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2009年,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1947年,15岁的刘胡兰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毛主席知道她的英雄事迹后,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是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今天我们从刘胡兰的家庭说起,重点追溯一下她遗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缅怀革命英雄,见证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刘胡兰,同时也深刻领会一个人的生之意义和死之价值。

一、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15岁女英雄刘胡兰?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在她4岁时就去世了,是父亲和奶奶在勤劳持家,家里除了刘胡兰,还有一个小女儿刘爱兰。

母亲去世后,在刘胡兰12岁那年,父亲给她和妹妹找了继母,但是,比起这位继母,刘胡兰姐妹俩和不在同村的姨妈更亲近。

姨妈也疼爱两个外甥女,三不五时,就过来给姐妹俩送衣服和吃的,对两姐妹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性格颇为了解。

父亲老实巴交,只知劳作,那些做人的道理,都是奶奶交给刘胡兰两姐妹的。

刘胡兰圆脸、厚嘴、双眼皮,个子很高,不到十三岁就长到1米六,出落成大姑娘了。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胡兰画像

在奶奶心里,刘胡兰是她最宝贝的孙女。

乡下人成亲早,13岁一过,家里就隔三差五来人给刘胡兰提亲,但是很少有奶奶看得上的,在她心里,刘胡兰聪明、稳重、成熟、大气、漂亮,谁家小伙儿都配不上。

而刘胡兰的心思却没有多少在情感上,她一心想要干革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火烧到了刘胡兰所在的云周西村,不少八路军驻扎在这里训练、学习,小刘胡兰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听八路军叔叔和阿姨讲革命故事,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革命教育。

上学后的刘胡兰,一边学习,一边和小伙伴,帮助解放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送干粮、送书信等等。

10岁那年,刘胡兰因为聪明勇敢,还当上了儿童团长,此后几年,她站岗、放哨、散传单、掩护抗日干部,为敌后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

可以肯定的是,刘胡兰并非出自英雄家庭,也不是什么军人后代,身为农民家庭的女孩,她的革命热情是因为生存环境所迫,耳濡目染间革命的火种就在她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二、刘胡兰牺牲前后经历了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是听着刘胡兰的故事长大的,我们知道她小小年纪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那一天和刘胡兰一起牺牲的还有其他5个男人,而且他们被埋在一起。

那是1947年的春天,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阎锡山的队伍进攻文水县城,战败后开始疯狂报复,屠杀百姓,一直扫荡到刘胡兰所在的云周西村。

1月12日,刘胡兰接到上级通知她转移的消息,正在家里收拾行李,突然听到屋外传来集合的敲锣声,说是让全村的人都去村里大庙前集合,一家留一个。

刘胡兰出去一打听,才知道是敌人的把戏,紧急情况下,刘胡兰跑去正在坐月子的金钟嫂家躲避,没想到她家已经有了照顾产妇的人,刘胡兰意识到自己这么呆着不走,必然会连累无辜之人,于是,她抱着赴死的决心毅然走向大庙广场。

穷凶极恶的敌人拿着名单,抓走了一个个民兵和干部家属,最后叫到了刘胡兰的名字。

敌人问她:人群中有多少个八路军?只要你说出他们的名字,就放了你。”

刘胡兰死活不说,敌人拿她没办法,就将她推向铡刀前,最后一次问她怕不怕,刘胡兰大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然后,她就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年纪15岁。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胡兰牺牲时的情景

当时惨死的百姓很多,血流成河,其他人都被家属掩埋了,刘胡兰因为家里只有年幼的妹妹和懦弱的父亲,除了哭泣,什么也做不了。

两天后,本村的石六儿家看着刘胡兰可怜,才把她抬去和同在那天牺牲的石六儿一起安葬了。就这样15岁未婚的刘胡兰和一个没有关系的男人埋在一起。

三个月后,刘胡兰的未婚夫王本固连长带领部队打回云周西村,知道了刘胡兰牺牲的消息,愤怒到红了眼睛,除了痛打敌人,王本固还质问刘胡兰父亲:为什么把刘胡兰和别的男人埋在一起?并提出重新安葬的请求。

最后在县委的帮助下,刘胡兰迁了坟,刘爱兰和父亲含泪整理好刘胡兰的遗体,将她重新埋在村子东南头儿,和奶奶、母亲的坟地分隔两地,遥遥相望。

因为未是未出阁的姑娘,刘胡兰死后不能进婆家,也不能进娘家,只能孤零零一个人呆着。

当然,这些都是迷信。

但是,国家后来为了纪念刘胡兰,于1956年在云周西村建立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占地6万平方米,园内的纪念碑上就刻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毛主席亲笔题词

三、刘胡兰牺牲前,留下了什么特别的遗物?

