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美国的法案有没有用?

今天想跟朋友们瞎扯点东西。

瞎扯什么内容呢?就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前几天正式通过了一个法案,法案的主题是:允许企业主选择性执行强制配口罩的规定。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美国新任老大拜登在上台的当天就签署了17个法案,其中第1个法案就是强制佩戴口罩。但这个国家比较奇葩,总统签署的法案,地方可以不执行。

比如3月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就宣布取消口罩强制令。截止到那一天,美国已经有12个州取消了口罩强制令,或者从来就没有执行过口罩强制令。

现在亚利桑那州也正式通过法案,决定企业可以选择性执行口罩强制令。

一个法案,被选择性执行,也就是可以执行,可以不执行,实际上就是让法案成为一张废纸。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这样的人也能当选议员啊?

不过,这不是我今天要跟朋友们扯的主要内容。

我今天想扯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在通过法案的时候,有一个众议员叫约瑟夫·查普利克发表的演讲内容,这个人也是推动这个法案通过的主要人物。

要说这个叫约瑟夫·查普利克的众议员还真聪明,也真敢说。

美国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名列前茅,病毒到处跑,这个众议员硬是讲了个道理出来:“艾滋病爆发的时候都没有要求佩戴口罩,因此新冠疫情期间也不需要戴口罩……”

他还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听说HIV病毒通过让人们感染艾滋病将导致全球灭亡,但当时都没有要求戴口罩。”

这个意思归纳起来说就是,把新冠肺炎和艾滋病相对比,艾滋病那么可怕,都没有要求戴口罩,新冠肺炎为什么要戴口罩呢?

你们有没有笑出声?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我们先来简单理解一下,艾滋病和新冠肺炎虽然都是传染病,但是有很大不同。

艾滋病是通过性和血液传播,也就是说,你只要没有跟艾滋病人有性行为的接触,或者血液方面的接触,你就不会得艾滋病。

可是新冠肺炎不一样,新冠肺炎是通过飞沫传播,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通过唾沫星子传播,所以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别人喷出来的唾沫星子里面带的病毒,就有可能被你吸进去,所以防控新冠肺炎需要戴口罩。

所以,防控艾滋病不需要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有一年多了,关于戴不戴口罩,这属于常识中的常识。

可是这位堂堂的议员,竟然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的区别都没搞清楚,也难怪有人在网上质疑说:“这样的人也能当选议员啊?”

有没有一点基本的科学常识?

虽然政客不一定是科学家,也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人士,但是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应该要有吧?这是一名政客的基本要素和必备技能。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美国政客言论的特殊性

今天,我并不想在这里讽刺他“没文化”,因为没必要,浪费时间。

我今天想跟朋友们一起把这件事情往深处和往背后再扯一扯。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政客的言论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他跟老百姓说话有什么不同。

通常,老百姓说话,说过撂过,不怎么过脑。说到底就是不严谨,不认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张口就来,说完就忘。

这是因为老百姓大多数的说话场景是在日常生活中,是跟自己的熟人随口说说,只要不恶意散布社会谣言,也就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儿。

但政客说话就不同了,我们通常说政客说话,都是指政客在公共的和正式场合说话,既然是在正式的和公共的场合说话,那自然是要三思而后说,想好了再说。

因为政客们在公共和正式的场合说话,有很多人在听。如果他说的话老百姓不赞成,可能就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会影响他当官。

所以他们不能乱说。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他说话一定要讲老百姓喜欢听的话说呢?我认为至少在美国是没有这个必要的。

我把美国的民主称之为“51%的民主”。也就是政客们说话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只要有51%的人赞成就OK了,至于有另外49%的人反对他无所谓。

想当总统也好,想通过一个法案也好,不需要100%的人赞成,也不需要90%的人赞成,也不需要80、70、60%的人赞成,只需要有51%的人赞成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发现,美国政客很多时候说话根本不照顾反对者的意见,因为49%的反对者在他眼中都不是事儿。

归纳美国的民主就是,美国的政客讲话,他不担心有人反对他甚至不担心有很多人反对,他只关注有人赞成就可以了。

反过来说,美国政客讲话不怕有人反对,就怕没有人赞成。

归根结底一句话,美国政客讲话一定是事先想好了,相信有人赞成,他才会说。

这样说来就很简单了,政客说的话一定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一群人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看美国政客们讲话的时候,不管他发出怎么样的奇谈怪论,都千万不要以为那只是他个人的言论,他一定是代表了一群人的思想。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这是我们分析美国政客言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美国在科技领域存在贫富差距

按照刚才的逻辑,亚利桑那州众议员在州议会表决法案时,说出“预防艾滋病不戴口罩,所以预防新冠肺炎也不戴口罩”这样缺乏基本科学常识的话,意味着在美国普通民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这样想。

不仅在普通民众当中有相当的人这样想,在他们的官僚体系里面,也有相当人数的政客也这么想。

这是根据逻辑推理出来的结果,实际上也是这样,因为这个法案在这个众议员发表这个讲话之后,以31票赞成对28票反对被通过了。

这充分说明了亚利桑那州众议员约瑟夫·查普利克的毫无科学常识的讲话,在美国的民众和精英层面都很有市场。

通俗地说就是,美国的上上下下,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艾滋病传染的途径和新冠肺炎传染的途径的不同。

这让美国这个号称是全世界公认的头号科技强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和矛盾。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我们常说美国的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一方面美国的GDP总量全世界第一,人均GDP6.3万美元,排名世界前10位。

但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去年7月21日发布的数据,美国有大约3,000万人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

什么叫食物短缺?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叫做吃不上饭,或者叫吃不饱饭。

3,00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是美国人口的大约1/10——这也就是说,美国有大约1/10的人吃不上饭,或者吃不饱饭。由此可见,美国的贫富差距有多么严重。

这是经济上的贫富差距,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根据亚利桑那州众议员约瑟夫·查普利克的这番言论分析过后,发现美国在科技领域的贫富差距也非常严重。


科技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什么后果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发展高科技是科学家们的事,普通老百姓,还有政客,懂不懂科技不重要。

但我认为,发展科技是全社会的事,因为氛围很重要。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有了氛围才会形成有千军万马,百舸争流,才会形成整体上的良好态势。没有氛围,只会是少数人孤军奋战,不能改变总体格局。

而这个科学氛围,首先来源于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

举个例子

预防新冠肺炎需要戴口罩,这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也是科学范畴的事。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戴口罩的事做得不彻底,是他们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重要原因。

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戴口罩呢?无非也就是他们很多人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认识不到戴口罩的好处,就连政治精英层面都不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一致意见,所以疫情防控一塌糊涂。

美国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的5%,但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却超过全球总数的25%,死亡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接近20%,超过50万美国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失去了生命。

由此看来,科技这样一个高大上的玩意儿,其实也跟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息息相关。

当一个国家有太多人的科学素养太低的时候,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研究出来的科技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都会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约瑟夫·查普利克的一番缺乏科学常识的讲话,透露出美国在接下来的科技竞争当中的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美国社会在科技领域的贫富差距特别严重,这必然严重影响他们的科技发展速度。


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很简单的,这意味着: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正所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好了,今天就扯到这里了。

我是@不会逆流的时光,如果您认为我今天扯的内容还有些道理,请不要忘了关注。

当然,您如果认为我扯得不对,也可以说说您的看法,谢谢!

美国在科技领域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亚利桑那州   美国   约瑟夫   众议员   科技   政客   法案   肺炎   口罩   疫情   艾滋病   老百姓   强大   说话   常识   领域   科学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