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闷在家里哪也不能去,往日冷冷清清的同学群倒因此热闹了不少。

大学同学文森特那天就在群里抱怨,说他们公司从上个月开始工资被打了八折。

文森特在一家全球知名的美国制造企业里做供应链已经很多年,他幽幽地说,这下好了,工资水平直接回到五年前,看来这几年我是白辛苦了。

不过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群里没人再怒骂外企冷血,资本无情,大家反而纷纷安慰他:

能有工资发就是良心企业了,没看很多外贸公司都直接关门了吗。

我们这里都开始裁员了,你还是安心干活吧。

人在困境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不能自拔。

忘了是谁后来跟了一句,还是从前好啊,我曾经被派到德国培训一个月,没什么活干,租一辆宝马Z4,一到周末就去高速上兜风。

另一个立刻说,这算什么,我一个前同事怀孕生孩子期间工资照发,在家里呆了半年反而倒赚十几万。

你一言我一语,颇有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思。

只是外企的盛宴已过,对于这些遗老遗少来说,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办?

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据我的观察,大部分人选择了就地卧倒,先保住工作再说。

倒也不是他们不思进取,实在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去年甲骨文关闭中国研发中心的一幕大家应该还记得。

当被裁员工拉起横幅对离职补偿提出抗议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他们被批评贪图外企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没能居安思危,最终活成了那只被温水煮的青蛙,被时代淘汰也属正常。

可是追求稳定本就是绝大部分人本能的选择,特别是那些拖家带口的中年人,一味追求突破反而可能会面临不能承受之重。

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明白,所谓的主动求变并不容易。

转型之路,不好走。

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一个朋友去年从德资公司跳槽去了上海本地的一家制造业国企做高级经理。

朋友天性谨慎,去之前已经动用所有关系对这家国企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

更何况面试时顶头上司言语中对他青睐有加,说什么要增加鲇鱼效应,希望朋友给沉闷的企业文化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云云。

朋友被撩拨地踌躇满志,幻想着从此绽放职场第二春。

可惜入职没三个月,招朋友的领导被调去了集团内的另一家公司。

没有了上司的庇护,朋友在公司内部变得寸步难行。

他这才明白,这个领导的确想有一番作为,可惜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代价是领导被既得利益者们挤走了。

新来的领导是个保守派,对朋友横看竖看不顺眼,用外企的话说,天天challenge他。

加上其他部门也处处掣肘,朋友的日子过得尴尬又艰难。

朋友跟我反思,说虽然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外企也不例外,但起码有SOP摆在那里,人治的色彩没有国企那么浓厚。

自己在外企呆久了,和国企那帮人精比起来就是个天真的傻白甜,根本斗不过。

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还有人在高大上的外企呆久了,以为到民企去就是降维打击,可去了才发现,自己不仅没能打击别人,还差点被黑洞吞没。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张思宏就曾跳槽去乐视,结果短短5个月后,他又重新回到了亚马逊,理由是他受不了总用微信讨论工作,员工没有个人思考,只知道盲目崇拜创始人,并且营销方案毫无底线和道德可言。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留外企还是去民企?其实关键的是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以此表达对乐视企业文化的不满。

当然从后来乐视的命运来看,张思宏的及时抽身是正确的。但是外企人和民企天然的八字不合,也由此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曾在宝洁中国任职23年,号称宝洁华人第一高管的熊青云在2015年高调入职京东负责市场部工作仅仅一年后,也被调离靠边站了。

具体原因京东没说。可以想象的是,浸淫外企多年的熊青云们即使跻身高管行列,也无非是一颗高级螺丝钉,更习惯的还是遵从规则,流水作业。

而京东,则是野蛮生长的中国本土企业的代表,追求的是快速的执行速度,至于内部架构,则开放且混搭。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一方面渴望建立完善的系统来规避风险,一方面又不习惯依靠系统的运转来经营。

从外企来的“人才”,很容易就成为这种撕裂过程的牺牲品。

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国企民企都不大合适,有人看着谁谁谁自主创业融资千万的新闻,自己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

可正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眼高手低的外企人们,可以站在岸边针对行业现状未来趋势夸夸其谈,真让他们下水去和风浪搏斗,他们又哆哆嗦嗦不肯脱衣服了。

前些年慢跑刚在白领圈子中流行的时候,我有几个外企的朋友也很上瘾,跑多了也琢磨着自己做个跑步app,当时咕咚,耐克这类应用都刚起步没多久,用起来并不顺手。

于是大家专门找了个咖啡馆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画了不知道多少张,竞品的优缺点,我们要突出的特色,精美的PPT也做了有四五十页。

我们还具体分了工,有人负责找投资,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技术,总之大家都很兴奋,谈笑间想象中的公司估值已经上了百亿。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当初的good idea被别人一点点地实现,融资到了F轮,而我们的PPT还静静地躺在硬盘里。

原因也很简单,一无所有的人才更容易破釜沉舟,而要这些外企人放弃现在的舒适,全情投入到未知领域,实在是强人所难。

人到中年,职场受阻,外企人将何去何从?

说了这么多,我想的最多的还是诺基亚前CEO埃洛普形容诺基亚的那句话,他说诺基亚正在大海中间的一个“着火的平台”上,火焰越逼越近,而四周都是冰冷的海水。

埃洛普说,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行为,向不确定的未来迈出勇敢一步。

那么,你会如何抉择?在平台上等待固然可能被烧死,但立刻跳进大海难道就不会被冻死?

最终,在一系列的骚操作后,诺基亚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被裁的一位老员工在网上发帖纪念,她在帖子末尾深情地写道:


诺基亚,那个我崇敬的公司,那个我热爱的公司,就这么完了。


我的少女心呀,如同读完的悲壮诗篇,合起的书本,被放在了阴暗的深处。


再见,诺基亚。


再见,我的青春。

然而当青春逝去,那些还在外企中沉浮的人啊,此刻却依旧难说再见。


欢迎关注我@秋日么么茶 ,原创爆文作者,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外企   亚马逊   诺基亚   人到中年   民企   企业文化   国企   何去何从   中国   融资   大海   可惜   工资   领导   朋友   体育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