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莫言系列之四:求解获奖感言

关于莫言获诺奖的感言,我本不想讨论的。因为人们讨论的太多了,我也曾谈了本人的观点。所以上一篇文章我只谈了莫言获奖评委的颁奖词。我的主要观点是评委颁奖词是不用经过莫言的同意,里面的意识形态偏见与莫言无关。许多评论者说莫言获奖感言与评委颁奖词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抹黑中国,讨好西方。所以有必要再将莫言获奖感言解读一下。

感言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给它起个《母亲》的小标题。莫言获诺奖,母亲由于1994年就去世了,无法分享莫言获奖的荣光。而母亲是对莫言成长影响最大的人,莫言颇觉遗憾,所以他获奖后有很多话要对母亲诉说。

莫言对母亲的诉说回忆了四件事:1、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由于饥饿无力打碎了家中唯一的热水瓶,但母亲没打他也没骂他,口中只发出长长的叹息。表达出贫困生活中母亲对他的疼爱之情。2、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小时候随母亲捡麦穗,麦穗被没收,母亲被看守麦田的人打。多年后,母亲原谅了打她的人。表达了母亲宽容侍人的美德。3、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中秋节,难得全家每人只包一碗水饺。母亲却将自己的半碗水饺送给了上门乞讨的老人。表达了母亲的宅厚仁心。4、记忆中最后悔的一件事。跟着母亲去卖白菜,莫言无意中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母亲泪流满面,轻轻对莫言说,他让母亲丢了脸。表达了母亲面对贫困却诚实诚信的朴实品德。

因为回忆这四件事中,每件事都摆脱不了"贫困"这两个字。有部分人就认为莫言在抹黑中国,讨好西方人,在为西方人攻击中国递刀子。我对于这种观点是很不认同的。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的贫困生活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且也不是莫言文学作品首先展示的,对西方人来说也不是秘密,没有必要掩盖。何来抹黑之说。

还有人对这四个回忆中的细节进行深挖,说莫言家庭是富裕中农,莫言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家庭没这么穷困;说莫言母亲不是捡麦穗是偷;说乞讨老人不可能这么嚣张;说莫言卖白菜情节是假的。总之就是说莫言撒谎。其实这些人就是吹毛求疵,对当时情况不了解。富裕中农是根据解放前农户的经济情况划的成分,并不表明当时莫言家庭经济富裕。一个生产队的会计,也是仅仅挣工分的,又不多分粮,多分钱。我们这里的生产队长还出门讨过饭呢。对于"捡""偷"之争,更是无的放矢。不允许捡就是偷,麦收时节生产队从来不允许捡麦穗的。你说偷,也无法和你辩,反正也不像现在偷东西一个概念吧。

感言后半部分莫言主要写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介绍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对此我就莫言,莫言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感言   富裕中农   生产队   麦穗   水饺   不允许   西方人   中国   评委   白菜   贫困   观点   老人   母亲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