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说起羽毛球的起源,有人说是源于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毽球,而有人说是源自十九世纪印度的一种叫做“普那”的游戏。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不过,大家目前公认的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自英国。

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据说,有一次英国驻印度的几名军官在酒馆喝酒时为了助兴,拿酒瓶的软木塞插上羽毛,拿酒瓶打来打去。没曾想到,这个看似有些无聊的游戏却渐渐在上层军官中流行起来。后来,到了1873年,英国的波弗特公爵在他的巴德明顿庄园宴请宾客时,一些从印度归来的军官在现场做了羽毛球的表演,谁知,这次表演竟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羽毛球运动也随之在英国各地逐渐流行开来。人们为了纪念在巴德明顿庄园的这次表演,故将羽毛球的英文命名为“Badminton”。

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随着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开展,其规则也逐步得到统一和完善。1934年,由英国、丹麦、加拿大、法国、爱尔兰等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 IBF),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国际羽联成立后,使得羽毛球运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并相继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从印尼回归的华侨,如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等人回国,带来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为推动我国羽毛球运动做出了许多贡献。1958年9月,中国羽毛球协会成立。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台湾的中华羽毛球总会占据着中国在亚洲羽联和国际羽联的协会,虽然中国队实力非常强,有羽毛球“无冕之王”的称号,但是却无法参加国际羽联组织的比赛。一方面,国际羽联中某些领导人出于政治原因及偏见,拒绝中国羽毛球协会加入国际羽联。另一方面,印尼、英国、丹麦等世界强队为维护自身在国际羽联的强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加入国际羽联行成了干扰。

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长,体育外交方面也取得很大胜利。1974年5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亚洲羽联代表大会特别会议上,决定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羽毛球协会为亚洲羽联正式成员,并取消中国台湾羽毛球组织在亚洲羽联的席位。另一方面,修改了亚洲羽联章程第三条中,关于非国家羽联成员不能被接纳为亚洲羽联成员的规定。这次会议为中国恢复在国际羽联中的合法地位铺平了道路,并有力地回击国际羽联某些领导人的错误做法。但是,中国羽毛球协会却依然被阻挡在国际羽联大门之外。

1977年5月2日至8日,在瑞典的马尔默,国际羽联创办了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丹麦选手德尔夫斯、柯彭分别夺得男、女单打冠军;另外,柯彭还和斯科夫加尔德联手拿下了混合双打冠军。印尼的梁春生/洪跃龙、日本的梅野尾悦子/上野惠美子分获男双和女双冠军。

虽然首届羽毛球世锦赛的举办取得了成功,但是,国际羽联自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当时的南非政府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这一做法遭到了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反对,许多会员国要求国际羽联中断南非的会员资格,另外,某些会员国提出修改章程中的某些不合理条款,如一国多票的投票制度,像当时英国成员中的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和英格兰都是会员,虽然同属一个国家,却都有投票权。国际羽联高层对上述问题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引起了一些成员国的不满。

1977年9月,由亚洲羽毛球联盟发起倡议,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同年11月,非洲羽毛球联合会宣布退出国际羽联。

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1978年2月,在香港召开的第3届世界羽联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世界羽毛球联合会(World Badminton Federation, WBF),其成员来自于亚洲和非洲的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文莱、加纳、朝鲜、圭亚那、香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肯尼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毛里求斯、新加坡、斯里兰卡、韩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泰国。总部设立在曼谷,联络处设在香港。

当时,国际羽联推出的最高赛事是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和全英羽毛球公开赛,而为了与国际羽联相对抗,世界羽联推出了自己的羽毛球世界锦标赛,第一届于1978年在曼谷举行,分设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其中前四项比赛的冠军由中国的庾耀东、庾耀东/侯家昌、张爱玲、张爱玲/李方获得,混合双打冠军则由泰国选手获得。

后来,世界羽联于1979年在中国杭州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锦标赛,中国选手韩建、韩爱萍分获男、女单打冠军,孙志安/姚喜明赢得男双冠军,泰国选手巴达玛/素丽蓬和香港选手吴俊盛/陈念慈则分获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

国际羽联在1980年5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办了第二届世锦赛,印度尼西亚选手梁海量和维拉瓦蒂分获男、女单打金牌,张鑫源/纪明发获得男双金牌,纪明发还和黄祖金搭档,夺得混合双打金牌,而女子双打金牌则由英格兰选手佩里和韦伯斯特获得。

由于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的对抗,使得像中国、印尼、丹麦、英国等世界强队无法同时出现在羽毛球最高水平的赛事中,所以双方的比赛均称不上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赛事。

1979年,随着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加之羽毛球运动非常渴望进入奥运会。国际羽联开始与世界羽联进行秘密接触。分别在荷兰、印尼和中国香港举行了三次会议,双方逐步达成合并的共识。在1981年3月举行了一次国际羽联特别会议上,投票结果以57票对4票,决定与世界羽联合并。

同年的5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羽联年会上,国际羽联宣布与世界羽联正式合并。

1983年5月2日至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国际羽联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这次比赛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名选手参赛,可以说是汇聚了当时世界羽坛全部名将。比赛中,中国选手李玲蔚、林瑛/吴迪西夺得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印尼选手苏吉亚托和丹麦选手弗拉特博格/希里迪分获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冠军,瑞典和英格兰的跨国组合吉尔斯特罗姆/佩里获得混合双打冠军。

这次比赛是两大羽毛球国际组织合并后举办的第一次比赛,它的成功举办掀开了羽毛球世锦赛史上新的一页,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水平羽毛球赛事。

曾经并存的两大国际性羽毛球组织的“恩怨情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羽毛球   印尼   丹麦   羽毛球运动   双打   单打   印度   英国   亚洲   国际性   恩怨   中国   选手   冠军   女子   组织   体育   国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