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周末聚餐的时候,朋友们都带着自家的孩子一起来玩。


席上,妞妞妈妈说,3岁的妞妞最近特别任性,每天都不肯吃饭只想喝奶,自己实在没有办法了。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刚开始都在讨论如何让妞妞好好吃饭,后来却逐渐转变成评价自家孩子的糟心行为。


其中一个朋友因为孩子总不愿意跟其他大人打招呼,当面说孩子“胆小”、“害羞”,孩子听到之后明显更加不愿意开口。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实际上,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预想的方式生活时,就用“任性”、“胆小”、“小懒虫”等标签来刺激孩子,反而容易掩盖孩子的真实需求。


如此一来,父母会失去与孩子深入交流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喜好不同,家长着急给孩子贴上标签,可能会局限孩子的发展,甚至可能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01 不经意的负面标签,

让孩子陷入谷底


电影《我们都是这样长大》中,教师用红扣子奖励孩子,用黑扣子惩罚孩子,使得孩子因为红扣子所标榜的“好学生”而荣耀,因为黑扣子所标榜的“坏学生”而自弃。


电影中的老师后来意识到“扣子制度”对孩子自尊的影响,最终选择取消这个制度。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自我认知常常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会朝着我们所谓的好、坏学生的方向前进。


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负面标签只会让孩子往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完全指望孩子能够自发地进行改正。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群晓因为阅读障碍,写作业时间长,被同学嘲笑笨,这成为他长期悲观情绪的来源。


而另一个主人公若汐也因为阅读障碍而跟不上学校进度,被贴上“笨”的标签,甚至差点被退学。


最后,在家人的温暖和帮助下,她终于意识到世界和人的不完美,撕去了自己身上“笨”的标签。


不经意的负面标签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若不及时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孩子可能会陷入绝望。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养育指南:心理学家给父母的12条建议》这本书中提到,拥有固定思维的学生认为她们的基本能力、智力、天赋都是固定不变的。


从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相当于让孩子被动地陷入固定思维,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无法改变,这种思维将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02 盲目贴正面标签,

也容易好心办了坏事


孩子爸爸很喜欢去夸奖自己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常跟她说:“你很聪明,很优秀。”


但侄女却常跟我们说自己压力很大,一旦一次考试考不好,就显得自己没那么聪明了。


当孩子们总听到类似“你很聪明”之类的表扬时,他们常希望自己变得更聪明一点,而不是更努力一点。


一旦他们达不到这个标签赋予他们的期望时,他们的自我认知就会受到影响。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此外,贴正面标签常常不是为了表扬一个人,而是鼓励一个人往某个方向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走样。


朋友的女儿悠悠小时候运动比较好,父母一直称呼她为“运动健将”,帮她报名各种体育培训,但悠悠总是抗拒参加,对运动也越发抗拒。


直到过了很久,大家才知道比起运动,悠悠更喜欢在家里做手工活。


一个正面标签有时候确实会鼓励孩子往前走,但很多标签都是成年人对孩子个性的想象,甚至可能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道路,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03 防止不当标签伤害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做?


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外界贴上标签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再去改变他的想法就比较困难。


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天赋和潜力,给孩子贴标签时要慎之又慎,其中最可怕的是给他们贴上错误的标签,会让他们身心受损。


具体怎么做,有以下几点建议:


1、控制情绪,避免给孩子给贴错误标签


对孩子来说影响最大的一些标签莫过于“懒惰”、“粗心大意”、“笨”、“拖延症”、“黏人”、“不负责任”、“固执”、“难伺候”等。


比如当孩子面对别人打招呼却不回应时,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不礼貌”或者“害羞”的标签。


虽然贴标签似乎可以让家长从当下的尴尬中走出来,但却会让孩子越发害羞。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使用负面标签一定要慎重,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大人的评价。


2、就事论事,调整问题解决方案


给孩子贴标签是很多父母描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现象的常用方式,比如没听大人话的孩子就被贴上“固执”的标签。


这些概念化的标签会抹去很多事实细节,强化他人对孩子的印象,孩子久而久之真的可能会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样。


面对孩子不听大人的话的情况,父母要仔细去回想:


孩子究竟在怎样的情景下不听大人的话,为什么不听?


大人又是如何表现的?


孩子的想法是否一定没道理,大人的想法又是否一定有道理呢?


“孩子任性,不吃饭只喝奶”:别再以自己想法,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执拗任性,有时候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因为大人使用的方法不当,结果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配合。


有时候,有了执拗任性的家长,才出现孩子的执拗任性。


遇到孩子的问题,就事论事,而不要高度概括,以偏概全,通过分析原因来寻找解决方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家孩子的问题。


3、合理引导,撕下刻板标签


孩子除了受到家长的影响外,也会受到周围同学、老师的影响,比如有些女孩因为平常大大咧咧就被贴上“女汉子”的标签。


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不是所有的女孩都会温柔、乖巧,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样、包容的环境。


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性格,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将选择权给到孩子,而不是执着于把孩子培养成刻板印象里的样子。


在孩子因为外界标签而感到困惑痛苦时,用开放式的问题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引导孩子正确认知自己的价值,不要被外界的标签所拘泥。


标签容易固定化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跳脱不出局限。


我们不仅要注意自己不要参与到“分类”的战场,也要注意到孩子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及时往合理的方向引导孩子。


比起用标签去控制孩子,我们不如耐心去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身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做孩子的标签制造者,而要去做孩子的温柔陪伴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任性   标签   孩子   可能会   执拗   扣子   妞妞   贴上   认知   负面   外界   大人   思维   想法   家长   父母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