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他多才多艺,热爱文化艺术。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积极参与文艺演出。在留学法国期间,他初次接触到了电影;后来在苏联,他又看到了十月革命后新兴的红色电影。电影的迷人魅力和强烈感染力,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青年周恩来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拜访了当时许多中共领导人。他还带来了一架16毫米的电影摄影机,在这里,斯诺拍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珍贵的影像记录。后来在北京燕京大学公开放映引起轰动,这也是周恩来首次走上银幕。

抗日战争爆发后,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来华拍摄纪录片。在周恩来的引荐下,他秘密前往八路军办事处,将周恩来等人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景收录在他的著名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的抗战,周恩来的形象也首次传播到了国外。

伊文思还准备前往延安拍摄电影,却因为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监视而无法成行。后来,他将一架35毫米摄影机和3盒胶片赠送给了八路军。

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伊文思

为了组建人民的电影队伍,1938年,周恩来派袁牧之到香港购买了一架16毫米摄影机和胶片。后来,这些电影器材被袁牧之和吴印咸带到了延安,加上伊文思赠送的设备,于1938年秋,在延安成立了电影团。电影团成立后,立马着手拍摄了纪录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生气勃勃的面貌和八路军的战斗生活的纪录片—《延安和八路军》,正式开创了人民电影事业。后来,他们还拍摄了《南泥湾》、《纪念白求恩》、《延安生活散记》等纪录电影,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放映,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周恩来与邓颖超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意外摔伤右臂,因为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治疗一个多月效果仍然不明显,不得已赴苏联进行治疗。在治疗臂伤的间隙,他在苏联学会了电影放映技术。

1940年春,在治好臂伤以后,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了延安,并带回来了共产国际捐赠的一架电影放映机和三部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和《夏伯阳》。那时延安还没什么人会放电影,而苏联电影又是俄语对白,所以每天晚上都是周恩来亲自给大家放映并解说。

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当时,周恩来正准备去重庆主持工作,中央每天开会,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仍坚持每天晚上去放电影。同时一边放映,一边训练放映员。由于要看电影的人很多,而放映机只有一部,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上电影,周恩来决定巡回放映。

那些日子里,周恩来今天杨家岭,明天王家坪,以后又来到兰家坪、枣园......当时不管路远路近,会议早散晚散,周恩来一直坚持放映下去。有时人们在露天地里支好银幕,架好放映机,等着周恩来,有时等到很晚也不愿离去。就这样,一直到周恩来去重庆为止,放映员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每逢重大的国内活动或国际会议,都有电影工作者进行拍摄记录。周恩来对新闻纪录电影的工作也格外关注,亲自过问,严格要求。195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负责新闻纪录片的摄制。

周恩来曾说过: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电影是最重要的武器。

延安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周恩来   延安   陕甘宁边区   燕京大学   南泥湾   枣园   苏联   放映机   文思   摄影机   列宁   重庆   纪录片   纪录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