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广宗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邢临高速、邯黄铁路穿境而过,半小时车程可连接京港澳、大广、青银高速和邢东高铁站。境内一条百里沙带纵贯南北,历史上以“沙丘”著称,梅花拳、太平道乐和柳编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广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广宗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平台、柏社一带就有人类渔猎稼穑。虞舜时期为契公封地,名滴(漳),其核心地区位于今平台一带老漳河两岸。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王定九州,县域为冀(州)、兖(州)交界处。商王朝建立后,祖乙二年(约前1451年)迁都于今大平台一带,名庇,县域为畿辅重地,从祖乙二年至南庚三年共历5帝94年。

商末名沙丘,商纣王进一步扩大沙丘台、沙丘苑之规模,今大平台成为帝辛之陪都,县域为王畿之地。

西周时,沙丘、巨桥均为区域中心城市。春秋时置沙丘邑。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强兵称雄,在今大平台扩建离宫别馆和演马场,再次成为赵王别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首创郡县制,县域属巨鹿郡。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驻跸境内沙丘行宫。

两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高祖初年在域内置平台县,上统于常山郡。元康二年(前64年)置平台侯国。元始二年(公元2年)置广宗国。王莽托古改制分全国为十二州,平台县改称顺台县属冀州。

东汉建初八年(83年)置广宗县,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永元五年(93年)升广宗县为广宗国,当年王死国除,复县,属巨鹿郡。阳嘉四年(135年)置广宗侯国。三国时曹魏初年广宗县改属冀州刺史部安平国。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又置广宗国。

司马炎建立晋朝仍为郡国并行制,广宗县属安平国。后赵建武十三年(347年)于广宗城置建兴郡,下辖广宗、临清、建始、兴德、建德、水东六县。其中建始县治今件只村。

前燕(352~370年)时广宗县属长乐国。370年苻坚占据冀州,调整行政区划,建兴郡领广宗、临清、建始、兴德、建德五县,郡属冀州刺史部。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广宗郡,寻罢,孝昌二年(526年)复置,领广宗、经县、武强三县。永安二年(529年)分经县置西经县(治今柏城),属巨鹿郡。中兴元年(531年)一度设南北广宗(南广宗为侨县,寻废)。

北齐天保二年(551年)西经县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宗郡废,广宗县属贝州。

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杨广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元年(605年)省府城入宗城县,大业三年(607年)罢贝州,宗城县改属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宗州(治宗城县城),领宗城、府城、南宫、武强四县。武德九年(626年)宗废州,宗城县改属冀州。贞观时划全国为10道,宗城县属河北道冀州。天祐二年(905年)避朱全忠之父朱诚讳,宗城复为广宗,属魏州。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宗城县改属大名府。

宋代,宗城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熙宁五年(1072年)降临清为镇,归属宗城县辖。次年降经城为镇,归属宗城县辖,时宗城县为畿县,辖五乡三镇,三镇分别为武道(今县城)、盖馆、经城。

元祐三年(1088年)为避河患宗城县治所由西全寨徙至斥漳。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军攻陷宗城,宗城县改属洺州。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于邢州设安国军节度使,辖八县四镇,武道镇(今县城)属之。熙宗时(1135~1149年)避完颜宗峻之讳改宗城县为洺水县,旋又复名宗城县。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分宗城县地置洛水县(史称北洛水,治今威县张庄乡古城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改宗城县为广宗县,旋又复名宗城县。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省宗城入洛水。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实行行省制,县域属中书省顺德路,元宪宗二年(1252年)割洺水民之半,于武道镇置总管府,宪宗五年(1255年)于武道镇复置广宗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顺德路划归河南行省,十月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次年设北平行省,广宗县随顺德府改隶之。洪武九年(1376年)改北平行省为北平承宣布政司,与北平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并称三司,顺德府之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由上述三司分掌。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省广宗入平乡、巨鹿二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广宗县。永乐元年(1403年)置北平直隶中书省(简称北直隶),广宗县随顺德府归之。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北京为京师,广宗县随顺德府直隶于京师(习惯上仍称直隶省)。

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直隶总督为直隶省,广宗县属直隶省顺德府,直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2年(1913年)3月,直隶省下设冀南观察使(驻大名),6月改为冀南道,次年6月改冀南道为大名道,广宗县属之。民国17年(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广宗县直隶于河北省。

民国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设立17个督察区,广宗县属第14督察区。同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河北各地相继沦陷,民国29年(1940年)省政府撤离河北,侵华日军于邢台设立伪顺德道,广宗沦陷区属之。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政府,民国27年8月14日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建立冀南区,广宗县属冀南四专区。

民国29年8月1日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广宗县随冀南四专区归之。民国29年割广宗县南部与曲周县之一部置广曲(联合)县,广曲县先属冀南三专区,次年改属冀南四专区。

民国30年7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广宗县随冀南四专区归之。民国33年8月广曲县并入邱县。

民国34年5月14日冀南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7月7日冀鲁豫行署设冀南区办事处,广宗县属之。11月1日冀南区从冀鲁豫行署划出,另置冀南行署,广宗县属之。次日原广宗县划归广曲县的29村还属。

民国37年9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9月26日建立华北行政区,广宗县随冀南区属之。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归建,同时设邢台专区,广宗县属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宗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邢台专区并入邯郸,广宗县改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8日广宗县并入巨鹿县,县域仍属邯郸专区。

1960年5月23日邯郸专区撤销,县域属邯郸市。

1961年5月20日广宗县从巨鹿析出另置,23日复设邢台专区,广宗县(含平乡县全部)归属邢台专区。

1962年3月27日平乡县由广宗县析出另置,隶属关系未变。1967年12月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广宗县属之。

