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推荐指数:★★★★

悬疑指数:★

视觉指数:★★★★★

剧情指数:★★★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2002年的经典动作电影《撕裂的末日》。

有个词叫做“枪斗术”,可能你并没有听说过,但是却很可能已经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看到过。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当你见到有人在电影里,明明拿着远程攻击的武器,却一定要与人展开近距离的搏杀,那你很有可能看到的,就是枪斗术。

这种把现代武器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动作形式,标新立异,爽快刺激,的确在视觉效果上要比传统打斗更胜一筹。

而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正是这种动作形式的鼻祖——《撕裂的末日》。


当然,除了经典的“枪斗术”,我还想聊一下的是这部电影想借助动作场面表达的思想内核。

事实上,《撕裂的末日》这部电影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是一部被动作场面喧宾夺主的电影,是一部值得被复盘的经典电影。


枪斗术

有人讲,这不就是王者里马可波罗开大招吗,你别说,还真的有点像,估计要是把王者荣耀拍成电影,马克应该就差不多是《撕裂的末日》里的样子。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电影中,所有的"教士"都要勤加习练这种"枪斗术"。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顾名思义,这种战斗技术是把枪和武术结合在一起。枪斗术讲求的是“稳准狠”。稳是指下盘要够稳,用最小的动作幅度,躲开最多的子弹;准是指枪法要够准,近距离射击要么不开枪,开枪就必须枪枪命中;狠是指出手要狠,无论是用枪械还是用拳脚,招招都是索命技。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枪斗术看上去有点类似《黑客帝国》中的打斗场面,但又更接近真实。因为《黑客帝国》是纯粹的科幻片,打斗场面可以极度夸张,因为他们是在电子世界里打斗。但此片的打斗可以说既展现出《黑客帝国》中的优点又更具科学地提出了新的武术观念,即“概率统计”。

当一名教士在面临多名敌人时,他们将对敌人的位置进行统计,然后估算出从每个方向将会射来子弹的概率,再进行闪躲,同时又对每个位置出现敌人的概率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射击。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所以,当你看到一名教士躲过了数人的子弹,那不是因为他反应快,而是他提前计算的结果.这也是贝尔一定会先观察对手站立位置和枪械位置的原因。


片中对枪斗术,还有一段专门的说明。实战数据表明,枪斗术能使教士的战斗力提高120%.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这也难怪"教士"会那么少,而且都要从小训练,因为他们不仅要学习武术,还要学习数理化.可谓难上加难。

枪斗术的基本设定就是这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盘一下电影里经典的枪斗术场面。


第一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贝尔一个箭步跃入满是反叛军的黑暗房间,他让队友把外面的灯熄灭,然后进入了长达15秒钟的黑屏时间。你可以理解为是贝尔在感知计算敌人位置的技能吟唱时间,敌人越多,吟唱时间可能也就越长。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等再次听到枪声,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贝尔的杀戮时刻。在闪烁的枪火下,贝尔的形象若隐若现,他几乎全程都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却不可思议的全歼了躲在暗处的敌人。仿佛他早就计算好了最不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这让我想到了儿时街机房里玩的飞机游戏,比如彩京的1945系列,还有CAVE的怒首领蜂系列。高手总是能在子弹丛中穿梭自如,巧取豪夺,而轮到自己时,便是一顿手忙脚乱,早早就香消玉殒。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我问高手你是怎么做到的。高手跟我说的话,充满了哲理。他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子弹,一种是打的到你的,一种是打不到你的。

我听完一愣,他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悟了很久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玩飞机游戏的时候,你会看到满屏满屏的子弹,但当中并不是所有子弹都会击中你的飞机,哪怕你在一个地方站着不动,其实大部分的子弹根本是打不到你的。不得不承认,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撞上了敌人的子弹。

所以对高手来说,看穿子弹的规律,然后躲过致命的子弹,就可以了。

学废了以后,我再次进入一局飞机游戏,果然,原来我总是死在第二关,现在。我终于止步了第三关。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懂得道理很重要,把道理转化为实践,也很重要。



