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推荐指数:★★★★★

悬疑指数:★

视觉指数:★★★

剧情指数:★★★★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1962年的经典老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1963年举行的第35届奥斯卡颁奖季上,《阿拉伯的劳伦斯》一举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大奖,男主,男配,编剧,也纷纷获得奥斯卡的提名。绝对是那一个颁奖季上的最大赢家。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阿拉伯的劳伦斯》电影的存在,但如果不是因为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我可能并不会对它产生太多观看的欲望。毕竟电影的年代太过久远,而且是我并不特别热衷的战争题材。

不过雷导在异形系列里向《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致敬,引起了我的兴趣,后知后觉的我这才发现,普罗米修斯里的经典台词——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伟大的事情都有渺小的开端。原来就是出自《阿拉伯的劳伦斯》。而异形中的仿生人大卫,也特别喜欢模仿劳伦斯,梳着他的发型,说着他的俏皮话——The trick,William Potter,is not minding that it hurts。威廉波特,秘诀就是不要在乎会痛。在《普罗米修斯》病毒短片——维兰德的演讲中,维兰德引经据典,也用到了这个典故。足见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对《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喜爱。如果你同时看过这两部电影,你会发现,英国人劳伦斯和仿生人大卫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所以这一期节目算是一个科幻小迷弟,在科幻大师引导下的,对战争电影复盘的一次尝试。如果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您在节目互动区给我留言探讨,帮助我进步。


关于片长

60年代的许多电影是分上下半场的,开头和中间,还专门设有进场和休息的时间。

所以当你好不容易找到资源来欣赏这部巨作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开场长达三分钟的黑屏给劝退了。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之所以要设置中场休息的时间,原因也非常明显,因为电影足足有四个多小时。所以片长可能才是真正劝退许多影迷的关键因素。

在短视频横行的年代,即便电影再优秀,巨长的篇幅也会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一旦习惯了信息炸弹的快速迭代,静下心来看一部慢节奏的老电影,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力荐各位去看一下《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电影的,领略一下六十年代精雕细琢的经典电影。如果实在没时间看,那来听老片复盘也不失为一种替代方案。


真实的历史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

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先剔除艺术的粉饰,来聊一聊历史的真相。

《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故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利益的大战,奥斯曼帝国当时和奥匈帝国是一个阵营,相对的,英国和沙俄是一个阵营。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战前,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沙俄为了印度洋和黑海的出口和土耳其战斗了很多年,土耳其则为了深入欧洲大陆,和德国合作希望建立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铁路,还有汉志铁路(就是电影中劳伦斯抢火车的铁路)。这些链接德国和土耳其内部的铁路都深深伤害了英法的利益。每一项都是开战的理由。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开战以后,中东战场的英国人在埃及被土耳其人打得喘不过来气,为了从内部瓦解土耳其,英国人希望能让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发动进攻。当然,英国人根本没想过要帮助阿拉伯人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策动阿拉伯人的难点在于,阿拉伯的贝都因人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刚开始,英国人对这个战术其实并没有抱过太大的希望,所以只是小打小闹地派了一个普通的英军中尉——劳伦斯,尝试去策动阿拉伯的势力。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英军中尉,竟然利用哈希姆家族的野心和阿拉伯民族独立的诉求,提出了建立大阿拉伯帝国的战略思想,成功打动了自称为阿拉伯国王的哈希姆家族的谢里夫 侯赛因 阿里。而谢里夫的儿子,就是电影中的费萨尔王子。后面发生的事情基本和电影的剧情一致。在劳伦斯的帮助下,阿拉伯人成功攻占了阿卡巴和大马士革,将土耳其人彻底赶出了阿拉伯半岛。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然后,就是电影没有讲到的历史了。在大马士革召开的叙利亚大国家议会上,谢里夫的大儿子取代了谢里夫成为汉志国国王,二儿子阿伯杜拉当成为约旦国王,三儿子费萨尔王子成为叙利亚国王。

阿拉伯世界似乎看到了解放的曙光,但这曙光,很快就被分赃的巴黎和会无耻地扯碎。巴黎和会签下的条约是这样定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原属奥斯曼的阿拉伯和伊拉克地区割让给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

