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唐朝的”干谒诗”,就“跑官”诗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诗,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其实,这也是唐诗里最好的一首“干谒诗”,所谓的“干谒诗”也就是“跑官”诗。

今天,谁要是去“跑官”,绝对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更没有人会公开告诉别人,但是在大唐,“跑官”却是一件公开,也可以大声说的事情。

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王维都有过“干谒诗”,通过给当权者写诗,表明自己想做官的愿望。在唐朝,想做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写诗“求官”,也是不用避讳什么的。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一般说来,干谒诗都是一些拍马屁的诗。比如即使是老实人杜甫,他”跑官”成功的诗,就是一篇《大鹏赋》,把唐玄宗比做大鹏,奉承吹嘘了一番,拍的唐玄宗高兴了,立马给杜甫安了个官职。

也有清高的,并不拍马屁,只是用写诗展示自己的实力。这要看运气,看读你诗的人的境界和人品。

比如李白到长安,见到高官贺知章,就给贺知章看了自己写好的《蜀道难》,这首诗不拍马屁,但是让同是诗人的贺知章大赞,还给了他“诗仙”的称号,让他名声大噪。

还有就是白居易,据说他18岁时,到长安,拜见名人顾况,送的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赢得顾况好感,等到科考,就有加分了。

但是大多数“干谒诗”都是以奉承为主。可是孟浩然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却是一股清流。

诗作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孟浩然第二次西游长安,政治上仍然没有找到出路,于是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孟浩然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想做官找不到办法。他和张九龄的关系不错,这次张九龄当了宰相,这应该是一个机会。于是就给张九龄写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洞庭湖方圆五百余里,位于湖南省北部,为我国著名的淡水湖。秋水盛涨,水深波阔,汪洋无际,湖水与湖岸几乎平接,故而诗人用“八月湖水平”一句起笔,一开始便勾画出一幅浩瀚动人的图景。

次句写远望之景:“涵虚混太清。”诗人一眼望去,水天相接,自然融合,景色十分壮丽。“虚”、“太清”,即天空。一个“混”字,不着痕迹地把诗人的感受融于水天茫茫的景象之中。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更为宏阔。

“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原为“云”、“梦”二泽,在湖南、湖北二省境内,长江之南为梦泽,长江之北为云泽,后世大部分淤积为陆地,并称云梦泽。洞庭湖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诗人用一个“蒸”字描写“云梦泽”,突出了水汽弥漫的动态感,那广袤的云梦大泽都被这蒸腾的水汽所笼罩,其景色之壮丽,气象之万千,如在目前。

“波撼岳阳城”一句,极状水势,笔力雄健,非同凡响。且看湖水浩荡,波涛涌起,整个岳阳城都被摇动了似的。这一句,妙就妙在“撼”字上。“撼”,是摇动、振动的意思。诗人将“波撼”二字放在“岳阳城”上,以波撼岳阳,衬托湖水的澎湃动荡,既有声势,又有力量。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诗人不禁联想起自己还在隐居,无所作为,于是后面四句很自然地转入到抒情。

欲济无舟楫”,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面对这浩渺无垠的湖水,想渡而苦于没有船只,而实际上是表现了诗人欲出仕而无人引荐的感慨。

诗的下一句又说:“端居耻圣明。”“端居”,犹言独处、隐居。“圣明”,圣明时的略文,圣明时即太平时的意思。

上句“欲济”二字,已隐含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之意,然而却“无舟楫”,一“欲”一“无”,即呈现出主观愿望与客观形势的矛盾。这“端居耻圣明”一句,则是“欲济”心情的进一步表露: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自己却坐在家里吃闲饭,无所建树,一事无成,实在感到羞耻。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张丞相愿意帮忙,将我推荐给朝廷,我不就可以出来做一番事业了吗?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诗人向张丞相发出的呼吁,但仍然写得隐而不露,不失身份。诗以“垂钓者”暗喻已经出仕的人,其实是就张丞相而言的。

表面上说:“我”看到钓鱼的人,对于他们钓到了鱼,未尝没有羡慕的心情,只是没有钓具,只好空羡慕罢了。“羡鱼情”,语出刘安《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回家织网。”诗人信手拈来,另翻新意,巧妙地表达了对张丞相的期望。

而且诗以“垂钓”收结,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其要求援引、急欲出仕的心情却仍然可以体味得到。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跑官”的诗,委婉含蓄又大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生动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意欲求官、恨无伯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的心情。 单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并没有多大意义。不过,读了这首诗,我们则可以看出孟浩然成为一个隐士,并非本愿。对于出仕做官,他还是向往的,只不过是找不到门路罢了。

小结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上半部着重写景,下半部则转入抒情,寓情于景,情由景生,过渡自然,衔接巧妙,首尾暗合。诗中明明是写希求引荐之情,但始终不露“干谒”之痕。 其次,起承得体,虚实相生。诗中“欲济无舟楫”一句,上下贯通,为全诗思想之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淮南子   洞庭湖   云梦   开元   岳阳   长安   水汽   长江   丞相   杜甫   委婉   湖水   大气   诗人   熟悉   心情   体育   舟楫   唐诗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