第二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是贝尔在准备放生宠物狗的时候,被教会组织的士兵堵在了路上。

敌人从反叛军变成了教会组织的士兵。贝尔被迫无奈,只能出手。他的动作幅度并不大,尤其脚下,几乎没有什么位移。但他拿着枪的一双手绝对没有闲着,变换着各种角度,瞄准敌人的要害部位。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同时他的身法矫健,每一次闪避都能躲过子弹的追杀,如此近的距离下,却让敌人屡屡放出空枪。和贝尔的敏捷身手相比,他的对手仿佛静止了一般,毫无招架之力。

我的理解是,贝尔也进入了类似《黑客帝国》里的子弹时间,时间的比例尺被调慢以后,主人公超快的速度看上去变成了普通的常规速度,而周围的世界全都慢了一下,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士兵全各个都成呆若木鸡的状态。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最后贝尔以一个腾空动作收尾,虽然威亚感十足,但还是很帅的。


第三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是贝尔良心发现以后,在反叛军的窝点放走反叛军而与教会组织开打。同样是被团团围住,同样是面对一群教会的头盔男。

贝尔依旧用敏捷的身姿在子弹和敌人之间游刃有余地闪转腾挪,不过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贝尔枪里的子弹不知为何被打光了,所以他按下了手枪上的特殊按钮,从枪把子底下伸出几颗钉子,在钉子的锤击之下,敌人的摩托车头盔如豆腐一般被砸得稀烂。贝尔直接用枪把子就搞定了教会士兵。可谓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第四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贝尔换上一身白衣,前往教会的核心区域面见神父。但他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陷阱。反派死于话多,在这里也没有免俗,教会组织贴心地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地清清楚楚。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龙潭虎穴之下,贝尔大喝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从袖管里抄出两把自动手枪,把房间里的人全都秒杀了。

大家在看爽片的时候,往往不能太在意一些细节。比如教会明明对贝尔搜身,要求其交出武器,但贝尔却能轻而易举地掏出武器,还有一梭又一梭的弹夹。如此草率的安保措施,不知道是教会根本没把贝尔放在眼里,还是组织内的蛀虫终于暴露出了自己腐化的本性。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第五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是经典的走廊战。这应该也是本片中贝尔脚下位移幅度最大的一次了。

只见两行黑衣卫士,于走廊两侧,手持冲锋枪整齐划一地站立。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贝尔身上的白衣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绝无看成自己人的可能。

但是贝尔出场的一瞬间,教会士兵全都只是行注目礼而已。仿佛他们真的在接待参见神父的贵宾。


而贝尔下一步的操作,也是让我始料未及。只见他朝走廊中间扔出两颗手雷,但是手雷没有炸,黑衣卫士也是被吓得不轻,差点以为是贝尔扔过来的香烟。但贝尔扔过去的东西,不是手雷,也不是香烟,而是两梭弹夹。这两梭弹夹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满足动作导演自以为很酷的虚荣心吧。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抛开这两梭弹夹,贝尔一边冲锋一边射杀走廊两边敌人的动作戏,还是相当酷的。他顺手解决两个,反手解决两个,再顺手解决两个,再反手解决两个。中间穿插了填充弹药的动作以后,简单的重复也似乎有了灵魂。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一直等他靠近弹夹的位置,贝尔一个前滚翻顺势装上扔在地上的两梭弹夹,然后起身一个马克菠萝的大招清场,结束战斗。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目测整个过程,可能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因为士兵们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倒地。


第六场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也是最后一场枪斗术,是贝尔与神父的一对一solo战。前面其实还有两场战斗,但因为是武士刀的对决,而且贝尔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我也就不再赘述啦。

还是多聊聊这场最终决战。

贝尔最后的对手,是身为副主席,实为神父的最终反派。之前的一场戏曾经描写过副主席是训练新教士学习“枪斗术”的教官。所以他对“枪斗术”的理解应该不在贝尔之下。


两人刚开始交手时,果然打了个不分上下。每次开枪射击,都被对方成功招架或闪避。


两人都太熟悉“枪斗术”,也太熟悉对方的招数,因此就如同在和自己过招一般。长此以往,一场技术的比拼就将演变为耐力的比拼。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不过贝尔并不答应,他首先变招,打了神父一个措手不及。用了肖恩宾说过的话,回敬给了神父,并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也捍卫了自己在教会中第一打手的位置。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以上就是在媒体平台上被反复引用转载的枪斗术场面,《撕裂的末日》也是因为动作戏太过抢眼,真正的精神内核反而被人所忽略。

