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Q

“活埋”还是“梁祝”爱情?

在今奉贤南桥镇古华园之内,有一为水环绕之丘,曰“三女冈”,其上有“三女祠”,以发古今盛衰之幽情,长咏吴越兴废之故事。目前流传较广的三女冈故事,大致与吴王夫差国破有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利用吴王沉迷美色国势日衰的形势,又趁夫差北上会盟之机,攻破吴国都城,吴王夫差出逃至今奉贤南桥一带,身边只剩少数卫兵大臣和三个女儿(又一说为妃子)。眼看追兵将至,胜算无多,为避免三女落入越人之手而遭报复和蹂躏,夫差无奈狠心将三个公主活葬于此。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三女岗。这一传说残忍凄美,戒以后人勿荒废国事之训。

另一传说的“三女”并不是三个女儿,而是指第三个女儿——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与男孩韩童相恋,遭到阻碍后自杀,埋葬之地为三女冈。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三女冈之说,最早于北宋时期见诸文献,唐询有诗《三女冈》云: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

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

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

空余图牒在,不复启佳城。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从“哀丘尚著名”一句可知三女冈的传说在此时已流传许久,但大概只是停留在口头而于籍无载,如赵湘就曾在同题诗中发问:“三女史无载,于何咏其名?”可见三女的故事在北宋时已存在,只停留在民间口头传说之中。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对于三女冈中“三女”的身份,流传着“妃子”与“女儿”两个版本。主张“三女”为吴王女儿的,有北宋的刘攽的,他在《三女冈》诗中有“吴女飞若烟,兹地留尔名”一句。另梅尧臣《三女冈》一诗中亦有“吴王葬三女,因留此冈名。”一句。主张“妃子说”的,见《方舆胜览》“三女冈”一条:“在华亭县东南八十里,相传吴王葬妃于此。”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专门记载南宋及更早时期今上海淞南地区地名的著名地方志《绍熙云间志》,对此争议采取搁置态度,仅仅说为吴王的三女子,未言是妃子还是女儿。《云间志》收录时人所作《嘉兴府华亭县明行院记》,其中说:“华亭图牒载,春秋时夫差三女子墓田,曰‘三女冈’”。对“女儿”还是“妃子”的争议亦持中立态度。从三女冈信息的流传来看,《嘉兴府华亭县明行院记》所记对后世影响甚大,明正德年间的《松江府志》,清乾隆年间的《江南通志》皆沿用此说。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吴王葬女之说,其原型大概为南朝刘宋时期《异录志》中的“吴王小女”故事。该故事大致如下,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与男孩韩童相恋,二人私信定终身,韩童在赴齐鲁求学前恳请父母帮忙提亲,结果吴王不许,紫玉愤而自杀,葬于阊门之外。三年后韩童学成归来得知此事悲痛欲绝,前往紫玉墓前祭拜。紫玉的魂魄从墓中走出,与韩重相拥而泣,后邀韩童共入墓中留宿三天三夜,行夫妻之礼,赠予径寸明珠后永别①。

这一故事浪漫凄美,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和汤显祖的《牡丹亭》暗合,虽不至汤氏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但已具哀感顽艳,悲切动人之效。正德年间的《松江府志》就认为三女冈吴王葬女的传说源出于此。后近代学者杨钟羲亦附会此说,在《雪桥诗话》中有“春雨春风三女冈,吴王小玉望韩郎”一句。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这一传说,言小玉是葬于苏州“阊门之外”,而旧图志皆言三女冈“在华亭县东南八十里”,二者似无地理上的关系。但在北宋之前,三女冈的传说停留在口传形式之中,口头传说在地名上容易出现含糊,附会相近的地名是常有的事。而不少口头传说虽然捕风捉影,但都有其原型或本事,又或者为了增添其可信性,未免不引入一些典籍上记载的情节。三女冈的传说既然与吴王葬女有关,将其与《吴越春秋》和《异录志》中的吴王女小玉之事相附会,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三女冈吴王葬女的传说虽然于史难考,但自北宋以来,梅尧臣、王安石等名臣诗匠皆对此有所征引,可以说已成为一种文学传统中的“文学事实”。况且吴王女小玉的故事,本亦出自南朝志怪小说,其与民间传说再次汇合也算不上什么皆真证伪之事。相比于吴王国破之时的葬妃葬女说,此说之“哀”不再是宏大的国仇家恨,而切入寻常百姓家的爱情相思,从情感上而言,更贴近现实,更切近普通人,也更符合普罗大众的日常情感经验与情感结构。

附:王安石与梅尧臣咏三女冈诗二首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三女冈

梅尧臣


吴王葬三女,因留此冈名。


已化彼粲质,合有兰蕙生。


婵娟夜月照,崦蔼朝雾平。


古魂如未泯,不远阖庐城。



三女冈,究竟是一场“活埋”还是“梁祝”的爱情?


三女冈

王安石


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


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


音容若有作,无乃倾人城。



①原文抄录如下:

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在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之为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女结气死,葬阊门之外。三年,重归,诘其父母。父母曰:“大王怒,女结气死,已葬矣。”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于墓前。玉魂从墓中出,见重,流涕谓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恐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歌毕,欷(吁)流涕,不能自胜,邀重还冢。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从命。”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玉与之饮宴,留之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愿郎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 :“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吴王   奉贤   梁祝   松江   华亭县   嘉兴   妃子   小女   北宋   地名   大王   口头   小玉   女儿   父母   故事   爱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