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四④|蔡元培:“救国”与“读书”的不等式

百年五四④|蔡元培:“救国”与“读书”的不等式

(▲蔡元培像。图片来源:网络)

“五四运动”主将、骨干、中心在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许德珩、张国焘等,既有右倾,也有左倾,这是不争的事实。蔡元培对过热的政治运动有所保留,但倾力支持、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身安全,也是不争的事实。


“五四”而后,大家很热心群众运动,示威运动。那一次大运动,大家虽承认他的效果,但这种骤用兴奋剂的时代已过去了。大家应当做脚踏实地的工夫。

──蔡元培《在北大话别会演说词》

(1920年10月20日)


蔡元培是与孙中山一起干革命的元老,曾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1月至1927年7月长北大十年半。迄今为止,他是影响北大最深、最受敬重的北大校长,在中国教育界的名望也难以超越。

老北大的师生员工,都称他为“蔡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从不称他的名号和职称。这反映了老北大的人对蔡先生的景仰和热爱。”(郑天挺《蔡先生在北大的二三事》)胡适任驻美大使时,非常敬重他,每次提及时“只称蔡先生而不名”,生平最佩服蔡先生的领导作风,“只谈政策,不管行政,他最会用人而对人信任亦专。”(傅安明《回忆胡适之先生》)

1922年,蔡元培以北大校长身份赴欧美考察教育,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的中国中年教育工作者,亲眼所见北大学生对校长的敬仰,公开地说:“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学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各种政治势力争论了“五四运动”的正统。无论谁领导、谁传承,“五四运动”主将、骨干、中心在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许德珩、张国焘等,既有右倾,也有左倾,这是不争的事实。蔡元培对过热的政治运动有所保留,但倾力支持、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身安全,也是不争的事实。

力挺爱国 营救学生

“先生就呆坐他的会客室里,从下午九时左右起,一直过了十二时以后不走”

将“五四”游行前后蔡元培言行的多个细节串起来,虽然没有直接领导这个爱国运动,但清晰表明他引导、支持、保护的逻辑和立场。

细节一:1919年5月2日,他在北大饭厅召集学生班长和代表百余人开会。与傅斯年、许德珩同班的北大学生何思源在《五四运动回忆》中说,蔡先生“讲述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牺牲中国主权的情况,指出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细节二:2日晚,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钱能训密电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准备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3日凌晨,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前往蔡元培家告知此消息。胡适在1929年1月16日的日记中印证此事。“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失败的消息传来,徐世昌主张签字,陆征祥、王正廷、伍朝枢皆主张签字”;汪大燮连夜去看蔡元培,“告以此时形势,说学生不可不有点表示。蔡赞成其说,故四日有大游行,遂有打赵家楼的事。”

细节三:汪大燮所称的“学生不可不有点表示”,显然是指通过学生游行,抗议施压北洋政府,推翻已作出的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决定。蔡元培不仅认同,而且马上行动,当天即到北大,转告新潮社的傅斯年、罗家伦、康白情、段锡朋以及国民社的许德珩等人。

细节四:3日晚,北大在三院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实质是“五四”游行的动员大会,推定许德珩起草宣言。蔡元培不仅批准召开会议,而且为方便许起草宣言,“立即批了条子,叫总务课给我一刀纸。五月四日,北大学生整队出发到天安门示威,蔡先生是支持的。”(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

细节五:5月4日上午约11时,学生游行队伍在红楼后的空地集结,准备出发之际,教育部派代表和军警前来阻拦,北大队伍因此最晚抵达天安门广场。张国焘在《我的回忆》、北大1917级哲学系学生杨晦在《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中都声称蔡先生有阻拦。蔡元培本人回忆,对1918年夏学生反日请愿有阻拦且事后辞职,但对1919年“五四”游行没有阻拦。“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细节六:不仅拒绝开除学生,而且全力保释被捕学生。学生游行队伍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后,北洋政府现场逮捕32名学生,其中20名北大学生。5月4日,教育部发布训令,要求蔡元培“严尽管理之责”,对不遵守约束、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应即立予开除”。支持“五四”游行的蔡元培当然不会执行。

相反,当晚北大学生在三院大礼堂集会,商讨救援被捕学生。他来到现场,对束手无策的学生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全场欢声雷动。接着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关于善后处理事宜也由我办理,只希望你们听我一句话就好了。”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从明日起照常上课”。(曹建《蔡孑民先生的风骨》)

蔡元培日夜奔走,极力营救被捕学生,其中一招就很绝。前外交总长、财务总长、时任招商局董事会会长孙宝琦为段祺瑞所敬重,5月4日晚,蔡元培前去拜访,请他设法向段求情。孙表示困难,“先生就呆坐他的会客室里,从下午九时左右起,一直过了十二时以后不走。”(曹建《蔡孑民先生的风骨》)为救爱国学生,他是不惜老脸了。

5月5日下午2时,蔡元培与北京其他12所大专校长集聚北大,商谈营救被捕学生,会议声明“虽致北京教职员全体罢职亦所不惜”。5月6日,蔡元培带领各大专校长与警察总监吴炳湘交涉,愿以身家保释被捕学生;当晚,又召集罗家伦等学生代表,商议次日学生停止罢课,北洋政府保证释放被捕学生。

细节七:5月7日,北大学生复课,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20位学生全部释放。学生返校时,蔡元培率全校师生员工在红楼广场迎接,致词慰勉。

被捕学生之一许德珩回忆,“先生是那样沉毅而慈祥的,含着眼泪,强作笑容来勉励学生,安慰学生。那种慈祥伟大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今日多多的回忆,是值得我们办教育的人多多效法的。”(许德珩《吊吾师蔡孑民先生》,又见《回忆蔡元培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北洋   胡适   不等式   爱国   和约   巴黎   总长   敬重   中国   北大   校长   事实   细节   北大学生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