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作者:山佳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我的案头书之一,没事翻两页,唇齿留香。


书中,讲述了小姑子锺霞,不满意老爸钱基博为她选中的佳婿,于是拿出大哥锺书为她撑腰的信,结果,锺书与杨绛夫妇均挨了老爸的呲儿,妹妹最终也乖乖地嫁了。


这不,福尔摩斯情节上头,一直想知道,老爸为锺霞相中的品学兼优的乘龙快婿,到底何方神圣?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1


钱锺书,手足四人,下有两弟,锺纬与锺英,还有一妹锺霞。


一般传统家庭,都是重男轻女。但在钱家整个大家族中,男丁多,而女孩极少,这样千金都是很宝贝滴。尤其,锺书的老妈,最疼的就是小儿小女。


小姑子锺霞的任性,着实让杨绛深深体会了一把。


1935年7月,杨绛与锺书结婚。三天后,本因有回门的习俗,即嫁出的女儿回娘家。


但婚礼之后,锺书发烧,杨绛也累病了,只能推迟。


锺书病好后,就前往南京参加出国培训。杨绛只能自己一人呆在无锡婆家,“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捱了十天,就向公婆要求回苏州娘家。


新媳妇回娘家,可不能单独一人,于是公婆命锺霞陪着嫂嫂同行。


没想到,杨绛嫁入钱家的这十天,深受公公的垂青,这让锺霞大为不满,认为新嫂子夺去了老爸对自己的宠爱。


于是,锺霞披散了头发,也不肯梳辫子,就与嫂子上了火车。


第一次回门,小姑子就这么耍脾气,这让杨绛情何以堪?好在,在进家门之前,杨绛终于哄得小姑子梳上了辫子,才不至于让家人们耻笑。


要知道,杨家大宅,占地十多亩,雇着多个仆人呢。


后来,杨绛妈妈,又令门房送锺霞上了回无锡的火车。


总之,首次回门,杨绛算是领教了钱家大小姐的臭脾气。


想想看,锺霞小锺书6岁,那年也19了。19岁,都大姑娘了,还这么不懂事,比起嫂子杨绛的知书达礼,也算奇葩了。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2


1938年,杨绛夫妇留学归国。之后,锺书去西南联大任教,而杨绛留在上海,住在自己的老爸家。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带着女儿阿圆,买些东西回婆家,用她老爸的话说,就是回去“做媳妇”,即与婆婆、小姑子等钱家人,说说话,聊聊天而已,维系一下感情。


最考验杨绛的,还是一家三口困居上海的日子。


那时他们仨住在钱家的亭子间,三伏天,热得人没处躲。锺书就把浴盆擦干,坐在里面哄女儿阿圆玩。


杨绛,不能加入他们的战队,又不能捧着书堂而皇之地读,生怕婆婆、妯娌、小姑子嫌弃她“太能装”,只能对着一架缝纫机使劲,缝缝又补补。


按理说,杨绛大锺霞5岁,算是同龄人,应该有共同语言。可能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人文修养,两人都不一个频道上,自然也说不到一起。


1941年,锺霞随着二哥一家到了蓝田,她老爸钱基博工作的地方,那年,她25岁。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3


锺霞老爸钱基博,可是响当当的国学大师,古文学家。


钱穆,很有名吧,他是钱家的亲戚。杨绛与锺书的订婚仪式,他也出席了。这位钱穆先生,后来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想当年,他都没入钱基博的法眼,钱穆出书找他写序,他直接让长子锺书代笔。


此时的钱基博,正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的国文系主任。女儿来了,陪在老爸左右,一边照顾老爸,一边帮助他整理国学文集。


一天,钱基博的弟子石声淮,来到老师家,首次见到文雅端庄的锺霞,一见钟情。


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想必,锺霞的性情,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任性了。


小石回到家中,对着自己的老妈说起钱老师的女儿,大家闺秀,书卷气十足……


老妈很开明,既然你这么心仪钱老的女儿,为何不向老师当面锣、对面鼓求亲啊。


想到就做,小石红着脸向钱老说明了心曲。钱老当下并未作声,考虑了一会儿说:“我并无准备,容我想想,三天以后告诉你。”


三天后,钱老答应了小石的求亲。


这时,锺书的二弟锺纬,写信给上海的老妈,说老爸将妹妹许配给弟子,但妹妹不愿意,常在河边独自徘徊,怕是有轻生之意。


我估计啊,锺霞感觉,小石不是她的菜,也许她想找一位像自己大哥锺书一般蛟龙式的人物,喝过洋墨水,或者像大哥当年,拥有蔚然而深秀的风采。可才情与容貌,小石跟锺书都没可比性。天下之大,又有几个钱锺书啊?


锺书也在蓝田工作过,与小石同事。他与妹妹统一战线,既然妹妹不愿意,就是不合适。


我估计啊,锺书恐怕对这位小石同志,不是真的感冒,否则能入他法眼的才子,他肯定会劝妹妹嫁吧嫁吧。


锺书还代老妈写信给老爸,说生平只此一女,不愿她嫁外地人(小石,是湖南人),希望老爸再加考虑。


私下里,锺书又给妹妹写信打气,叫她抗拒。没想到,锺霞不敢违抗父命,就拿出锺书的信,代她说话。


这下,可把老爸惹火了。他一心要为女儿选个好女婿,而小石品学兼修,认为在他的培育下必能成才;女儿嫁个书生,粗茶淡饭足矣,外地人又怎么样?


