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拥吻事件可以休矣,咱不能把情绪宣泄到一个无辜的教授身上

最近,随着几张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的传播,一场全民性的图片找茬运动悄然兴起。事情是这样的,在某个大型的音乐节现场,有一名头发稀疏的中年男子,当众搂抱着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亲吻,两人亲密的举动被拍了下来,有网友通过人脸匹配,居然识别出男子是“冯永君”,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名院长,亦是一名学校教师,而冯永君已经结婚了,妻子肯定不会这么年轻,由此引发了网络舆论。

音乐节拥吻事件可以休矣,咱不能把情绪宣泄到一个无辜的教授身上

冯永君(左)与音乐节男子照片对比

事件发生后,这位冯老师所在的学校已经发了声明,核实过情况,确认冯老师并非音乐节视频中的男主角,冯本人也去报案了,现在调查结果还在进行中。

对于这件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不用等到警方再核实了,冯老师和热点视频里的男子的确就是不同的两个人。理由有以下几点:

  1. 网友是通过搜狗的网络识图工具来搜索“识别”找出冯永君的照片的,不得不说,通过这个实例,我发现当前的智能图形识别技术真的是太强大了。仅仅通过模糊的视频截图就能在海量的网络图片中把一个足够让许多网友难以区分的高度相似形象给找出来,这背后足以窥见技术功力之深厚。可能有小伙伴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新闻里不是经常有警方通过人脸识别来抓获罪犯的案例吗?在这我得说一下,警察用的人脸识别,依赖的是一个完整而标准的人像数据库,数据库里面的照片把每个人的重要人像特征都给拍完整拍清楚了,比对难度要小一些。即便是这样,警用人脸识别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仍然需要侧面佐证。所以相对而言,网络的人脸识别工具误差率会更高,仅仅透过此工具来证明两张画面模糊角度单一的照片同属一人,完全纯属娱乐。
  2. 我们仔细观察,冯老师的一些细节特征,比如说眉毛、头发和耳朵跟视频中的男子是有出入的。顺便说下,网上用来比对的照片应该是冯老师几年前的照片,冯在几年前或许和视频男子有几丝相像,但到了今天呢,我们并不知道冯老师又变老了多少。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张图片的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差异变得很明显了,完全就是两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人嘛。


音乐节拥吻事件可以休矣,咱不能把情绪宣泄到一个无辜的教授身上

  1. 我查了一下视频的背景,这个视频是在河北石家庄的星光音乐节上拍摄的。而冯永君老师,他可是住在广西的,一个广西人瞒着家人大费周章地跑到石家庄去约会,操作起来有多困难,能瞒得住吗?另外,从常理来说,如果是地下恋情,当事双方得有多作死才敢刻意在公开场合旁若无人地亲吻?所以假设在逻辑上很难站得住脚!
  2. 在当前网络360度无死角的监视下,如果事情坐实,学校和冯本人完全无法隐瞒,学校也没有理由隐瞒。而实际情况是,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学校第一时间发出了否认声明,其本人也第一时间去报了警。这也基本印证了,此事就是一场无厘头的误会。毕竟学校对于冯个人的形象,作风和近期行程等细节,了解得比广大网友要深入得多。学校基于整体认知所做出的判断和结论,应当是符合实际的。
音乐节拥吻事件可以休矣,咱不能把情绪宣泄到一个无辜的教授身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声明

这么一个明显的乌龙事件。为什么当前仍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呢?我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很多网友看破不说破,本着将娱乐进行到底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一门心思要将冯永君调侃到底。另一方面,近年来,涉及校园的性丑闻频出,教师形象大受影响。像冯永君这样带有领导属性的高校教师,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眼里,就是天然的花边新闻主角。有了这种既定人设,冯永君的自证清白在网上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越描越黑。

既然事情基本就是一场误会和风波。那么此事就应该告一个段落。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去以莫须有的心态来审视冯文君老师。是时候该把原来的安宁和平静还给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音乐节   事件   石家庄   头发   广西   无辜   情绪   身上   教授   声明   事情   形象   男子   老师   照片   学校   网友   体育   视频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