛时,他却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劝说,扔掉了编辑这个铁饭碗。


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我觉得社会的变革要到了,我要去看看外面是个什么样。


90年代,歌厅刚刚盛行,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那就开个歌舞厅吧,就是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的原型。


歌舞厅本是个新兴行业,应该是赚大钱的,无奈马未都有着北京爷们都有的性格,讲义气,但凡是朋友来了,都不要钱。


每天热热闹闹几十桌子消费者,真正能买单的也就一、两桌,久而久之,歌舞厅走到末路,关门大吉。


初次下海经商的马未都,以失败告终。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3


让马未都走入大众视线,是他古董收藏家的身价。


对于收藏老物件的喜欢,可能是一种天然的热爱,在工厂上班时,他除了泡图书馆,就是泡博物馆,或者是去各种有老物件买卖的地方转悠,只要是老的东西,他都喜欢。


他也喜欢钻研,看见这些物件就要问个所以然,问完后就高兴地买回家了。


从1978年开始走进文物,在那个一年工资只有两百元的年代,他经常花几十元买一个老盘子、老碗,眼睛都不眨,就是喜欢。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就为了买这些“破玩意”,他没少挨妻子骂,说他不务正业,把所有的工资都买了自己的宝贝,家里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让马未都印象最深的一个藏品,也是他的第一件藏品钧瓷挂屏,当时花1600元将这个宝贝买回了家。


在80年,1600元那可是巨款了,这钱是妻子让他去买彩电的,看到挂屏时,马未都当时很激动。


虽然也不懂什么是钧瓷,但就是爱不释手,一番周折后,卖家终于同意卖给他。


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运输工具,马未都骑着自行车先回家拿来了一床棉被,把这个宝贝裹了个严严实实,带回家了。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直到今日,这个挂屏虽然已经价值连城,但他依然没有出手,还是挂在自己家的墙上,就像看自己孩子似的,每天看着它有点变化,就很开心。


就是凭着对文物的这腔热爱,马未都决定将收藏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4


那个年代,玩文物的人少之又少,马未都靠着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文物鉴别知识,淘到不少好货。


到了80年代,马未都敏锐地意识到,历史遗留的物件是国家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珍品。


于是他揣着自己全部家当20万,去了国外的拍卖会,第一次在海外拍回了藏品。


在讲述这段经历时,马未都说当时根本听不懂英文,生怕举错牌,紧张到出了好几身汗,才拍到所爱之物,这段经历让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市场参加拍卖文物的中国人。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当时买这些物件时,谁也想不到它会在二、三十年后翻了上千,甚至上万倍。


90年代,马未都四处奔走,想引起官方和大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再加上他手上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宝贝,让大家保护好文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1996年,几经周折,马未都拿到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牌照,在北京建立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每个藏品都价值不菲,都是马未都多年积攒起来的,有人好奇,这文物动辄几万、几十万,他买文物的钱都从哪来的呀?


网上也有一些关于马未都初始财富来源的质疑,说他是靠女人的资助才有了购买文物的实力。


他在采访中正面回复了这个说法,刚开始收藏文物的时候,是1000年以来,文物最不值钱的时候,一开始的文物购买确实没花什么钱,有的甚至是别人白送。


进入90年代,文物的价值被发掘,价值开始翻倍,为他积累大量财富。


2010年,他公开宣称,他要将观复博物馆内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捐出,一件不留。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钱在马未都的眼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最大的心思就是经营好他的光复博物馆,到现在,除了北京,他还在上海、杭州、厦门、天津等地开了分馆。


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辛的,却又是让人永生难忘的。


或许是经历太多的曲折是非,如今66岁的马未都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给大家讲文物知识、喂喂观复猫。


从工人到编辑、收藏家,再到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他有更高的目标去完成,为国家民族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小学毕业,办私人博物馆,身价过百亿,马未都的传奇人生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眼睛里写满了故事,但脸上却不见风霜。


马未都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他学历不高,却饱读读书,他桀骜不驯,却目标坚定。


在收藏的道路上,马未都一直保持前行的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马未都不羡慕谁、不嘲笑谁,只要自己喜爱,做就对了。



-END-

作者:安小七

参考资料:

1. 《百家讲坛:张越采访马未都》

2. 《十点:人物专访马未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挂屏   博物馆   瓷瓶   歌舞厅   藏品   物件   北京   身价   文物   工人   私人   年代   编辑   日子   节目   收藏   传奇   人生   喜欢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