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三国史-乱世奸雄

乱世奸雄,讲的是曹操。这个成语被《三国演义》引用,所以几乎老少皆知。在历史典籍中确有此评价,语出《异同杂语》:"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后汉书》也有类似内容记载)

罗贯中先生在曹操出场时,把这句话一字不改地搬运进了演义。他是为了烘托尊刘贬曹的演义氛围。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回真实的历史环境,又是什么意思呢?

给曹操评语的子将,是许邵,他是月旦评的主创,是人物品鉴专家。

月旦评是汉末出现的一个名人榜,与现在的榜单不同,不是谁有名谁上榜单,而是谁上了榜单,谁就有名。换句话说,就是许邵评价了谁,谁的身价就上去了。之所以称作月旦评,是每月初一发布。

能出现这样的名人榜,是汉末一种独特的上层文化的真实写照。

汉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有察举和征辟两种。

察举是地方州郡通过对人才的考察评议,最后推荐给中央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否任用看考核结果),是自下而上的。比如曹操、孙权都被举过孝廉。征辟是天子或者高官(比如三公)直接调用某人担当自己下属的人才选拔制度,是自下而上的。天子为征,大臣为辟。刘备就辟(注意读音,不是P哈)过袁谭。

汉朝的双向选拔制度一直维系着官僚体制的吐故纳新,而且效果不错。但到了汉末,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日趋激烈,人事任免成了的双方主要战场之一,都在安插自己人。另外,唯才是举,也被汉灵帝搞成了唯财是举。朝廷信誉丧失殆尽,官僚体制趋于崩溃。

在这种背景下,士人们纷纷通过自媒体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不满,他们主要抨击时政兼有品评人物,言辞激烈,高举高打,对戚宦势力发起了挑战,形成了一股清议势力,渐成时尚。他们对朝廷形成了强大的舆论讨伐,所以很快被封杀删号免官坐牢,并引发了史称“党锢之祸”的朝廷动荡。

成批的大V消失了,活着的成了真正大V。许邵(还有从兄弟许靖)的“月旦评”成了公众号中的第一大号。他们无论是褒是贬,凡是被他们评价过的人,立刻高居热搜榜第一,什么明星出轨,特斯拉失灵,都没有被他们评价过的人吸引眼球。

当然,当事人的结局会不同,被否定者如坠深渊,被肯定者飞黄腾达。

曹操得到许邵的评语,也并不容易。

开始,曹操并没意识到上月旦评有什么意义,但太尉桥玄劝曹操去找许邵开开光。桥太尉与曹操是忘年交,他的眼界是深远而宽阔的,太尉明白许邵的价值,桥玄劝曹操:"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续汉书》)。曹操这才求许邵翻牌子,但大V惜字如金,不肯评价曹操一字。

曹操的执行力很强,想得到的事情梦里也要得到,梦得。为了更像表字,故谐音孟德。梦得一直缠着大V给说说,许邵这才说出了十字评语,并流传千年。

从记载看,曹操听到后大喜。

演义里,曹操听到被评为奸臣时高兴得要跳了起来,一副贱贱地表情。实际回到当时的年代,是在黄巾军起义之前,朝局虽然动荡,但社会相对稳定。曹操高兴的真实原因是前半句:“治世之能臣”,说明自己前途无量。如果再加上后半句“乱世之奸雄”,认为曹操是个通才,无论社会怎么变革,曹操永远是浪尖儿上的弄潮儿。这样的评语,谁听了谁不高兴呢?

而被许邵点评后的曹操,也走在了人生的上升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奸雄   后汉书   乱世   太尉   国史   自下而上   汉朝   官僚   朝廷   评语   演义   成语   有名   评价   真实   制度   人才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