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三国史-土崩瓦解

这句成语出自《九州春秋》,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想得到冀州,冀州牧韩馥同意让给袁绍,但他的手下将领斗志昂扬,说出了这个成语,原文:“请自以见兵拒之,旬日之间,必土崩瓦解“---10天内,必会痛扁袁绍!

袁绍是四世三公家境,朝廷任命的司隶校尉、勃海太守、邟乡侯,自封车骑将军,讨董诸侯联盟盟主。除了董卓,他就是天下第一人了。为什么冀州牧手下将领能夸下海口,是因为吹牛不上税吗?

冀州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从军事方面讲,韩馥有军队数十万,是当时数量最大的州级武装,更厉害的是韩馥还有万张强弩。弩的杀伤力比箭大多了,而且装备费用高,但也是最先进的武器。

冀州的军官们对自己的实力非常自信和骄傲,他们向魏郡邺城---韩馥所在地---集结靠拢时,走的是水路,在途经岸上有袁绍军营的路段,他们特意摆出威武的军容军姿敲着战鼓,上万人在袁绍眼前漂过,给袁绍腻歪坏了,却又无可奈何

冀州的武将如此,文官也不含糊,他们劝韩馥不要放弃冀州牧的权位,劝他说: "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三国志·袁绍传》)

”百万“、”十年“也许是夸张之词,但冀州确实非常富足。各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一线兵马在二十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在北方战区,这些人的军粮,都是韩馥负责供给,而且起码持续了一年。总之,冀州兵强马壮经济富裕。

袁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袁绍的司隶校尉是朝廷授予的,但他在离开雒阳时,已经停薪留职“悬节于上东门”(《后汉书·袁绍列传》)而去了,手里没有这部分军队。车骑将军是民间组织自封的,为了统管各路诸侯方便。袁绍的实权就是渤海太守,换句话说,袁绍仅仅掌控一个郡的军队。

东汉各郡国是不能有军队的,除非是戍边的郡国,每个郡国兵马限制在五千人左右,黄巾军以后,各郡太守出于自保都有了军队,人数多少不一,参照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兵力,袁绍自己再多也就四万人。加上他联络了流亡单于於扶罗,以及河内张扬,最多不会超过十万。这兵力差距太大了。

人马少也不算大事,主要袁绍没粮食。汉末著作《英雄记》记载了袁绍的这个苦恼:“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袁绍找韩馥要冀州的时候,心里根本没底,很担心被反杀。

所以韩馥的那些将领,真的有底气说出:“旬日之间,必土崩瓦解“

但韩馥最终还是把冀州让给了袁绍,篇幅有限原因就不展开说了,但真应了那句老话:将熊熊一窝。

附冀州地图

成语解读三国史---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土崩瓦解   后汉书   单于   冀州   河内   太守   成语   校尉   国史   兵马   兵力   将领   朝廷   诸侯   手下   军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