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杂了咕咚

“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作女人的总要离开家嫁人,作臣子的应该出仕侍君------这句赋词出自祢衡的《鹦鹉赋》,是祢衡在酒宴上应邀即兴而赋的。

《鹦鹉赋》的大意是:鹦鹉虽然聪明善言却无法避免命运的安排,孤独地被迫离开妻子故土做别人的玩物,但它还竭尽全力为主人做事。祢衡借鹦鹉以寓己,也反应出祢衡的际遇,和他想为天子报效的殷殷之情。

01、报效无门,然后骂遍天下官员

青州平原郡的祢衡祢正平是天下少有的奇人。后来孔融向天子推荐祢衡时说,过目成诵,闻耳入心。[1]

祢衡从小苦读经书坟典,“平生学迈师古人,不负堂堂八尺身。”他决心走仕途成就一番事业。

但祢衡有道过不去的坎儿:他出身寒门,而非代代为官的世家子弟。

汉朝的人才选拔是察举制,从政策条文上看,朝廷揽才对象普照天下,不分高低贵贱。实际上,汉末的官僚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人才库,世家子弟才是州郡官员的真正接班人。

比如刘备,他在建安元年前后,先后担任过豫州刺史和徐州牧,握有两个举荐茂才(即秀才)的名额。刘备先给了司徒袁滂的儿子袁涣[2],后给了袁绍的儿子袁谭[3]。

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微乎其微,间或有运气好的,做到郡国级别,头发也要白了。程昱当县令时,五十二岁,当郡国国相的时候,五十四岁,还幸亏爆发了各种战争,幸亏遇到了唯才是举的曹操。

当然,如果自家姐妹被天子选中入宫,或者,为了成功,挥刀自宫,也许可以成为大将军或者十常侍这类的。但祢衡既无法献妹,也无法献身,所以也就无法从寒门跳进龙门。

龙门是有门径的,密码用的是生物识别技术:你爸的血或者你姐妹的血。血,可是天生的哦。

祢衡心有不甘,他要寻找机会。

中原黄巾军爆发,青州是重灾区。祢衡是个文人只好避祸外逃,但局势稳定后,他四处游学寻找门路,万一找到任意门呢?…..推开一看正是要到的地方。

建安元年,天子刘协移驾颍川许县,许县成为新的京都机会一下就多了。新首都的建设需要人才。[4]

于是天下的贤士大夫,四方来集,饥渴的才子们手举着简历,蜂拥到了刚刚开门的人才招聘中心。

招聘中心外面的土路上,一只流浪狗被突然出现的大量跑酷人群吓到了,不由自主地往后一跳,竟忘了自己本来是想闻一闻身旁母狗小花屁股的。不过,它也不是没有收获,人群冲进中心以后,它从大家挤落的物品堆里,叼到一只熟皮袜子,送给了小花。

冲锋的人群里,挤着祢衡的身影。

祢衡怀揣着梦想和刻好的名刺,兴冲冲地在各个招聘部门的摊位前介绍着自己。只要有中意的部门留下自己的名刺,就算推开了人生如意门。

招聘会结束,人才们又疯狂地冲出招聘中心,急速奔向各自新的岗位。

冲锋的人群里,没有祢衡的身影。

祢衡独自站在招聘中心外面的土路上,掏出自己的名刺看着,上面刻的字因为摸来摸去已经磨得模糊了,他把名刺扔到了远处,转身就走了。(《典略》:(祢衡)书一刺怀之,漫灭而无所遇)

小狗以为有了好东西,追了过去,跑到名刺跟前,低头嗅了嗅失望地走开了。

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失败,让“尚气刚傲”的祢衡倍受打击,他也认清了现实,他决定放弃,放弃寻常路。没有爆发的沉默就是灭亡,祢衡不想太早的灭亡,开始了惊世骇俗之路。

