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总纲,也是一切《般若经》的总纲,也是一切修持法门的理论总纲。著名的禅宗六祖就是因这句话而开发了清净自性,彻悟佛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话,寂照同时,离二边而归中道。所谓“无所住”,就是不住一切有为诸相,不住一切妄想执著;所谓“生其心”,就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所住”心,也就是清净自性,真如实相,一切诸佛。所谓“无所住”,无妨随缘而住,随缘而住则是无心而住,虽住而实无所住也;所谓“生其心”,就是任运而生,法尔现前,不加任何的人为造作,虽生而实无所生也。这二者,“无住”是“寂”,“生心”是“照”;唯有“无住”方能“生(清净)心”,唯有“生(清净)心”方称“无住”。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双方相互包含、包容,既是一个,也是二个;既是二个,也是一个)。


《金刚经》上半卷是通过对“境界”的论述来说明“无所住”,也就是“离相”的;《金刚经》下半卷是通过对“心”的论述来说明“无所住”,也就是“离念”的。上半卷劝人远离对虚妄境界的执著,仅仅是外在的(所执);

而下半卷劝人远离对虚妄幻心的执著,完全是内在的(能执)。全经步步深入,由粗入细,由外到内;由“所”到“能”,由“边”到“中”,直至能所双遣,离无所离,证得究竟的实相境地,返归天真清净的本地风光。详细请参见拙著《金刚经释义》的“金刚经总论”一文。《金刚经》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又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拙著   总纲   自性   金刚经   中道   虚妄   禅宗   法门   释义   清净   论述   菩萨   执著   境界   也就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