于是,钱基博在信中,还不忘了讥诮长子锺书,现在做父母的,要等待子女来教育了。


得,锺书挨了老爸的呲儿,顺带着杨绛也没跑了,一起挨呲儿。


1945年8月,锺霞乖乖地嫁给了小石同志。


这点儿,与杨绛大不同。她老爸杨荫杭知道,婚姻大事,阿季(杨绛的昵称)是绝不肯让他人做主滴。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4


其实,这位石声淮石先生,手足四人四兄弟,个个都是英才名家。


先说大哥石声汉,第一届庚款留英公费生,入伦敦大学并获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农学院等大学教授,是中国农史学科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石声汉,与前南开大学校长吴大任, 同在英国留学,两人情谊深厚。石声汉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他的遗作《荔尾词存》之序,就由诗词女神叶嘉莹所为。


其实,两人从未见过面,也不相识。只是吴大任校长深切希望,叶嘉莹能为故去的好友之诗集写序。如此,叶嘉莹读到了一册不平凡的诗集,而深深感谢吴校长。


三弟石声河,是华中大学(华中师院)历史系教授。


四弟石声泰,在美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解放后回国,是上海冶金研究所的著名专家。


石声淮本人,家中老二,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据说弹得一手好钢琴。想想看,那个时代,能买得起钢琴的家庭,经济一定殷实。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的网红教授,他用一口麻城普通话,讲李白杜甫,从三国聊到盛唐,深受大家热捧。


这里说他,是因为戴教授,是石声淮的弟子,并要称锺霞师母滴。


天下之大,就是这么缘分,圈子太小,总能碰到熟人。


据石声淮的弟子回忆,听他讲课,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他一般不看教材,只是以他独具特色的长沙话娓娓道来。这里,总是想起易中天老师那一口湖北味道的普通话,太有辨识力了,目生重瞳!


石老师,对先秦典籍烂熟于心,对于《周易》、《史记》、《汉书》、六朝文史、唐宋诗文,倒背如流。


对原文,石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直接诵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讲解时,则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石老师,还有一手绝活,就是边讲课,边在黑板上画画。说到植物,他就画一张植物画;涉及到人物,他就随手画一张人物像,而且栩栩如生,让学生叹为观止,太有才了!


由此可见,钱基博为女儿锺霞选的乘龙快婿,着实是一个人物。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5


可这位石声淮石先生,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与他的大舅哥钱锺书相比,着实差了一些火候。


在杨绛眼里,公公钱基博,关心国是,却又天真得不识时务。当年在蓝田,他为国民党人办的刊物写文章,谈《孙子兵法》,指出蒋公不懂兵法而毛公懂,所以蒋公敌不过毛公。他写好文章,命弟子吴忠匡邮走。


弟子认为此文会惹火烧身,于是找锺书商量。锺书知道,越是力劝老爸莫谈国是,越会越反作用。干脆,他把臧否人物的都删掉,仅留下兵法部分。文章登出,钱基博以为是编辑删的,不高兴也没办法,此事就过去了。


而到了1957年,钱基博针对高校情况,给当时的省领导提了若干意见,他年事已高,故托付女婿寄出。


石声淮读后,怕出事,没敢寄,朋友也建议不寄为好。


但架不住岳父一个劲儿地催,信寄出了。结果,钱基博被打成右派。


此时的钱老,已是重病在身,神志不清。


学校开批斗会,石声淮被要求代替岳父大人挨批斗。


后来,每当想起,石声淮总是两眼泪光,恨自己太书生意气,当时糊弄一下老人,就说信寄出完事了,何苦让老人断气前落个右派的名声。


还好,钱老对此,一无所知。否则,凭他的个性,都会被气疯了。


估计,锺书也会打心眼里认为,这个妹夫做事太莽撞了。既然拿不定主意,就打个电话问问他这个大舅哥,总可以吧。老爸要寄信就寄信,也不看看什么气候,真是滴!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06


当年,杨绛从国外回到上海,上海是被日本人占据的孤岛。


杨绛受振华中学老校长之托,筹办上海分校,并被要求担任校长。


公公听说后,不以为然道:“谋什么事?还是在家学学家务……”

杨绛当时也在场,并未吭声。


杨绛老爸杨荫杭知道后,很不乐意:“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他,可是积极支持女儿去工作。


可到了钟霞这里,真是一辈子困在了家务里。


一次,锺霞去北京探望锺书夫妇,临行前,告诉老公可到什么地方买日用品。


没多久,家里的卫生纸用完了,石先生就去了夫人告之的百货店。一进门,就发现里面还有卖面包的。


他心想,卫生纸不可能与面包在一家商店卖。于是,转身退出。后来,石先生还算机灵,委托邻居买了。


还有一次,锺霞去世半年后,一天在教研室,石声淮对着大家说:“我现在终于学会下面条了。”


一位弟子笑着问:“石老师,要怎么下面条呢?”


“要等水烧开后再放进面条……”


弟子们,哈哈大笑,肚子都笑疼了,这个铁憨憨。


还是杨绛的夫君锺书体贴,每天一早负责两人的早餐,烤面包,煎蛋,泡三色茶,老丰富了。


钱锺书唯一的妹妹锺霞,老爸为她选择的佳婿,竟是品学兼优的他?


俱往矣,后来的杨绛在《我们仨》里说,锺书的妹妹生了两个聪明美丽的女儿,还有两个小儿小女我未见过。爹爹一手操办的婚姻应算美满,不过这是后话了。


您,又有何高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蓝田   佳婿   老爸   乘龙快婿   小姑子   华中   妹妹   品学兼优   娘家   嫂子   公公   上海   弟子   校长   大哥   女儿   老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