战争爆发之前,汝南郡的许靖和许劭哥俩,每月给当代人物出个评语写个评价,风靡汉朝,连曹操都死说活说求评价。二许这个栏目叫“月旦评”。

祢衡索性来了个“扯蛋评”。[5]

祢衡的扯评如下:

评世家子弟陈群、司马朗:都是些屠夫卖酒的贩夫走卒之辈;

评荡寇将军赵融:可以担任膳食科科长,别辜负了他的爱吃肉大肚子的特长;

评尚书令荀彧:长得不错,可以把脸借给别人吊丧,其他就没啥用处了;[6]

感觉祢衡这是因为没被任用,嘴炮泄私“粪”的节奏。

当然,祢衡也不能贬损所有人,还是要赞扬个把人以表明自己公证。他首肯了两个人:“老的孔融,小的杨修。”孔融是祢衡的老朋友,比他大二十岁[7],杨修比祢衡小两岁.其实,祢衡跟杨修没有什么交集,不过是因为孔融欣赏杨修罢了。这年祢衡大约二十四岁[8]。

夸奖别人不是祢衡的重点,他接着抡起大棒子说:“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其他人都不值得一提[9]。

互相尊重是社会交往基本规则,祢衡打破了这个常规,他拿出了自绝于天下的气势,疯狂毒舌四面树敌,结果没有不恨他的[10],但祢衡红了。

常言“多个敌人多堵墙“,但祢衡不怕,他拿自己当立邦漆,到处找墙刷自己,墙越多名声越大。

就连司空曹操都知道了祢衡,祢衡成为天下第一喷。

孔融向曹操还有天子推荐了祢衡,他不但夸奖祢衡是不世出天才,还押上了自己:如果推荐有误可以接受欺君处置。曹操听说过祢衡,他同意见见。[11]

但祢衡不同意,因为他没想好。

祢衡虽然选择挑战全天下,但他并不傻,天下是虚的,自己再过分也不会遇到实际恶果。

曹操是朝廷首辅,是天下的化身,他如果对自己不满,可以立即执行。

祢衡该如何向曹操表态?如果继续疯魔,有生命危险。如果恢复常态以礼应对曹操,有侍奉权贵之嫌,自己卓尔不群的人设,立刻坍塌,之前做的所有不要脸,就真成了不要脸。

天性率真的特点会瞬间转化成虚伪的假面。

祢衡回复:不去,我是个疯子,都离我远点儿!(《后汉书》自称狂病,不肯往)

祢衡给自己留了后路,也是个试探。如果曹操以此不再邀请自己,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但曹操并没有罢休,他是个务实的人,他要看看祢衡这么有名,到底有没有才干。曹操最大的优点就是肚子里面能撑船,可用“度外之人”(《三国志·杨阜传》)。

看到曹操如此坚决,祢衡只能接招。祢衡不能输,自己是不畏权贵的旗手。

祢衡进一步试探。他开始随便胡说了,虽然没到侮辱曹操的地步,但多有不敬[12]。当然,祢衡还是不愿意正面冲突,希望曹操知难而退。“不跟疯子过不去”对副国级的曹操,是个体面的理由。

曹操反而盯上祢衡了。

祢衡不了解曹操,曹操行事以法家为核心,讲究实事求是,他看不得有人欺世盗名招摇撞骗。曹操判断,祢衡屡次推脱,一定没有真才实学。

曹操不再邀请祢衡,而是直接下达命令,安排祢衡作个宴会敲鼓的鼓手。他要羞辱这个大话欺人的祢衡[13]。让自认名士的祢衡,为自己和大家作最底层的鼓吏。

不过,曹操的安排也并非随意,他听说祢衡擅长击鼓,索性给他个机会[14]

。如果祢衡连擅长的击鼓技艺,表现得都一塌糊涂,那么祢衡的人设就会被自己的鼓槌击塌了。

接到担任鼓吏命令的那一刻,祢衡不犹豫了,他知道,自己人生的巅峰之战就要来了,没有比当面diss首辅,更癫疯!