1993年6月30日开始,广宗县隶属于地、市合并后的邢台市,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唐代之前今广宗县辖域之行政区划失考。

宋代广宗县称宗城县。熙宁六年(1073年)宗城县辖五乡三镇,三镇分别为盖馆、武道(今县城)、经城,五乡之名失考。

元宪宗二年(1252年)割洺水之民4500户于武道镇(今县城)置总管府。宪宗五年(1255年)复置广宗县。元行里甲制,在城曰坊,乡村曰里(乡),根据《碧虚观碑》和《刘文贞公神道碑》记载,元代行政区划主要有广宗县坊、寺郭里、栖鸾乡等。与里甲制并行的还有村社组织(农业组织),按至元七年(1270年)所定“以50家立1社”之社规,时广宗县应辖90社。

明袭元制,所不同者在北方乡村分为3级,大者日乡,次者日社,再次者曰村,时广宗县域凡13里(社),至成化(1465~1487年)间增至15社,分别为:南社、北社、塘疃社、旧店社、三周社、张固社、青村社、板台社、件只社、李磨社、在城社、原保社、李怀社、崇义社、仁义社。唯南北2社为土著,塘疃以下9社为永乐二年(1404年)自山西迁来附籍者,原保、李怀2社为永乐四年(1406年)自山东顺附者,崇义、仁义2社为成化间(1465~1487年)续增者,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未变。乾隆三年(1738年)山东冠县属村南寺郭、北寺郭、杨家庄划归广宗县辖,3村称东顺社,另设额外社1社,北社又分为上、下2社,全县增至18社,后又将18社分为36厂,但行差者凡32厂。同治四年(1865年)县以下、厂以上又设首事(共8人)一职。

宣统二年(1910年)筹备自治,厂社制取消,全县设7个区。

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规定县以下之组织机构依次为区、村(里)、闾、邻。次年又改村(里)为乡(镇),全县设7区113乡。

民国21年(1932年)11月又调整为4个区。次年1月增至140乡。旋又将中部改为第一区、北部改为第二区、南部改为第三区(此据民国24年11月版《津南之声》及《广宗县境全图》)。七七事变后,推行保甲制,10户为1甲,10甲为1保,10保为1乡。

民国28年(1939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宗县抗日政府将3个区恢复为7个区,乡、闾、邻自灭。次年6月广曲县抗日政府成立,广宗县南部第7区所辖29村属之。同时,威县属村郭庄、宋村、仁义庄(后并入宋村)、西宋、金塔寨等划归广宗县辖。

民国31年(1942年)2月伪广宗县公署推行保甲制,区以下设56保583甲。民国34年(1945年)11月原广宗县29村还属,同时又割曲周县之陈家庄、杨漳逮、南淤疃、北淤疃归广宗县辖,保甲制灭。12月全县划为5个区。

1949年12月全县设4个区。次年4月10日又改为3个区。1953年4月20日行区、乡、村制,全县设3区33乡(镇),领204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次年7月撤销区建置,乡及行政村未变,自然村并为212个。

1953年7月,平乡县合义村划归广宗县辖,行政村增至205个。1956年7月33个乡(镇)合并为15个,1958年2月又并为12个,9月乡改称人民公社,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12月8日广宗县并入巨鹿县,原广宗县辖境设广宗、件只、北塘疃3个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又设15个管理区。

1961年5月20日广宗、平乡从巨鹿析出另置广宗县,下辖26个人民公社(其中12个在今县境),同时撤销管理区。

1962年3月27日广宗、平乡分治,广宗县210个大队(223个自然村)分属12个人民公社。次年董里集公社的南庄子由邢家庄大队析出另置南庄大队,生产大队增至211个。

1980年葫芦公社三伏城大队分为高伏城和伏城(含张、卫伏城)两个大队,全县生产大队增至212个,生产小队增至1115个。

1982年4月9日核桃园公社李家庄、杨家庄,董里集公社卫家庄,冯家寨公社陈家庄,北塘疃公社大辛庄、张家庄6个大队分别更名为北李庄大队、北杨庄大队、北卫庄大队、南陈庄大队、南辛庄大队和前张家大队。

1984年6月2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体,全县12个人民公社更名为12个同名乡,生产大队恢复为行政村,1127个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

1984年秋城关乡改称广宗乡。

1985年村民小组增至1140个。1987年广宗乡又改称广宗镇,是年底广宗县辖1镇11乡212个行政村。

1990年7月25日葫芦乡葛家庄从贾樊村析出另置,全县行政村增至213个。

1996年2月冯家寨乡属村常阜村划归北塘疃乡管辖。同时董里集、赵家寨、前旧店、李怀4个乡分别并入核桃园乡、冯家寨乡、北塘疃乡和大平台乡,合并的乡所辖行政村均随属之。旋又按原辖域置董里集、赵家寨、前旧店、李怀4个办事处。

1996年底广宗县辖1镇7乡4个办事处。2005年4个办事处同时撤销,属村按1996年2月之方案分别划归有关乡管辖。2005年底广宗县辖1镇即广宗镇,7乡即核桃园乡、件只乡、东召乡、大平台乡、葫芦乡、北塘疃乡和冯家寨乡,213个行政村,1140个村民小组。

广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4年,设立冯家寨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6个乡:广宗镇、冯家寨镇、葫芦乡、大平台乡、件只乡、核桃园乡、东召乡、北塘疃乡。

截至2020年,广宗县辖4镇、4乡、1区、213个行政村,分别是:广宗镇、北塘疃镇、冯家寨镇、核桃园镇、大平台乡、件只乡、东召乡、葫芦乡、经济开发区。

广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广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广宗县   巨鹿   冀州   北平   邢台   广宗   顺德   河北省   历史沿革   行政村   行政区划   次年   元年   全县   大队   民国   专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