接下来我们抛开动作戏的成分,来深度解析这部电影的内核。


反乌托邦

利比亚,一座从战后迅速崛起的奇迹之城,在城外生灵涂炭,一片焦土的时候,城内的利比亚却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

在耶和华教会的治理下,这里高楼林立,科技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最重要的,这里没有战争。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不存在的地方”。它的出处,来自于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乌托邦》,书的全名很有意思,叫《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演变,乌托邦成为了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理想社会的代名词。

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世外桃源。



而反乌托邦,则是理想社会的反面。

反乌托邦社会,表面上科技发达,充满和平,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但本质上却是一个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空中楼阁,内部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是一个令人更加绝望的未来。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反乌托邦主义的作品很多,最为著名的有,英国人赫胥黎所著的《美丽新世界》,英国人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以及《1984》。


很多人将《撕裂的末日》跟《1984》联想到一起。

如果你看过《1984》的故事,再看《撕裂的末日》,你也会非常有感触。因为他们是颇有相似之处的两个乌托邦世界,以及反乌托邦的故事。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1984》描绘的,同样是一个极权主义的乌托邦。

1984年,世界上的国家已经减少到三个。大洋国、欧亚细亚和东亚细亚,小说从大洋国展开叙事。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型,位于顶端的老大哥全知全能,但从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户内户外却到处张贴。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着臣民。《撕裂的末日》与其如出一辙。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老大哥的下面是以他为领袖的内层党,占全国人口的2%,再往下是外层党,底层是普通群众,占大约85%的人口。

《撕裂的末日》也有类似的人口结构。


但《撕裂的末日》和《1984》中的乌托邦所秉持的信念不尽相同,《撕裂的末日》的价值观是摒弃人类的情感保证物种的延续。在《1984》的价值观里:“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


《1984》的组织架构里有四个部门:富裕部、和平部、仁爱部和真理部。富裕部使人挨饿,和平部主管战争,仁爱部对群众实行严密的思想控制,而真理部负责造谣。


小说的主人公温斯顿就是真理部中负责篡改历史的一个小人物。他在这种劳动中对极权产生了厌恶情绪,厌恶控制,厌恶泯灭个性的监控体系;女主角朱丽娅也是外层党成员之一,出于共同的厌恶,他们相爱了。爱情挽救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成为他们反抗体制的内在动力。

最后“组织”发现了他们的行为,他们双双被捕入狱,在狱中被洗脑。最后他们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出卖了爱人,心中仅存的一点人性的光辉,也彻底被体制的黑暗所吞没。


而在《撕裂的末日》塑造的乌托邦里,又是另外一副图景。人们从出生之日起开始接受持续而高强度的洗脑教育,他们从小被告知,之前人类的一切屠戮与罪恶,都是因为情感的存在,历史藉此需要被一条线索精致地串联起来,各类划时代的事件都被扭曲了原来的意义,作为任人把玩的珍珠肆意拼凑,真相和正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拥有权力来宣布真相和正义。


在这个由高耸的银灰色充满质感,但散发出凌厉冰冷气息的建筑群构成的美丽新世界里,人类显得微不足道,纪律和服从被强制植入他们的后天意识中。

在一定的药物作用下,人们放弃了感觉的能力,整日如行尸走肉一般在街道上匀速行进。


在教会的眼里,不仅人们不应该拥有情感,甚至任何可能引发人类情感的东西都不被允许。叶茨的诗,蒙拉丽莎的画,贝多芬的交响乐,这些人类智慧的精华,却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糟粕,被置于地下践踏。因为他们是间接引发战争的导火索,因为他们是人类情绪波动的源泉。


