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中外各民族都曾对头顶上的这片天空,进行过漫长的观测,但随着不同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对于空间、时间,乃至于日月星辰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此中国古代天文,除了反应过去的科学发展外,也同时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意涵。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非常在意四季的变化与星辰的运转,因此历代皇帝极为重视天文相关的知识,并长期由皇室、朝廷所把持。尽管古代不似今日般有精细的天文观测器材,但仍发展出多种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论天三家”。“论天三家”,为三种关于宇宙和天文观的学说,即盖天说、浑天说与宣夜说。

中国历史上的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

盖天说认为整个宇宙是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曾载:“《周髀(音避)》家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周髀》即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的旧称与简称。《周髀》的“周”,即周代;而“髀”,除了指大腿骨或是大腿骨外,还是古时用来测量日影的表。

根据研究,盖天说最早于西周时就已出现,不过在后世发展中产生不同见解。由于最初设想的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无法吻合,因此有人提出天与地应不相接,而是像把伞,或是凉亭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柱子支撑。而《山海经》所载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即从此说而来。

另外还有个较晚形成的改良版盖天说,则认为天是球穹状的,而地则像是弯曲盘子状,《晋书.天文志》载:“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音盘,同盘子),天地各中高外下”,认为地不是方的,而是像个盘子,才能与天吻合。

中国历史上的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

浑天说由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年)确立,主张天地如鸡蛋。可惜张衡所注的《浑天仪注》全书已亡佚,今日只能通过《续汉书.律历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等书的注解,才能窥看一二: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说认为恒星都分布、运行于一个天球之上,此观念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根据学者研究,浑天说最早可能始于战国时期,而“浑天”二字最早出于西汉。浑天说提出后,随即与盖天说展开争论,由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载:“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故盖天说提出后便获得许多孔儒学者的支持。不过由于天象观测方面,浑天说比盖天说准确很多、且随着历代观测器材日趋精密,凸显盖天说在制订历法会有误差的缺点,但直到清代盖天说仍有许多拥护者。

宣夜说则主张天地无一定形状,日月星辰悬于空中。由于宣夜说相关的书籍很早便亡佚,今只有《晋书.天文志》抄录东汉秘书郎、身兼天文学家郗萌的节录:“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髙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靑,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靑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中国历史上的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

宣夜说认为恒星与银河皆由气体组成,这点与现代天文学说相似。另外与获得儒家思想支持的盖天说不同,宣夜说则是被道家思想影响,其观念可追溯《庄子.逍遥游》,但在实际天文观测上,不如浑天说实用。

今日大众或许对于过去天主教因主张地心说,而迫害许多科学家之事相当熟悉,但可能不知中国过去历史上的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而“论天三家”除了展现中国独特的宇宙观,也流露出儒家、道家思想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中黄   晋书   大腿骨   天球   日月星辰   东汉   古时   道家   恒星   盘子   中国   天文   日月   今日   天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