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续冬走了,他只是去了他的巴西


胡续冬走了,他只是去了他的巴西

今天,胡续冬走了,朋友圈里连着几条全是他,黑白照片上的表情却还是那么轻松。我有点震惊,他居然突然走了,在印象里,他还是那么年轻,充满活力。

脑子里,不停浮现一个场所,当时,他经常在那里担任诗歌活动的主持人,只要有他,会场就会充满欢声笑语,所有的插科打诨,都如此鲜活。

2015-2016年的时候,刚刚接触诗歌的我,喜欢每个月跑去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听讲座,当时上海大学的学生,爱上那混的:先是有震雅诗社的高社长以及前社长李晔,后来又加上了牛子超、张超和我——我们三个都是从理工大类转到中文系的。


胡续冬走了,他只是去了他的巴西

民生现代美术馆

民生现代美术馆吸引我们这些学生的理由有很多,第一是当然是那里不用收费,白嫖谁不开心?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机会珍贵,只要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一下就能大步走进去,享受VIP服务,而且前台有身穿正装的工作人员招待,态度极好。

其次,当然是因为那里经常出没一些当代著名诗人,比如多多、欧阳江河之类。那时我觉得能写出最高级的句子的人,几乎都在那里见到过。还有一些没听说过的外国诗人,虽然不知道名字,但是气质都像刚从《死亡诗社》的电影里出来一样。

我们这些一起去的学生,却都记住了胡续冬这个人,他经常担任主持人,或是兼任翻译。一开口讲黄色笑话,会场里就充满了欢乐和猥琐的气息。

比如:一个诗人刚严肃地说完一通长篇大论,发表他对于诗歌理论的看法之后。听众通常会,似懂非懂地端在那里,一头雾水,全场一片寂静,胡续冬就会带着奸笑突然来一句:“看来在场各位的大脑,都被这个硕大的观点‘塞’满了。”于是,我们什么都忘了,放肆地哄堂大笑,严肃诗人也跟着发笑。他尝到了甜头,后来老外嘉宾到访的时候,他也这样。

胡续冬会葡萄牙语,那个时候,他最喜欢吹嘘巴西的各种奇葩经历,好像那本2007年就早已出版的《去他的巴西》从来没有写完——我一直记错这本书的书名,因为分明中间缺少一个“妈”字,叫《去他妈的巴西》才念得痛快。缺少的那个地方,总是让人的情感变得别扭,抽字让书名变成格式塔的玩笑,那么像他,留下一些戏谑的经典就走了。所有的人都无比想他,想用记忆拼装起那个充满激情,却又空缺着的位置。

有一次民生办讲座,他还过来给我们分蛋糕,说每次讲座,都看见我们这些忠实支持者,他居然把我们这些学生记住了。那天,张超得到了一块大蛋糕,笑得像个幼儿园里的小胖子,对喜欢南美文学的人,他一点拘谨都没有。不过当天,我没好意思去拿他送的蛋糕,后来想起来,总是后悔。

胡续冬走了,他只是去了他的巴西

《去他的巴西》

李晔今天转发了一个豆瓣网友深情悼念胡旭东的评论,写得太好了,我不由得要深情摘录:

“他的葬礼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主持,严肃又下流,精英又俚俗,深情又反讽,像个游击队员,又像个单口喜剧明星。但像他这样的人只有他一个。他是独一无二的,以至于除非他分身在场,否则他的葬礼一定会太乏味,沉闷,太配不上他的才华、欢乐、热度和能量。”


在他写的《去他的巴西》里,有这样一段做豆饭的描写,贼好,看得人饥饿,想吃:

胡续冬走了,他只是去了他的巴西

这段巴西豆饭的佐料,就好像精心使用语言一样。把那些看似俚俗的东西拌到一起,却那么好吃,句子和一道道菜一样端上来,是极其珍贵的。他是个做菜的高手,做了一大桌子菜,还是从天南海北搬过来的珍贵食材,煮好了,给我们这些青年品尝……

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可惜,吃饭的人是看不到那个已经缺场的厨师的,但是,他会不会偷偷隐藏在后厨的某个角落,一边和巴西厨子,卖弄着中国笑话,一边偷偷观察食客的吃了他的菜之后的表情呢?


罗家俊

2021.8.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巴西   葡萄牙语   俚俗   诗社   美术馆   社长   葬礼   民生   诗人   诗歌   讲座   严肃   深情   珍贵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