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有时候,爸爸的力量远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呵呵笑”的短视频:

孩子的爸爸在厨房大显身手,6岁的儿子则在脚下垫了个凳子站在旁边,打下手。

爸爸吭哧吭哧地做着饭,边对儿子说道:“你在家多看爸爸做饭,知道吗?学会做饭,好处多多,以后找女朋友不用愁了。”

儿子听了,开心地说道:“我知道,女朋友是用来疼的。就像你爱妈妈一样。”

孩子的童言童语,让看了视频的网友不自觉流下了老母亲般的泪水,感觉太太太暖心了。

哈哈,孩子会有这样的理解,绝对是爸爸言传身教的结果!

所以有一个爱做家务的爸爸,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榜样的作用。因为相比说教,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01

有一次,和好久不见的朋友相约自助餐厅吃饭,邻桌是一对夫妻带着自家儿子聚餐。

小男孩差不多六七岁了,身材胖嘟嘟、面容俊朗,看起来阳光帅气,没想到居然会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当和朋友愉快用餐时,突然一阵喧哗声打破了餐厅的宁静氛围,当时心想:怎么回事儿?何人喧哗?

当即抬起埋头苦吃的脑袋,扭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嗬,那两位神人在如此公众场合上演“世纪争夺战”。

等我跑去围观,才看清当事人是两个男孩,其中一个赫然就是邻桌的小男孩。

随后,从周边稀稀疏疏的声音中拼出事情的大致经过:

这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同时看上了餐台上的最后一块牛排,一个孩子抢先取走了牛排;另一个就去抢夺人家手里的牛排,于是出现了这么一幕争抢的打闹场景。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小男孩的爸爸匆匆从用餐区来到取餐区,看到自家孩子的身上挂彩,便询问了缘故。

等了解事情的真相后,爸爸的态度让在场的看客还是比较熨帖的。

他先替小男孩向另一个孩子道歉,说道:“对不起,我为儿子的行为向你道歉。”

随后郑重地向大家抱歉道,“刚刚小孩子不懂事,影响了大家的用餐,非常对不起。”

随即拉着孩子去了一个人少的地方,蹲下身子,等待孩子的心情平复下来。

大约过了五分钟,孩子激动的情绪稍稍稳定,这位爸爸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说道: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理解你想吃牛排的急切心情,但你刚才的做法却是没有礼貌的。”

还有“如果确实想要牛排,争抢的方式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心平气和的方式与人交流,就像现在爸爸和你沟通一样。”

最后,这位爸爸重点说出:“你刚才的叫嚷声,打扰了所有人的用餐,这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还记得爸爸之前怎么教你的吗?公共场所要保持绅士与安静。”

这位爸爸的言行值得点赞,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当事情发生后,爸爸率先作出道歉的举动,没有一味护着孩子,安抚了周边人的情绪;随即有理有据点出孩子“错在哪里”,并说出当他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样解决的办法。

爸爸的一番话,也让小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做错了,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要怎么做呢?”爸爸放缓语气说道。

小男孩貌似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带着懊悔的神情,走向刚才与他争夺牛排的孩子面前,说道,“对不起,刚才的事情是我不对。”

那个小男孩思索了一番,大度地说道:“没事,刚才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之后,爸爸带着小男孩来到了取餐区,说道:“这块牛排没有了,我们可以等待下一块,爸爸陪着你一起等,好吗?”

这位爸爸面对儿子的“错”,到让他意识到“错”,再到他如何处理“错”,环环相扣,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担当感。


02

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去超市闲逛,顺便补充下周的生活物资。

恰好遇到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到超市购物。小姑娘皮肤雪白,睁着一双“葡萄”似的大眼睛,可爱的样子不免让人多看了几眼。

在逛超市的时候,小女儿想要拿薯片,因为动作幅度比较大,不小心打落了姐姐刚买的新书。

小女儿可能年龄小,在家比较受宠,脾气有点大,对于自己的‘不小心行径’没有丝毫的悔过,拉着姐姐要向下一个零食冲去。

父亲看到小女儿的行为,不免有些生气,立即要求她向姐姐道歉。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小女儿嘟囔地说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弄得。”拒绝向姐姐说对不起。

父女两貌似杠上了,一直僵持不下,大女儿看着超市的人越来也多,只想快点息事宁人,表示“算了吧”。

一般的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就顺坡下来了,又或许轻轻揭过,但这位父亲非常耐心的教育自家的“熊孩子”。

面对小女儿的强横态度,爸爸没再一味地逼着孩子道歉,而是换了一种沟通方式。

思索了片刻,父亲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人少的地方,接着开口道:“爸爸弄坏了你最爱的芭比娃娃,会和你说‘对不起’三个字。”

“并没有因为你年龄小,就无视这个事情的存在。”

“也没有因为大人的颜面,而拒绝道歉。为什么你就做不到呢?”

这位父亲试图用同理心与小女儿进行沟通,他说:“我知道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很难,但有时需要一点小技巧。”

“比如先把嘴型做出来,很容易声音就出来了。”

这位父亲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尝试说服小女儿,“即便不是故意的,你也要说对不起。”

小女儿静静地思考父亲所说的话,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不小心’并不能成为自己犯错的借口。

于是,鼓起勇气对父亲说道:“我错了,我......”因为小女孩自尊心作祟的缘故,话说到一半就嘎然而止了。

父亲理解小女儿脸皮薄的心理,给她出了个主意:“知道错了,就抱下姐姐。”

最终,这场父亲和孩子的交战,在两个女儿的拥抱中落下了帷幕。

带着6岁儿子的做饭视频“走红”: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重要


有人或许好奇: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这位父亲为什么上纲上线?

正因为孩子小,对于很多道理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若没有爸爸的言传身教,小女儿压根不会意识到“即使不是故意的,也要说对不起”的重要性。

这位父亲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教导两位女儿面对“错误”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它。


03

为什么一直强调爸爸的言传身教比说教更为重要?

儿童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说过,“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先是通过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达成行为塑造的,所以爸爸平时表现出来的动作和行为尤其重要。”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吃饭时,儿子嚼到了一口带壳的谷物,便挑出来放在桌上。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发一句斥责,他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话是由一定道理的。因为什么样的父母,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在孩子心里,父亲就是英雄的代名词,是他模仿的对象。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原创不易,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言传身教   儿子   爸爸   牛排   说道   父亲   姐姐   女儿   小心   父母   事情   声音   两个   方式   孩子   体育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