就这样,阿拉伯被肢解了,分给了英法两国,法国得到了叙利亚,叙利亚国王费萨尔成为了没有土地的国王。

后来英国管理下的伊拉克一直不断发生冲突,英国人忍无可忍,决定建立君主制,所以又找回了费萨尔,由于费萨尔来自哈希姆家族的正统性,伊拉克人很是受用。于是费萨尔成为了伊拉克国王。费萨尔去世以后,他的王位传给了儿子。直到1958年,伊拉克发动政变推翻了王朝,建立了民主政体。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另一边,沙特家族的内志王国吞并了汉志王国,把哈希姆家族赶出了麦加。合并了汉志王国和内志王国,并以沙特家族的姓氏,命名了新的国名——沙特阿拉伯。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曾经叱咤风云的哈希姆家族,只有在外约旦过得还算不错,一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但是后来以色列建国,外约旦的领土又退回了约旦河以东。一直稳定到现在。为了纪念丢失了故土和强调自己哈希姆家族的正统性,改称为了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以上,就是缩略版的阿拉伯近代史。作为电影历史背景的一个补充。


历史上真实的劳伦斯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阿拉伯的劳伦斯》改编自劳伦斯的原型人物——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也就是TE劳伦斯的回忆录——《智慧七柱》。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1960年,编剧迈克尔·威尔逊说服了劳伦斯的兄弟将《智慧七柱》的电影改编权卖给制片人萨姆·斯皮格尔。

影片剧本由迈克尔·威尔逊、罗伯特·鲍特共同创作。编剧采用“整体真实、细节虚构”的手法,以《智慧七柱》为蓝本,由导演大卫 里恩拍出了惊世骇俗的巨作《阿拉伯的劳伦斯》。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电影中的劳伦斯徒劳地为阿拉伯人的自由理想而努力,最终却失败于阿拉伯人内部的不团结,和列强国的政治角力。镜头中恢弘而苍茫的大漠戈壁,配合主演彼得·奥图尔的蓝色忧郁眼神,进一步把劳伦斯打造成传奇的悲剧英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但是,真实劳伦斯的形象,究竟是不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呢?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完全是。

对后人来说,真实的劳伦斯是一个谜,不但在电影和自传中有很大差异,在同时代曾和其有过交集的人描述中也说法不一,在自传《智慧七柱》中,劳伦斯的说法,甚至和他自己在其他场合的说法也互相冲突。


我只能尽可能在前人的典籍中搜索关于劳伦斯的一些碎片,拼凑出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劳伦斯,也欢迎您留言来进行更多的补充。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1888年8月16日,出生在威尔士的特雷马多格,和电影里高大帅气的形象有所不同,劳伦斯的实际身高只有1米65。但是他真的非常勇于向自己的潜能发出挑战: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在寒冬进行越野训练,训练骑车直至累倒在路边。通过这种自虐式的锻炼,劳伦斯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吃苦的耐劳精神,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幼年的劳伦斯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成年的劳伦斯

劳伦斯的父亲曾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贵族,可是却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并和情人萨拉·琼纳私奔,留下了劳伦斯和其他三个孩子。由于劳伦斯的母亲是未婚生子,所以他一直羞于自己的私生子身份,这也许便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劳伦斯(右侧)与同学在一起


劳伦斯于1907年入学了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现代史,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考古学研究。18岁的他骑自行车游历了整个法国,对英法百年战争时代的古堡进行了深刻的考察,19岁的劳伦斯获得了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每年50英镑的奖学金,大学时期,劳伦斯独自前往中东地区,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境内的十字军古堡遗迹,并且都写入了他的毕业论文《12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这篇论文即使在牛津也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论文。毕业以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考古学家,而凭借他在大学时期就在中东活动,十分了解那里的情况,1914年,劳伦斯加入了军队后,他作为情报官员被派往开罗工作。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1914年,奥斯曼帝国作为德国人的盟友宣布参加战争,这一下整个中东战区发生了混乱,奥斯曼帝国以全世界穆斯林领袖的名义,对协约国进行圣战。

英国驻扎的中东地区的部队并不适应在当地作战,经常在与奥斯曼帝国交锋时损失惨重,当时的英国人在中东地区举步维艰。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英军的正规部队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上了遭遇战的时候,一场激战下来英军有3000战士阵亡,反观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才只有1000人左右的伤亡。这个时候英国人意识到,在中东地区的作战并不利于他们的正规部队。于是英国政府下令决定转而扶持谢里夫 侯赛因,以支持阿拉伯独立为由,来促使阿拉伯人参加战斗。

