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关注我,每天一篇城市生活地理人文】


1.宁波连续十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日,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发布了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宁波第十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荣获“城市治理协同创新强市”称号。鄞州、慈溪上榜“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余姚入选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市,鄞州入选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域治理优秀案例。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是目前中国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连续举办13年来,全国累计10亿人次参与调查,100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本年度调查推选活动以“壮丽70年幸福新时代”为主题,分设就业、居民收入、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交通、医疗健康等一级指标,以及上百个二级指标,采集了10万亿条行为数据,发放了60万份主观调查问卷,调查推选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比往年更强。



2.了解宁波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

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宁波的商业史由来已久。宁波商帮曾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并且是唯一成功进行近代化转型的地方商业团体。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宁波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使宁波成为自深圳、苏州后,第3个拥有独立地铁系统的非省会城市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宁波有多幸福

根据百度地图慧眼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发布《2020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宁波居民的职住分离度为2.5公里,即在居住区域2.5公里左右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6个城市中半数通勤人口都可获得“幸福的通勤体验”,宁波、兰州、海口、拉萨、福州、厦门的幸福通勤比重更超过60%,意味着更多居民拥有合理可控的通勤时间和多样的交通方式选择,不必急急忙忙或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路上

在宁波工作的人还是幸运的。根据数据显示,宁波地区的平均通勤距离是6.6公里,除了拉萨和呼和浩特之外,是其余34个城市中平均通勤距离最短的城市。

为什么宁波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一主两副多中心、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市域理想空间格局,宁波在目前三江口-东部新城“双中心”结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化城市格局,以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格局。

交通建设则是串联这片愿景的主脉络。而确立通勤圈的概念,是为了推进区域工作人口的一体化,让城际交通的公交化、舒适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道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和低成本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宁波   舟山   幸福感   拉萨   海口   城市   公信力   浙江省   长江   海港   中国   格局   幸福   交通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