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感言: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其实我很少读莫言作品。但因为他是山东作家,我关注他还是很早的。记得年轻时读他的《红高粱》,是从《齐鲁晚报》上连载读到的。当时感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很新颖,很有感染力。后来张艺谋将其拍成电影,获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从另一方面捧红了莫言。同时张艺谋的获奖在国内受到批评,说是向西方人展示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讨好西方人获奖。其实莫言的《红高粱》里看不出中国人的丑陋,是完全正能量的作品。

莫言获诺奖,在国内受到的某些批评与张艺谋何其相似。说是莫言为了获诺奖抹黑中国,讨好西方,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近莫言网上走红是由于莫言获诺奖的感言被扒了出来。大家一味地探讨他感言中有关母亲捡麦穗被打的事是谎言。他母亲是"偷"而不是"捡"。莫言是在抹黑中国。

我赶紧从网上搜出莫言感言读了读,我真有点哑然失笑。这些攻击莫言的人真是把文革中乱扣帽子的本事学到手了。我满篇感言没看到一句抹黑中国的语句。

莫言感言的的大半部分主要就是写母亲。由于他获诺奖,家人亲人都分享了他的光荣,而他最想念的,对他影响最大的母亲却于1994年去世,无法分享他获奖的荣耀。于是他回忆了母亲对他影响最深的四件事。

最早的一件事,是莫言用家中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由于饥饿无力,失手摔碎了热水瓶。以为会受到打骂的莫言听到的只是母亲口中发出的长长叹息。他感受到的是一个母亲对于贫穷的无奈和对子女深深的歉疚。这是莫言最早记忆的母爱。

莫言对母亲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捡麦穗了。这也是最受网友诟病的一件事,认为莫言在抹黑当时的中国,讨好西方人。还有的认为莫言母亲是偷而不是捡,看守麦田的人是忠于职守。如此上纲上线,与文革中的"文字狱"何其相似。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为了一口吃的,上门讨饭已顾不得羞,何况在收过麦子的麦田捡麦穗。从文中看,"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说明这样捡麦穗的人很多,有人用一个"偷"字用在莫言母亲身上是何其了得。再说莫言写这件事并非辩论母亲的对与错。他是写看守人没收了母亲捡的麦穗,难忘母亲"绝望的神情"和后来对打人者的宽容。一个母亲为了一点吃食而受如此屈辱,是你母亲的话你是什么感受。说出来就是抹黑中国吗?

莫言对母亲记忆对深刻的一件事,母亲将自己仅有的半碗水饺倒进乞讨老人的碗里。母亲的仁心教育了莫言。

莫言对母亲记忆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线,让母亲觉得丢了脸。母亲的诚信影响了莫言。

我不知莫言对母亲的这些回忆的哪些字眼触痛了有些人的哪根神经。他们这样不待见莫言,是嫉妒还是别有用心?

莫言感言的后半部分概括了自己的写作之路。说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后发生的很多精彩故事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我也坚信真理和正义永远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仁心   感言   正义   真理   热水瓶   麦穗   高粱   西方人   麦田   文革   中国   白菜   丑陋   母亲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