两个不同的部队需要一个中间人担当枢纽,而这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劳伦斯,一个真正改变了中东战况的人物。劳伦斯是众多热爱阿拉伯文化的英国人之一,他为了能够融入阿拉伯还换上了阿拉伯披风和头巾。为了让阿拉伯能够独立,一位重要而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麦加的谢里夫之子,费萨尔王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王子在劳伦斯的鼓励之下,宣布让阿拉伯独立,并且进行了大起义,阿拉伯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的长久的统治,并且劳伦斯带着王子到各个部落去游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劳伦斯本人也留下来帮助阿拉伯人民进行战斗。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虽然,在中东击败奥斯曼帝国军,主要是英国正规军的功劳,但是阿拉伯游击队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负责扰乱和牵制敌人。而这支阿拉伯游击队就是由劳伦斯和王子组成,虽然他们有英国的武器支持,但是部队整体的装备,比起德国的盟友——奥斯曼帝国来说,还是相当落后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但是,被称为游击战之父的劳伦斯,利用他丰富的学识和知识,发挥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华。带领着阿拉伯的战士们避开了和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正面冲突,利用散兵的优势,分散行动,互相配合,给敌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在一次遭遇战中,劳伦斯带领的部队侦察到在前方驻扎的敌军,敌军的兵力是劳伦斯部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劳伦斯利用游击战术突袭了奥斯曼帝国军,面对突如其来的阿拉伯游击队的攻击,奥斯曼军队全军慌张起来,甚至有些士兵都忘记如何射击。结果也不出所料,劳伦斯的游击队全歼奥斯曼帝国军1700多人,而自己的队伍只阵亡了2个人。这就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阿卡巴之战。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劳伦斯一战成名后,凡是劳伦斯的部队都成为了当时奥斯曼帝国军内心最大的恐惧,甚至奥斯曼的军中,士兵们还在谣传,沙漠里住着一批沙之战士,来无影去无踪,从黄沙中突然出现,将人杀死,然后又从黄沙中消失,没有一丝痕迹。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就这样,劳伦斯的威名越传越远,成为了当时中东的大英雄,新闻记者也跑去采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作家B.H.利德尔·哈特将他的朋友劳伦斯写得十分正面,美其名曰“第一个非常规战争的科学理论”的开创者。


但是劳伦斯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在军事上大获全胜的同时,想要在政治上成立一个属于大英帝国的独立阿拉伯国家,但这一努力却完全失败了。

劳伦斯在作战时都会身着阿拉伯长袍,部分是出于生活需要,更多则是因为他讨厌正式制服及其所代表的东西。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作为顾问和翻译出席巴黎和会时,劳伦斯身穿英军制服,却头戴阿拉伯头巾,这一着装表明了他深思熟虑的政治观点。1916年,英法为了秘密瓜分中东签署了《赛克斯-皮克协定》,劳伦斯知道此事以后深感愤怒,协定中,英法两国彻底肢解瓜分了阿拉伯,这个安排使得阿拉伯的独立事业完全泡了汤。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战争结束后,劳伦斯美名与财富双丰收,按理来说应该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阿拉伯无法独立,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痛,战后他不停地撮合阿拉伯和英法的谈判,而英国和法国政府的野心,让劳伦斯政治主张难以得到践行,并且他昔日的战友——费萨尔王子,也不愿意在凡赛尔合约上签字,劳伦斯只能无奈放弃,甩手不管了。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费萨尔王子(前排)与劳伦斯(中排右二)摄於1919年巴黎和会

由于他在一战中的英勇作为,政府授予他“特殊贡献”勋章。但他拒绝接受英王乔治五世要亲手给他佩戴的大英帝国骑士爵位,因为他称自己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后来,好奇心旺盛的劳伦斯在家中闲不住,偷偷跑到英国皇家空军,换了名字去当兵,但是被一些不良媒体认了出来,此后大肆宣扬劳伦斯在空军部队中,给当地带来极大的动荡,甚至还影响到了部队的正常运作。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劳伦斯没有办法,只能又换一个名字去当装甲兵,但是他发现装甲兵太累了,最后还是以真实名字去了空军部队。可最终还是无法平息动荡,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一些暴恐事件,这一切的事故原因,还会被那些不良媒体归结到劳伦斯的身上。最终,迫于压力,劳伦斯只能躲着媒体回到家中写书,才有了后来的,《智慧七柱》。


正当一切正趋于平和时,意外却发生了,1935年,劳伦斯骑着摩托去送书稿,正当加速通过一个小山坡时,前方发现了有两个骑自行车的小孩,为了躲避这两个孩子,他将摩托车身一横,急踩了刹车,可是摩托车失去了重心,在路上打转,虽然躲过了那两个小孩,但是劳伦斯也摔了出去,头部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没过几天就离开了人间,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正所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一盔一带的政策,还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在劳伦斯的葬礼上,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前来哀悼,他说:“在我眼中,劳伦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其他地方,我难以找到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我担心,不管我们多么需要,像他这样的人,都永远不会再有了”。


