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律师和经济学家是怎么当妈的,我真是大开眼界

看到律师和经济学家是怎么当妈的,我真是大开眼界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朋友说要带女儿来家里玩玩,她女儿很爱虫子,七月也去了一次云南,专门观察动植物,朋友琢磨,俩孩子肯定能玩到一起。


市面上喜欢虫子的小孩,其实并不多。


果然,小女孩来到家里没几秒钟,就跟我儿子迅速混熟了,到处看看家里的甲虫,蝈蝈,蝴蝶标本,玩下蜥蜴。她还很识货地发现了一个虫笼,专门用来抓虫子的笼子。


两人一见如故,立刻拿着网兜和虫笼,出发去小区找虫子。


通常碰到这种时候,家长就会很放松,小孩自己玩起来,终于不用自己看孩子了。我这朋友是个律师,工作非常忙碌,说为了腾半天时间带孩子出来玩,前两天都在拼命处理各种事情。来了之后还得拿出笔记本,发几封邮件。


这时我也正好上楼去,赶紧把当天要发的文章写完,我和她属于一个节奏,我们都因为给自己打工,从来没有能够自由休息的时间。


等我们开始聊天的时候,小孩兜了一圈也回来了。这时艾文带回了他以前从来没碰过的物种,毛毛虫。


看到律师和经济学家是怎么当妈的,我真是大开眼界


原来小女孩有养毛毛虫的经验,两人研究了一番,觉得这条毛毛虫应该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以前艾文每次带虫子回家,都要迅速给虫子折腾一个家。这回小女孩也是一样的思路,我们赶紧给它做一个家吧。


孩子玩得这么好,我和朋友都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大概艾文也觉得知音难得,所以送了小女孩一颗他珍藏的珍珠。


朋友女儿中途跟他妈汇报了一次,“妈妈,哥哥送了我一颗珍珠。”


朋友忽然正色道,“哦,那是不行的,艾文现在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送你任何有经济价值的东西,是需要通过监护人同意的。”


我和小陈面面相觑,觉得这个说法很新鲜。那不过就是一颗小孩子觉得珍贵的珍珠罢了,其实不值钱。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术语蹦出来,忽然感觉孩子之间的交往又是大人能掌控的了。


我家虽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将来艾文去别人家,收到别的小孩的贵重礼物,就可以完全讨论一番,用不着折腾人情不人情之类。


经过我和小陈的同意,儿子的珍珠才算是送出去了。


等朋友带着小女孩要走的时候,两个孩子为了毛毛虫的归属权争论个不停,很可惜,这天他们只捉到一只毛毛虫。谁都觉得这毛毛虫该是自己的,我和朋友聊个天的功夫,他俩已经开始上手抢了,之前的欢快友好气氛扫荡一空,都急着抢养毛毛虫的绿色盒子。


这时作为主人,我和小陈立刻展开了对艾文的批判,一条毛毛虫你跟别人抢什么,外面不多得是吗?艾文坚称,他去捉毛毛虫的地方看了好几次都没有,这是唯一的一条,所以他非要不可。


两人争得难舍难分时,朋友站起来,问,虫子是谁抓的?


艾文说,虫子是我抓的。小女孩急了,叶子都是我摘的呀。


朋友当机立断对女儿说,人应该对自己的东西拥有绝对支配权,这样,艾文拥有虫子,你把所有的叶子都拿走,妈妈去找个塑料袋给你装叶子。


我和小陈又吓了一跳,好像这样做的确没有错。以往朋友带着小孩来家里玩,也会发生各种矛盾,艾文有一次因为玩伴拿了他的一块石头,气得大哭。我作为家长,只会息事宁人,劝小孩想开点,不就一块石头吗?


可是即便是不值钱的破石头,也是小孩自己的东西。当时要是为他主持公道就好了。


不过这一次,我们还是让小女孩带走了毛毛虫,人家好不容易来玩一次,连一个毛毛虫都不让带走吗?看得出来,朋友对我们这种做法不太认同,所以她提了一个弥补方案,给艾文专门买了七条能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好家伙,朋友走了后,艾文每天问我八遍:你朋友的毛毛虫什么时候到?


育儿书里说得没错,其实小孩比大人更讲规则,他们并非不讲理,只是很多大人的所谓道理都是和稀泥。


我在微博分享了这个律师朋友的育儿方式,结果有好多人留言说,这人是不是有职业病?这样她孩子不会觉得很累吗?


怎么会呢?当规则清楚明白的时候,不是充分杜绝了大哭大闹的熊孩子吗?


朋友走了后,我开始琢磨一件事,其实家长在育儿的时候,来点职场风格挺好的。


当家长是一件只要开始,就没办法结束的事,有句话说得好,生了小孩,一辈子都要操心,就算死了,他还要求你保佑他。


职业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不要这么感情用事。


看到律师和经济学家是怎么当妈的,我真是大开眼界

律师可以让小孩从小懂得规则和边界,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一个经济学家的育儿指南》,书里谈到很多育儿界的争论,比如要不要睡眠训练,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发烧要不要看医生?


作者很有意思,她并不做感情上的描述,是否要做睡眠训练,她需要的是参考各种研究数值,翻阅一遍,再为自己的行为背书。在是否要当全职妈妈上,她则提到了一个很新鲜的说法,她选择出门工作,是因为和孩子待在一起的边际效用价值下降得非常快。


第一个小时很开心,第二个小时就不那么棒了,到第四个小时已经差不多需要喝杯酒才能继续带孩子。所以她得出了自己快乐最大化的模式,每天工作八小时,带孩子三小时。


看完我深受触动,我们都觉得带孩子很累,但从来没人想过,这是一种边际效用递减。


我甚至在琢磨一件事,小陈每次吼孩子,应该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到了最小值,这时候他是不是不应该管孩子了,应该鼓励他,赶紧出去晃一圈,或者赶紧下班。


至于在小孩生病要不要看医生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两篇文章,可惜网友对我个人的行为非常不买账,大多数网友都认为,为了买个心安,还是应该去看一看。


经济学家妈妈则是这么算的,每个孩子在上学前基本每年要感冒6到8次,大多数感冒都发生在9月到次年4月之间,也就是到了冬天小孩每个月都会感冒一次,每次感冒持续两周,你的孩子整个冬天有一半时间都在生病。


获取了大数据之后,是不是对小孩生病这件事没那么自责了?


这也是医生为什么说,除非情况危急,小孩发烧不用马上来医院,先在家里观察72小时的原因。


做个普通妈妈,动不动就要被自己的愧疚心打败,但看看这些有职业病的妈妈,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的焦虑好多了。


热烈盼望着我那律师朋友,什么时候能再带小孩来一次,让我再好好学习下,如何讲规则地带娃。


文/毛利,作家,已出版四部作品,上海松江人,家有一个全职爸爸小陈,一个爱吹葫芦丝的小学生儿子,最近二胎得女,关注并星标,欢迎追更公众号【和毛利午餐】新栏目【结婚自愈手册】和【再生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职业病   大开眼界   毛毛虫   效用   边际   经济学家   虫子   小女孩   小孩   家里   家长   规则   东西   妈妈   小时   律师   孩子   朋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