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盘点:印度性别与宗教歧视引起持续骚乱


2019年全球盘点:印度性别与宗教歧视引起持续骚乱

(▲2019年1月1日,300万印度妇女组成约620公里长的“人链”,统一伸出右手,持续15分钟,抗议歧视妇女的宗教和法律禁令,呼吁男女平等。图片来源:环球网)

摘要:莫迪这次修订《公民身份法》的如意算盘有三个。没有预料到民意强烈反噬,引起其他种族和信仰的国民强劲反弹,引起世俗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悍对抗。

印度充斥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但人民的权利意识已觉醒,年初、年末的两次抗议震撼世界。

在喀拉拉邦南部的沙巴瑞玛拉神庙是印度教的圣地之一,因认为生理期的女性“不洁”,禁止10到50岁的女性进入神庙,1991年竟然获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成为地方法律。2018年9月28日,印度最高法院裁决,废除这一违反性别平等宪法原则的禁令,随即引发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暴力冲突。

1月1日,在喀拉拉邦共产党政府的支持下,各行各业300万印度妇女组成约620公里长的“人链”,统一伸出右手,持续15分钟,以和平的方式抗议歧视妇女的宗教和法律禁令,支持最高法院裁决。

1月2日凌晨,两名勇敢的印度女性突破阻碍,进入该神庙。她俩离开后神庙关闭一个小时,神职人员进行古老的仪式“净化”,以消除她俩带来的“污染”。此行再次引发暴力冲突,导致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12月10日、11日,印度议会联邦院和人民院分别通过《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印度总统科文德12日签署生效,迅速引起全国大规模骚乱。截至12月22日,导致23人死亡,1500余人被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迟访印行程。

此次骚乱的重灾区阿萨姆邦,担忧来自孟加拉的约100万非法印度教徒移民合法化;占印度总人口14%的穆斯林,担忧已获得合法的公民身份被剥夺和边缘化;其他地区和人民抗争,则是维护世俗主义的宪法原则,抵制愈演愈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助推莫迪2014年5月上台、今年5月绝对优势连任。他尝到甜头,连任后加快印度教民族主义步伐,在废除宪法第370条(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重建阿约提亚罗摩神庙等印度教民族主义传统议题上,接连实现重大突破。

莫迪这次修订《公民身份法》的如意算盘有三个。一是将印度教民族主义神圣化、唯一化、国际化;二是将印度打造为“印度教徒永远的祖国”,不仅是信仰上、情感上,而且是法律上;三是履行竞选纲领的承诺,印度成为所有受迫害印度教徒的“天然家园”,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没有预料到民意强烈反噬,引起其他种族和信仰的国民强劲反弹,引起世俗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悍对抗。印度正在艰难走向政教分离、男女平等、信仰自由的现代化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印度   印度教   最高法院   世俗主义   如意算盘   民族主义   骚乱   神庙   禁令   教徒   拉拉   宪法   抗议   公民   宗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