有三个场景特别引起我的感触。

一个是贝尔从睡梦中惊醒,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贝尔平时居住的房间,是用不透明的纸与外界隔离的,在没有打抑制剂的情况下,贝尔扒开了这层窗户纸,看到外面的阳光,雨水,彩虹,城市之间的奇妙组合。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激烈的化学反应在贝尔的身体里炸开,有一种未曾拥有过的东西涌上贝尔的心头,这种东西,叫做感觉。

贝尔赶忙找到抑制剂要往自己身体里注射,而此时镜子里,贝尔看到拿着抑制剂的自己,根本就是一个标准的自杀手势。



另一幕,是贝尔进入一个抵抗者的地下室,那里陈放着满屋子的艺术品 ,还有一座唱片机,当他无意中拨动唱针,贝多芬的交响曲划破了空气,贝尔从来没有表情的脸开始扭曲,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他第一次知道音乐这种东西越过耳膜的防线以后,可以如此轻易地钻进人的心里。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第三幕是贝尔翻看自己妻子被判处死刑时的影像资料。屏幕中的自己,面对即将与自己诀别的妻子,脸上,竟然毫无表情。贝尔瘫坐在椅子上,不敢相信,屏幕里那张冰冷面孔的主人,就是他自己。

贝尔深刻认识到了女情感犯告诉自己的话,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事实证明,教会的步步算计,果然都很有道理的,因为人类的感情,是比所有东西都要强大的武器。

教会组织也如自己预料的那样,最终被人类的感情,彻底打败。



与灵笼的关系

《撕裂的末日》其实我很早就看过,但最近又重新拾起,却是因为一部非常火爆的国漫——《灵笼》。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我不知道《灵笼》是否曾经从《撕裂的末日》中汲取过灵感,但两者的某些设定确实是出奇的相似。


人类的情感,成为了阻碍人类生存的绊脚石。

而一股宗教势力,则成为了人类名义上的救世主。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撕裂的末日》里的耶和华,《灵笼》里的光影之主,末世中的生存之道,仿佛总是教导人们要放弃人性,追寻神性。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所谓的神性,到头来啥也不是,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性而已。

就像最后神父坦白说,自己其实一直拥有感情。


我相信他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说谎。如果没有感情,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



片名Equilibrium的含义

电影的中文名称叫做《撕裂的末日》。其实我还是有一些诧异的。这个名字既不符合英文直译的意思,也不符合电影的情节。

英文片名Equilibrium,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均衡,或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光看这个直译的话,其实和剧情的关联性还是蛮大的。对人来说,太过于感情用事,或者完全不讲情面,都不是最终的答案。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战争也许跟人的情绪确实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没有感情,并不意味着没有纷争的存在。


平衡,是自然调和的最佳决定。而既拥有无情者的绝技,又拥有普通人的感情,则似乎让贝尔拥有了保持平衡的能力,成为了脚踏两条船的关键先生。


而电影中的Equilibrium,本意其实是那栋整日播放神父视频,人来人往的大楼。如果不小心弄丢了“情感抑制剂”,就必须到这栋楼里办理登记和补领。

人们称这栋楼为平衡中心。在利比亚,抑制剂就是和平的调节剂。

但很显然,这样调节出来的和平,并没有给人们创造出一个美丽的乌托邦。至少,不是所有人的乌托邦。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影片最后,教会被推翻,感情派势必将成为新王朝的主流。那么,和平是否就会随之而来呢?

未必,和平的药方其实写在了电影的英文片名里——平衡的能力。

也写在了肖恩宾死前念出的那首叶茨的诗歌里——

“你总是知道,而我孑然一身

徒留我的梦想在你脚下展开梦想之翼

轻轻地踩着步伐

因为你踩在我的梦想之翼上”


如果有人站立于我梦想的翅膀之上,我必将其掀翻在地。

「推荐」《撕裂的末日》没有感情,呼吸只是时间的钟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利比亚   乌托邦   末日   贝尔   弹夹   钟摆   抑制剂   神父   教士   子弹   教会   敌人   呼吸   感情   人类   位置   动作   时间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