祢衡,做了充分准备。

02、击鼓没有骂曹,骂曹是一个月以后的事

东汉后期每年有两次天子参加的大朝会,一次是正月初一,另一次是十月朔日[15],是进行大的祭拜商量重要国事的最高会议。而日常事务会召开常朝,由首辅召集大臣们商量解决。

大朝会的礼乐是很隆重的,为了能顺利进行,之前会有排练。建安二年八月十五,为了彩排十月的大朝会,曹操在常朝中,安排了击鼓的节目[16]。

参与宴会的鼓吏并非一位,但所有到场的各位官员心里都明白,祢衡是主角,羞辱祢衡是主题。大家坐在各自的位子上边看边吃瓜。

祢衡出场,

寂静,

鼓响,

技惊四座。

鼓本身的声音是单调的,而且古代制作鼓的工艺和材料比较简单,更显得枯燥,但古代高超的鼓手会用不同的手法、力量和节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得到与鼓曲相配的情绪氛围。[17]

祢衡携挎着鼓,昂着头,手拿鼓槌一边敲击,一边小步随节奏间顿间行[18],所谓“头似青山峰不动,手如白雨点更疾“

祢衡的鼓曲激荡悲壮震撼了在场所有人,听者莫不慷慨。“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世说新语》)

祢衡击鼓的过程中,是不断靠近曹操的,这让负责安保的官吏非常担心,他喝止住祢衡击鼓,理由是祢衡必须更换衣服。[19]

原来,鼓手不能穿自己的衣服,要统一换上鼓吏的工作服:岑牟、单绞和小裈。而祢衡就穿着自己的衣服击鼓。[20]

岑牟,是一种尖朝上样子像头盔的绢帽;单绞,是颜色晦暗的黄色单衣;小裈,是短裤。

这是低等衙役的服装,而不是名士的fashion时装。能感觉到上长下短的打扮确实有一丝滑稽。

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山东汉代百戏石画像-祢衡的鼓吏服类似左侧的帽子和裈,右侧是建鼓舞-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鼓吏换成简约服饰也是应该的,击鼓时动作可以不受约束。更为重要的是要换上小裈。裈,是有裆的裤子。在汉代,裤子是没裆的,想象下,一个穿开裆裤的男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舞之鼓之,亦或不乏金鸡独立之姿态……画面不要太美!

祢衡就是这样击鼓的,尽管有袍袖,尽管腰间有鼓,但祢衡雄赳赳的男子之气彰显无遗。

让鼓手换衣服,是怕鼓槌太多,容易敲错鼓点儿,也算专业的思路。

祢衡不换衣服就上场,是事先想好的。你曹操作贱我为鼓手,那就不要怕我耍贱。现在有人说我祢衡没换衣服,那就现场换,“想贱何太急”!

既然你曹操看不清我真实的面目,我就展示给你看。

祢衡在曹操和众人面前脱光衣裤,而且他并不急着穿上工作服,裸体时长够米开朗基罗雕塑出大卫的[21]。

换好衣服的祢衡接着击鼓,击醒了全场的目瞪口呆。

祢衡所奏乐曲叫《渔阳参挝》,讲的是东汉渔阳太守彭宠反汉被杀的故事。这也是事先备好的,祢衡要用打击乐打击曹操。

曹操是识才的,他不仅折服于祢衡的击鼓水平,更从祢衡的行为举止看到了祢衡并非全是虚名。

祢衡曲毕,曹操自嘲地说“我本来是想羞辱祢衡的,却反被祢衡羞辱。”曹操指的不仅仅是礼仪上的[22]。

孔融虽然也是狷狂之辈,曾经对父母人伦大放厥词,但那是口活儿,在好友祢衡的行为艺术面前,级别太低不够嗨。

裸体表演的演员和主席台的观众都没害臊,孔融的脸却挂不住了,面对祢衡,孔融不自觉地收起轻狂,很严肃正统地责备祢衡:“你是大雅之人,怎能在这么正式的场合做出如此无礼之事呢!你应该向司空大人赔礼。”

