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癌症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而且还在持续上升,每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的发病率位居前四。肺癌与香烟密切相关,肝癌与酒精密切相关,那么胃癌与结直肠癌与什么密切相关呢?本篇文章就与大家聊一聊与这两种癌症密切相关的一级致癌物,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人体内都有它的存在,我国因为吃饭习惯的问题,有超过一半人被感染,也就是说,它很有可能就在你的胃里潜伏。


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2019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我们的胃里的胃酸酸性很强,早期的科学家认为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分解所有的病原体,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胃都被认为是绝对无菌的环境。那么就有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我们的胃为什么没有被胃酸消化或者腐蚀?

二,既然胃酸能杀死所有病原体,胃炎、胃溃疡是怎么产生的?

胃为什么没有被消化的原因在解剖学发展之后迅速解决。我们的胃壁上有一层厚厚的黏膜,能够完全隔绝胃酸对胃壁的侵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有机会利用显微镜等手段进一步观察与研究胃部环境。根据记载,19世纪就有科学家多次在动物以及人类尸体的胃部标本中发现了一种长条状细菌,但因为细菌都死亡了,没法培养,所以人们认为标本可能被污染了。所以胃部无菌论是当时的共识,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


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巴里·马歇尔


1981年,澳大利亚一个年轻人巴里·马歇尔作为实习医生被调到消化内科工作,当时的领班医生罗宾·沃伦研究课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这位领班医生在活体胃黏膜组织中利用刚刚出现的胃镜活检技术发现了细菌,并用最新的方法看清了这是一种螺旋状细菌。马歇尔意识到这个发现很有可能挑战权威的胃部无菌理论,于是凭着一股闯劲与沃伦合作研究。他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无论用什么方法,这个细菌在48小时内就是培养不活,之前的科学家都在这一阶段放弃了。但马歇尔并没有放弃。1982年,命运之神终于降临。复活节那天病人很多,病原体的培养皿就忘记清理了,在孵化箱里呆了整整5天。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后去清理,结果这个培养皿还真就长出了菌斑。马歇尔观察后发现,这就是他们要找的细菌!于是他们快马加鞭,通过大量严谨的实验证明了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与这种细菌有关。这一发现,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源继续研究。随后他们发现,这种螺旋状细菌可以中和身体周围的强酸,从而可以在胃部强酸环境里生存。胃与十二指肠相通的部分叫幽门,因为这个地方酸性最弱,这种细菌最常见,所以它被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


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罗宾·沃伦(与马歇尔因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而共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但当时的主流医学界并不太接受他的研究成果,毕竟胃部无菌论是当时的权威,这下把老二给惹毛了。他仔细确认自己没有被感染后,把一名已经被他用抗生素治愈的胃病患者取样培养的幽门螺旋杆菌找出来直接给喝了,以身试毒。第7天,他开始连续呕吐,第10天,他给自己做了胃镜,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明显的炎症反应。第13天,他的胃部标本也培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他的妻子实在是受不了他的呕吐和比厕所还臭的嘴,逼他做了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细菌的天敌,仅仅过了3天,他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几乎消失了。这一过程被医院完整记录,并在几个月后发表了新论文。这下引起了轰动,胃部无菌论被推翻。随后,又有一位叫马丁·布莱泽的科学家加入了他们的团队,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会穿过胃粘膜,吸取胃壁细胞的养分,迫使胃壁细胞快速增殖。这就与胃癌高度相关了,而且结直肠癌也与它有关。于是在2012年,幽门螺旋杆菌也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马丁·布莱泽

好了,问题貌似解决了。既然已经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是胃部疾病乃至胃癌的元凶,结直肠癌也与它有关后,那直接用抗生素杀灭就行。就这样,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马上开始逐步下降。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细菌在人类体内存在了至少10万年,而且这种细菌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已经定植在了人的胃里。可是胃病胃溃疡等疾病50岁才是高发期,也就是说在人类还年轻的时候,它可能不会产生危害。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这种细菌为啥非得等到人类老了才搞事儿,难道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成了一种年轻时候对我们有益,只有等我们老了才显现威力的细菌吗?


一级致癌物,胃中的“幽灵”,我国超一半人被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

随着布莱泽的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能使食管返流类疾病的发病率降低8倍,也就是说被它感染的患者,胃灼热、巴雷特食管炎的发病率更低,甚至是年轻时更容易发病的肺腺癌也可能因为它的存在而降低发病率。老三得到启发后,开始寻找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被消灭的同时,有什么别的疾病发病率在提高,它找来找去找到了哮喘,哮喘在70年来的发病率提高了3倍,他想继续研究,但没人感兴趣。直到2000年,他才具备了研究的条件,然后他发现,携带幽门螺旋杆菌会让患哮喘的概率降低30%,而且哮喘患者中,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平均患病年龄是21岁,没有携带的人,患病年龄是11岁。后来,携带这种细菌的人患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概率低的事儿也被发现。老三随后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这种细菌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尤其是在宿主生命的早期。结论有了:幽门螺旋杆菌不仅能使食管返流类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还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帮助,避免产生一些过敏反应。


也就是说,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一个在我们生命早期保护我们,但在末期直接干掉我们的家伙。完成繁衍任务的直接被干掉,给新的生命腾出空间和资源,并且还能给新生命保护,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讲,这是非常有利于种族延续的。你说说这种细菌是不是把生存之道发挥到了极致的顶级寄生体!


当然,解密狗并不是提倡大家早期想办法感染它,等长大了再清除。毕竟我在查阅资料和咨询了三甲医院的医生后,主流的看法都是直接杀灭。只看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有提到视频之前提到的布莱泽的研究成果,但她认为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请一定要去医院检测并遵医嘱治疗。切记,切记,切记!


视频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胃壁   幽门   马歇尔   致癌物   胃酸   胃部   胃溃疡   胃癌   杆菌   发病率   抗生素   细菌   螺旋   幽灵   癌症   疾病   发现   我国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