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谢楠惊艳:世上哪有不缺爱的孩子,只有无暇顾及的父母

上周的《奇葩说》比往常更精彩。

因为这次教育类话题,节目组请来了更有发言权的妈妈战队,三位妈妈当中有两位专业主持人,口条好,思路清晰,而且具有感染力。

尤其是谢楠,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她对于“该不该教育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这个话题的解读引人深思。

“家中孩子之间争的是玩具或零食吗?

不是,更多时候,他们想要得到是父母的关注,父母的偏爱罢了。”

《奇葩说》谢楠惊艳:世上哪有不缺爱的孩子,只有无暇顾及的父母

如果说二胎家庭的孩子们对于父母的爱的争取,表现形式会更加明显一些。

那么,一个孩子的家庭呢?

01


有读者留言聊到自己家的孩子,刚上初中,学业压力非常大,凌晨一点多发现孩子房间灯还在亮着。

老母亲心里一暖,以为孩子正在头悬梁锥刺股奋笔疾书呢,悄悄推开门一看,原来孩子偷偷刷着手机玩游戏。

震怒之余,这位妈妈也感到焦虑,孩子沉迷游戏又何止是影响学习这么简单,孩子的心智、性格、身体都很难朝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呢?

除了手机和游戏的确好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生活中没有比这更好玩、有趣的事情。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陪孩子做亲子游戏,假期里带孩子和同龄小伙伴疯跑疯玩,和孩子一起远足旅行看山看水时,他是很少想到玩手机的。

因为,他正在现实中,和人和事建立亲密而强韧的连接,所以就会忘记手机里那些短暂而泡沫的快感。

所以,有句话说:

每个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大都身陷疏离或窒息的亲子关系。

孩子在现实世界里,没法和亲近的人交流,才要到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上的依赖和安慰。

所以,防手机沉迷,单纯希望孩子改变,是不公平的。


02


去年,扬州市江都区双汇国际小区扬州14岁初一男生从31楼坠下身亡。

据新闻报道,眼看就要上学了,妈妈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不仅作业没写完,还在不停地刷手机。

母子两人发生了争执,妈妈盛怒之下,撕了孩子的作业本。

当时,孩子的爸爸还在睡觉。

生气又焦虑的妈妈,还着急送读高中的姐姐上学,争吵后没有对儿子进行情绪安抚,就离开了家。

妈妈前脚刚走,这个孩子就从31楼跳下来了。

这起传遍全网的悲剧事件,当时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激烈讨论和家有子女的成年人的群体恐慌。

因为关乎“教育”和“孩子”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应该怎么教育现在的孩子。

一边是沉迷手机不思进取的孩子;

一边是题山题海永远做不完的卷子;

一边是为生计奔波,压力山大,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的父母;

一边是“逆商”不够的娃。


03


这些矛盾究竟该如何化解?

到底怎么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1、期待孩子摆脱轻浮的学习状态,父母首先要当个沉稳负责的大人。

如果错过了早期陪伴,不要紧,也不要怕。

就从此刻、此时、此地起,摒弃自以为是的嫌弃和指责,像对待初学者那样,拿出耐心和时间,俯下身子陪伴孩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追赶。

家长们每天奔波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写字楼中。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还是一线城市的鸡娃,很多都有隔代养育的问题。即使亲自带孩子的家长,也忙于工作家庭找平衡。

孩子小的时候不太管,等他们逐渐长大,各种说教,自然会引发抵触+反感。

这个时候先接纳孩子,鼓励孩子,肯定孩子,承认自己在他年少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今后愿意以实际行动,给孩子爱和温暖,和孩子建立情感交流的纽带。

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父母浓浓的爱,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孩子也会愿意与父母保持沟通,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2、找回自信,在学习中寻找乐趣。

绝大多数父母都有孩子回家做作业拖沓,磨蹭效率低的感受。有一部分确实是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题目也会做,就是边做边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孩子压根就不会做,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造成困难的原因要么上课没有认真听,要么没听懂,造就“特困生”。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是专注力差,还是理解差,然后耐心的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搞懂知识点,让孩子慢慢的正循环起来,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爱上学习这件事情。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孩子这种生物,需要在他律的引导下,才能获得自律。所以家长能做到的,就是正视孩子目前的阶段以及产生的差距,安心的陪伴,分阶段分目标的完成每一步。十年寒窗苦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孩子在学习和习惯上比过去有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要接受他们的反复,耐心的引导。身为父母,都不愿意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4、适当降低预期,坍塌的心态重新建立。

我们90%的人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除非天赋异禀,要么绝大多数也会和我们一样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父母没有做到的事,没有完成的心愿不要强加到孩子头上。不要和其他孩子比,就像孩子也没有拿你和其他父母比一样。情绪要崩之前,自己努力冷静平复下来,成年人要学会重建心态。

每一个来到你身边的天使都是带着爱而来。

接纳孩子,他不是学习的机器。

陪伴孩子,和他建立情感的纽带。

引领孩子,让他获得专注的力量。

托举孩子,帮助陪伴他一起成长。

唯有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欢迎大家转发和分享,邀请更多的朋友关注“少年专注力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题海   江都   父母   孩子   作业   奇葩   小步   纽带   惊艳   专注   世上   耐心   情绪   原因   妈妈   家庭   体育   手机   世界   谢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