看着孔融焦急的表情,祢衡同意了。

过了一个半月,孔融告诉曹操,祢衡要来拜见道歉。

曹操大喜。我作为司空没有仗势杀你,你也能认罪道歉,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图片来自网络

曹操特意告诉看门人,要及时通报访客的情况[23]。别因为下人的怠慢,诱发祢衡精神疾患间歇性发作。

但祢衡迟到了,日落时分才到。祢衡再次从服装上来了个行为艺术,他非但没穿着拜见的正式礼服,反而头戴粗布巾,身穿粗布衣,手拿木杖,一身丧服地来到曹操的营门前,坐在地上杵着木杖破口大骂[24]。

祢衡通过曹操安排自己当鼓吏这件事,已经有了判断:曹操及其谋臣并不会任用自己。谁会放心使用自己羞辱过的人呢?

祢衡深知,自己在朝廷的仕途,已绝。

与其认错赔罪的离开,不如留下一个高傲的背影。“头可断,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

看到祢衡的可耻行径,曹操这下真生气了,这天是大朝会的特殊日子[25],也就是说是个所有官员都要出现的日子。但曹操并没打算杀死或者让别人杀死祢衡,更没有怪罪孔融举荐不当之失。

说到这里,我必须为曹操说两句话。

信史每每提及此事时,都记录了一个细节:曹操大怒,并说:“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因为怕别人说我不能容人,所以我不杀你。让另一个小心眼儿把你杀了,来,押送刘表!

这样的心里表白,让听到的臣下怎么想?原来曹头没杀我,不是不想杀我,是担心别人说闲话,还是赶紧留条后路吧。瓜众们一定恍然:“奥~!曹操的大度原来是假的!他就是喜欢借刀杀人。我就说嘛……”

别说曹操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是个优秀的朝廷管理者,就是一位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绝不说出来吧?史书里的曹操,不会是个傻子吧?

实际上,曹操并没有打算借刘表的刀杀祢衡。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要从不同角度推衍。

祢衡拜见曹操是在建安二年,此时的曹操刚刚掌握朝廷大权,周围强敌环伺。比如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就写信劝曹操迁都到邺城(袁绍的治所)。而曹操虽然没答应,也因为害怕袁绍的势力影响大局,主动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担任司空。[26] 司空是三公级别,大将军是上公的级别,可见,曹操自降了一格。

刘备正是建安二年投奔的曹操。之前,刘备帮陶谦打过曹操,帮吕布对峙过曹操,是真正的敌人。但曹操力排众议没杀刘备,更是好吃好喝给官做。

曹操对此解释说:“方今收英雄时也。”(《三国志·武帝纪》)这反映出他的政治思路。当时的曹操正在事业上升期,他要招揽人才。

历史,误解了祢衡和他的领导们

图片来自网络

曹操连敌首刘备都没杀,对祢衡这样的文人骚客难免一时生气,但根本不可能放在心上,搁置不用就行了,不会大喊着“我要借刀杀了你!” 两个人的阶层差距太大了。高官与布衣对飙,名声受损的永远是高官。

其实,在击鼓的过程中,祢衡始终也没与曹操正面交锋,哪怕他裸衣曝露,曹操也是坐在主席台的C位上看着下面表演的祢衡。政治家在人事方面从来都是深沉的。

03、离开曹操以后的路,都是祢衡自己选的

话说回来,祢衡离开曹操后确实到了刘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是祢衡自己去的。 “(祢)衡知众不悦,将南还荆州。” (《典略》)

当初祢衡躲避黄巾军先在荆州落的脚,然后去的颍川许县。 “兴平中,(祢衡)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后汉书·祢衡传》)

