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建置沿革

淮安区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里,地处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是一座名人辈出、名景如珠、名著流芳、名菜飘香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区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诗词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周恩来故里景区获批苏北首批国家5A级景区。

淮安区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长期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明清时期,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全国漕船制造中心、全国漕粮转输中心、黄淮运河治理中心和淮北漕盐集散中心五大中心,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具有广泛的商机和极大的市场空间。

建置沿革

境内地域,春秋时先属吴国,后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

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建射阳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设山阳县,南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设淮安县,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辖淮阴、山阳等郡县。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楚州废,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元朝设置淮安路,县复称山阳。

明初,设淮安府,治山阳,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元年(1912年),淮安府裁撤。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陕西省山阳县同名,县名复称淮安。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分属两个抗日民主政府,运西地区属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7年2月,淮安县政府治所淮城划出为苏皖第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复并入淮安县。

1954年8月,淮安县由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

1963年,仁和、黄集、岔河划归洪泽县。

1983年3月,撤销淮阴专区,成立地级淮阴市,淮安县属淮阴市。

1983年9月,运西的黄码、盐河2乡划归清浦区。至此,运西地区仅有南闸、三堡、范集、林集4乡属淮安。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淮安县撤销,建立县级淮安市。1988年2月2日,淮安召开撤县建市大会。

2001年2月10日,撤市设淮安市楚州区。

2012年2月23日,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

行政区划

2002年楚州区辖8个乡20个镇42个居民委员会782村民委员会。

截止2020年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全区面积1452平方千米,辖13个镇,3个街道,354个村(社区)。

淮安区建置沿革

淮安区建置沿革

淮安区建置沿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淮安   山阳县   洪泽县   开皇   郡县   山阳   淮阴   苏北   淮安市   区属   沿革   景区   元年   民主   体育   全国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