根据刘胡兰妹妹刘爱兰的回忆,姐姐刘胡兰牺牲前,12岁的她在人群末尾远远地看着,她看到姐姐朝她所在的方向深深张望后,又走在继母面前,和她说了几句话,并交给了她三件物品。

但是,刘胡兰牺牲的太突然又太惨烈,刘爱兰和父亲几个月都沉浸在痛苦的打击和络绎不绝的采访慰问中。

所以,直到若干年后继母去世,刘爱兰都没有搞清楚刘胡兰牺牲前到底和继母说了什么?继母又对她说了什么?刘胡兰有没有什么话留给自己和父亲?或者有没有什么东西留给家人?

不过,刘胡兰留下的那三件遗物,刘爱兰一直都记得。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胡兰生前手绢

一件是手绢,是小时候,刘胡兰和妹妹一起捡麦穗卖来贴补家用的钱,奶奶用这个钱为他们姐妹俩一人买了一块手绢,刘胡兰牺牲前把它留下来,觉得对家人来说是个念想吧。

另一件是万金油,是刘胡兰参加妇女培训班训练时,上面给每一位学员都发了一块,这个东西在乡下很实用,因为蚊子太多了。

还有一件是银戒指,是奶奶去世前留给刘胡兰的唯一遗物,现在看来,大概是奶奶留给刘胡兰的祖传之物,让她出嫁时作为娘家嫁妆带走的。

三件物品,都是刘胡兰的贴身物品,刘爱兰记得,姐姐时时刻刻都把它们带在身边,一个有着和妹妹的回忆,一个是她学习时的纪念品,一个含有奶奶的疼爱。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胡兰生前银戒指

四、为什么说刘胡兰纪念馆的三件遗物,不是她的?

刘胡兰烈士纪念馆里,除了她日常穿过的衣服、带过的围巾,用过的洗脸盆,最让后人好奇的就是她牺牲前留下的那三件遗物,因为人们都想知道遗物背后的故事。

但是,刘爱兰82岁时才知道,纪念馆里陈列的那三件遗物只是仿品,并不是刘胡兰真正的遗物。

那么,刘胡兰留下的三件遗物去哪儿了呢?

当年,刘爱兰在姐姐去世后,作为英雄家属,在县委的帮助下参军成了一名文工团成员,负责扮演姐姐刘胡兰,和她一块扮演刘胡兰的还有一名叫乔英的女子,乔英曾写过一篇回忆扮演刘胡兰的文章:

“还有一件事说来很惭愧。


当时,剧社把从刘胡兰父亲和继母手中带回的手绢、万金油和银戒指三件遗物特地交给我当道具使用。由于我的疏忽大意,在繁忙的演出活动中竟然给丢失了。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铅块似的沉重。我要虔诚地请求刘胡兰小妹妹在冥冥之中,宽恕我这不可挽回的过失。”

刘爱兰是在看到看这篇文章后,才知道姐姐真正的遗物被弄丢了,可惜82岁高龄的她,知道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徒留一声叹息。

对于我们来说,刘胡兰的遗物是不是仿品无关痛痒,它只要帮助我们认识那段革命历史就足够了。

但是,对于刘爱兰来说,那是姐姐去世后留在这世界仅有的三件物品,是亲人之间死生连接的唯一念想,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能不痛心吗?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胡兰妹妹刘爱兰

五、“刘胡兰精神”过时了吗?

在革命年代,15岁的刘胡兰一心扑在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事业上,面对敌人,机智应对,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为了信仰,光荣牺牲。

她的所作所为,令今天的我们叹为观止,也大为感动。

这样的家国情怀,这样的坚定信仰,试问今天的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又有几个人拥有?

有人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刘胡兰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过时了吗?

没有英雄的鲜血,哪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况且,刘胡兰身上勇敢无畏、舍生取义的品质,正是今天的我们所缺失的。

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和平年代,也需要流血牺牲,平日里我们知道的守卫边疆的战士、保护人民安全的警察暂且不说,就说今年的“新冠病毒”,也是一场战役,与病毒抗争的战役。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了吗?

你为武汉捐献口罩了吗?你有想过去疫情高发区做志愿者吗?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年15岁的刘胡兰相比,是什么差距?

刘胡兰牺牲70多年了,但是,她的精神永存,她活着时候的使命、意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赴死的价值更是我们理解生命意义的标杆。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是一句口活,是需要践行才能体现意义的战斗语录。

毛主席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她遗物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纪念刘胡兰的活动

结语:

今天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缅怀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是最近看了刘胡兰外甥女司承志写的一篇文章《姐姐刘胡兰待字闺中的岁月》,文章的内容由她母亲刘爱兰口述,她执笔。

正因为这篇文章,我才陆续翻阅了许多关于刘胡兰的影像资料,全面了解了这位15岁女英雄牺牲前后的诸多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这三件遗物,不但串联起她牺牲时的情景,也关联着她的亲情、爱情以及学习时光。

通过了解这些,刘胡兰在我心中不再是那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女英雄,勇敢之外,我看到了她身为女子的柔情,身为女儿的懂事,身为姐姐的体贴。

这样的刘胡兰,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全面又立体,是距离我们更近的女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遗物   光荣   铡刀   故事   继母   手绢   鲜为人知   奶奶   敌人   牺牲   家里   父亲   姐姐   母亲   妹妹   英雄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