以祢衡的性格,曹操既然没有任用自己的意思,是不会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落脚的,所以他选择回到刘表的荆州也符合常理。

不过,返回荆州的祢衡已经不是从前的祢衡了,他去首都不但骂遍名士还辱骂了当今第一权臣曹操!祢衡不是蹭热度,是蹭烫度。从籍籍无名跃入油锅成了当红炸子鸡,占据热搜榜头名。

刘表是非常喜欢名士的,因为他以名士自居。

天子东归后,“四世三公”的袁绍与“赘阉遗丑”的曹操之间出现了分歧,刘表选择反对曹操。

也是建安二年,张绣攻打曹操的时候,刘表出兵出粮地支持张绣。[27]

现在,祢衡是名士了,刘表表示热烈地欢迎。[28]

祢衡的内心是忠诚的,看到刘表对自己敬重,他也不遗余力地为他出谋划策,刘表对他也非常认可。在刘表这里,祢衡活了,他认为自己施展才能的时机到了。而这个机会,是自己飙出来的,他打算飙下去。所以,祢衡的行为是乖张的,他也只能走奇葩路线,否则藐视天下的光环就熄灭了。

有一次,祢衡外出了,但有个奏章急需拟写,刘表的众文士苦思冥想咬着毛笔叼着衣角好不容易写出了奏章,正在大家松口气兴高采烈的时候,祢衡回来了。祢衡只看了一眼,就一把把奏章扯坏扔地上了,扯是祢衡最擅长的。“表怃然为骇”(《后汉书·祢衡传》)。

祢衡出场,

毁简,

错愕,

寂静四座。

感觉众人瞬间傻在那里,也许有人看着地上的碎竹简,会弱弱地问一句:“正平,你是急着上茅厕,没厕筹吗?我这儿还有条没写字的竹简,你拿去用吧。”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众人纷纷拿出一条条竹简给祢衡当厕筹,完成了一次“众筹”。------这段是我脑补乱入的,算额外赠送部分。

祢衡径直拿起笔墨走到桌几前,瞬间重新写就了奏章,递给了刘表。看了新的奏章,刘表被祢衡的才学所折服[29]。

刘表文士们也附和感叹,不过,感叹的是自己在刘表面前的地位要悬。

人必然是趋利避害的,面对祢衡的得意,众文人放弃前嫌联合起来,一起在刘表那里诋毁祢衡,只要祢衡称颂刘表,他们就咬文嚼字过度解读地悄悄告诉刘表:“祢衡实际是在明褒暗贬,说主公您的短处呢!“[30]

刘表是个思路不太清楚的人,既不能在别人对的时候从善如流,也不会在自己对的时候力排众议。他开始渐渐疏远祢衡。

刘表不善于用人是出名的。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评价刘表:“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刘)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三国志·王粲传》。王粲曾经避乱于荆州,在刘表手下做过事,他的看法应该是客观的。

祢衡虽然狂妄但心细如发,他也感觉出刘表对自己的隔阂。

信史再次站出来说,刘表把祢衡送往黄祖,为了借黄祖之刀杀人。这同样是不合情理的,作为皇室宗亲和封疆大吏的刘荆州,没必要为了小小的狂士祢衡影响自己的名节。因为无论是谁杀的,只要祢衡死了,骂名一定是刘表的。

祢衡去黄祖那里,也是他自己主动离开的。他是个孤傲的人,等别人提出再走是种侮辱,祢衡跟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不错,所以祢衡去了夏口。就像老电影里的英雄被捕时,总有句经典的台词以示高洁:“放开手,我自己能走!“(《典略》: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黄)射与(弥)衡善,随到夏口)

虽然看上去祢衡的选择很有尊严,但他的领导从司徒到荆州牧再到江夏太守,无疑是一条从中央到郡国的仕途下坡路。

江夏太守黄祖同样对祢衡非常器重,甚至评价祢衡写的文书就是自己所思所想的内容。[31]