劳伦斯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沉默寡言,不擅交际,甚者看上去有些羞涩腼腆,却又有着极度争强好胜之心。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在恶劣的沙漠自然环境下,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更能忍受残酷的环境,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性。

他一方面能做到超乎寻常的理智,简直到了冷酷无情的程度,例如当得知自己的弟弟战死沙场,劳伦斯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我们有义务隐藏任何会让人难过的感情,如果做出悲痛欲绝的姿态,肯定会影响他人”;另一方面,他似乎又有着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同情他人的苦难。在残酷的战争中,他收集大衣,只为了让受伤濒死的敌人舒服一点。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在政治态度上,劳伦斯也极具两面性。劳伦斯为了阿拉伯人的利益,顶着被控叛国罪的风险,向阿拉伯起义军领袖——费萨尔王子透露英法密约《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内容,但同时,劳伦斯也并不是为了阿拉伯人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有着强烈的个人野心, 希望建立一番自己的不朽功业。为了达到目的,他对于来自上级的命令,经常置若罔闻,自行其是,他不惜通过扭曲事实来达成目标,他在自传中塑造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有着诸多差异,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如果您想更多地去了解劳伦斯这个人物,有一本书我推荐您可以去看,叫做《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可谓是除了电影之外,人们了解劳伦斯的最广泛的途径。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这部著作,为劳伦斯和那段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劳伦斯的复杂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书作者斯科特·安德森说:“历史是可塑的,人们愿意相信什么是真相,什么就是真相”,这样说,似乎像是为他自己的信口开河寻找理由,但历史学家做的,难道不就是这样的事情吗?不管我们从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历史学家的著作不会像教科书一样有标准答案,所有承诺提供给你唯一真理的历史学家都是可疑的,假如他不是抹去了什么,就是涂改了什么。书中的劳伦斯如果看上去令读者感觉矛盾重重,那也许才更接近一个真实的人。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电影的片名

电影的片名叫阿拉伯的劳伦斯,我们也复盘了,历史上的阿拉伯和历史上的劳伦斯。无论是阿拉伯,还是劳伦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就是矛盾和割裂。


一个矛盾割裂的人,想要帮助一个矛盾割裂的国家,完成独立,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电影从出现第一个阿拉伯人起,就一直在明示或者暗示这一点。沙漠之中,对阿拉伯人最致命的,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同样肤色,同样民族的,阿拉伯人。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正如电影所说,伟大的事情拥有渺小的开端。那么相对的,千里之堤,也可以毁于蚁穴。当时的阿拉伯无论是国土还是人口,都远远超过了英国,但结果就是天然的优势被阿拉伯的涣散和内斗全都消耗殆尽,甚至成为了劣势。

劳伦斯虽然可以迎合阿拉伯人,引导阿拉伯人,甚至成为阿拉伯人。但是阿拉伯民族依然还是阿拉伯民族,不会因为一个白人的出现而就此翻篇。

到头来,阿拉伯并没有成为劳伦斯的阿拉伯,劳伦斯也并没有成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他们之间可以有机结合,但是无法完全统一。尽管劳伦斯自己非常希望,但他毕竟不是神,他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在大马士革的谈判桌上,沙漠里呼风唤雨的劳伦斯,站在一旁就像一个摆设,费萨尔王子说,这里不需要战士了,我们在讨价还价,那是老头子的工作。战争的本质就是年轻人的本质,对未来的勇气和希望。老人则维持和平,和平的罪行是老人的罪行,不信任跟戒心,一定是这样的。

然后,劳伦斯退出了谈判桌,退出了大马士革,退出了中东地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这样的结局,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有些唏嘘。心之所想,未必,就能够成为目之所及。

但是即便如此,劳伦斯依旧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电影的第一幕,也是劳伦斯人生的最后一幕,他跨在飞驰的摩托之上,洒脱而义无反顾地朝着前方。年轻的本质,就是对未来的勇气和希望,不相信,所谓的命中注定。

劳伦斯没有创造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但是他创造了阿拉伯土地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认为《阿拉伯的劳伦斯》值得每一位创业者来观看,创业的路上,前途未必是光明的,甚至已经充满了肉眼可见的险阻。但是,为了心之所想,值得我们付出自己的全心全意,奇迹,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推荐」《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劳伦斯   阿拉伯   大马士革   奥斯曼   英法   中东地区   约旦   叙利亚   中东   阿拉伯人   帝国   英国   英国人   部队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