但祢衡在一次黄祖的船宴中出言无状:“死公!云等道?”(死老头!这是说的什么话?)。也说不清他是骂黄祖还是骂别人,反正祢衡以骂领导成名,黄祖就把骂接了过去,下令把祢衡抓起来用鞭子抽。

本来黄祖也没想速杀祢衡,毕竟他是儿子黄射的朋友,此时黄射没在场。而且,这句话也没到死罪地步。但祢衡宁折不弯骂得更欢了,黄祖出身大族,岂肯在众人面前受此侮辱,下了杀令。加上黄祖的主簿(类似秘书长,文官的首脑)平时被祢衡得罪狠了,立刻就把祢衡咔嚓了。等黄射光着脚赶来急救时,祢衡已经永恒了。[32]

祢衡死时二十六岁,换句话说,他成名两年就仅成名字了。

祢衡每次都重复着高开低走的行为轨迹,像个无限循环小数,但小数能无限,祢衡不能。

尾声

本文开篇提到的《鹦鹉赋》,是祢衡为黄祖做事期间写的,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期,说明他始终是想为朝廷出力的,但却郁郁不得志。文章结尾处有一句:“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像一句神秘的谶语,让祢衡逃不出宿命。

纵观祢衡的一生,他是有才能的,但并非栋梁济世之才,不过是文人的书生之才,写写文案搞搞文艺陪高干子弟饮酒赋诗可以,真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指不上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任领导,都只是尊重他而没有倚重他的根本原因。

范晔把祢衡放在了《后汉书》的《文苑列传》里,也反应出他对祢衡的客观评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祢衡的真实形象已经被模糊误解了。

==========================================

[1]《荐祢衡表》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2]《三国志·袁涣传》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3]《三国志·先主传》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

[4]《后汉书·祢衡传》: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5]《裴注三国志》引《典略》:是时祢衡来游京师,诋訾朝士,谓无直事

[6]《裴注三国志》引《典略》:曰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耶……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濬,赵健啖肉也。

[7]《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8]《荐祢衡表》: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

[9]《后汉书·文苑传下》:“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10]《裴注三国志》引《典略》:於是众人皆切齿。

[11]《后汉书·祢衡传》:(孔融)上疏荐之。

[12] 刘孝注《世说新语》所引《文士传》: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

[13] 刘孝注《世说新语》所引《文士传》: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

[14]《后汉书·祢衡传》(曹操)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

[15] 《续汉书·礼仪志》注引蔡邕曰:“髃臣朝见之仪,视不晚朝十月朔之故,以问胡广。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省,唯六月、十月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

[16] 刘孝注《世说新语》所引《文士传》: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

[17] 程天健:《鼓史浅论》,《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8]《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蹀躞而前,容态有异。

[19]《后汉书·文苑传》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

[20] 刘孝注《世说新语》所引《文士传》:操欲辱之,录为鼓吏,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故衣,易新衣。

[21]《裴注三国志》引《典略》: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

[22]《裴注三国志》引《典略》: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23]《后汉书·文苑传》: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24] 张衡《文士传》:至日晏,衡著布单衣,綀布履,坐太祖营门外,以杖捶地,数骂太祖.

[25]《裴注三国志》引《典略》:至十月朝,融先见太祖,说“衡欲求见”

[26]《三国志·武帝纪》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

[27]《三国志·武帝纪》: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28]《裴注三国志》引《傅子》:(刘)表悦之以为上宾。

[29]《后汉书·祢衡传》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

[30]《裴注三国志》引《傅子》:是言实指表智短,而非衡所言也。

[31]《后汉书·祢衡传》: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32]《后汉书·文苑传》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菙。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后汉书   文士   太守   建安   青州   荆州   奏章   名士   太祖   鼓手   文苑   鹦鹉   朝廷   天子   误解   领导   体育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