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她,一生未嫁,他,徒留牵挂。

墓志铭上被称为“文艺界的小卒”,把自己的冷暖都写入了诗画的人民艺术家,却难免在现实过得少了色彩,缺了清白。

谈到爱情,那样受众人尊敬的大家,也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留了众多的遗憾和多半的失败,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先生在他岁月的末梢,用了更多的笔墨去掩盖他的无奈。

老舍先生的家室

老舍先生的爱人是一位贤良淑慧的知性女子,她的名字叫胡絜青。

人如其名,玉洁冰清。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1905年出生,幼年家世殷厚,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青年期致力于文学创作,书画学习,早早钦慕老舍先生,几经周折,在25岁时亲自登门拜访先生,一面相见便是一生,深赞先生“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老舍先生也只是谦谦一候,两人便心照不宣,徜徉在那时的自由花海。

1931年7月,老舍先生与胡絜青结婚,放下青涩的岁月,携手柴米油盐的生活,开始体验冷暖人情的时间。

婚后,胡女士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生下了舒齐,舒乙,舒雨,舒立几位儿女,开始担负起一位妻子的责任。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她在故地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他在文坛毕恭毕敬,恪尽职守,想象中的平凡,在岁月静好的美称中延展。

本以为生活在那个年代只是黑白,悸动只能用岁月隐埋。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段对白。”

没有猜到过程中的意外,竟然在另外一个女子的书中成为一种期待。

一位才女的出现

赵清阁,命中与老舍先生纠缠不清的女子,在与老舍先生相差十五岁的上下级之间,因为道不明的缘,又聚在了一起。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如果不是在这个现实的娑婆世界发生的,一切令人悸动的情感,存在这个世界的任何空间都会被歌颂,被敬佩,被体验,可是偏偏二字,就会让人生若只如初见,美好仅仅停留在一些人的唇齿之间,咀嚼,一旦失了分寸,就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或许老舍先生与赵清阁女士的故事,仅徒留在别人的饭桌上,谈起时也只是深深的教诲,捎带夹杂些世俗的偏见。

赵清阁女士出生于1914年,河南省信阳县一个带有小资情调的官僚家庭,家境虽算不上显赫,但在当地却算大户人家。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年幼时期也曾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诗词文字,但是她的母亲在她10多岁左右就去世了,留下她和父亲继续这孤寂的人生,那时的她幼小无知,只想着怎样把仅有父亲的爱掠到自己的身边,不想着父亲再娶其他。

怎料为父对于母亲的爱也只留于迷恋年轻的时光,现在母亲过逝,父亲便再寻其他的女子寻欢作乐,之后,赵清阁的继母出现在自己的家中。

赵清阁原本对进门的继母不抱好感,频频因生活中掺和的小事离家出走,作为父亲,他不仅没有护着女儿的心理,反而时常站在继母的角度指责赵清阁不理人事,不能为家里省心,赵清阁原本没有把继母的话放心上,连父亲都现在他人的角度去责备自己的女儿,她内心时常感到愤怒。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在赵清阁15岁那年,家里的一件牵扯她自己的事情,完全把她推到了这个家的边缘。

继母在一天的晚上和她的父亲商量着准备不让赵清阁读书,思量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了些书最终也是别人家的。

这些话在无意间传到了赵清阁的耳朵里,她气愤不已,心想着要彻底地与这个腐朽的家决裂。

随后,她就决定一个人从老家信阳搬到开封去求学,这期间的生活费都是自己打工赚来的,没有花一丝家里的资金,也再没有和自己的家人联系过。

年少的内心被现实的残酷撕裂,她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地书写,用无声的文字语言,宣布着她的精神世界。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那时的她,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多的突破点。

1933年,她考住了上海美术专科学院,她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选择,在此期间,她已经开始给各大报社投稿,并次次获得赞赏。

20多岁时的她曾投稿于鲁迅先生,并意外获得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接见,文学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可能大部分源于她年幼的离合经历,让她自己深通人情世故,深知创作的灵感来之艰难。

先生与赵清阁结缘

她与老舍先生的缘分,也开始于1938年在北京开办的文协大会。

因赵清阁女士的文采斐然,经周恩来推荐,赵清阁便成为老舍先生的秘书。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先生此时在文协担任总务部主任,刚开始的上下级关系并没有让他们之间出现任何有关爱情的幻想,只是一次次的文笔显现,让他们成为相互欣赏的对象。

赵清阁已知老舍先生是有家室的人,可是相处时间的长久和两情相悦的情愫,让原本有家室的老舍在重庆这个地方显得他们才是般配。

月刊《弹花》的发布,让这两个本是同事关系的名字,因文章的投稿,变成为互传情义的恋场。

他们的界限在不断地模糊,也许是身不由己,也许是情深意切。

妻携子来到重庆

1942年秋天,北京沦陷,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奔赴重庆,来到了老舍先生的身边。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先生不知何意,竟然多次回避,心思缜密的胡女士已经猜测到事情的复杂度,只是没有多言,让老舍先生做选择。

在一旁等待着回应的赵清阁也同样做着赌注,她凭感觉,认为老舍先生会同她的妻子离婚,选择和自己过日子,可是等来的却是老舍先生的辜负。

她高估了老舍先生的胆量,一旦选择自己,他将在文坛身败名裂,为了自保清白,他没有改变的余地;她也低估了世俗的审判,流言早已公开了老舍先生和他的红颜,她无处留面。

老舍与女秘书同居,原配携3娃赶来,秘书:各居一城,永不相见

最后赵清阁也选择离开重庆,像幼年一样,离开撕裂她内心的人和地方。

几经周折,老舍先生还是放不下,在多次信中提及要带赵清阁私奔,可是换来的却是她的一句“各据一城,永不相见”的狠心。

结语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爱得深了,会转换成潜在的女性或父性,疼的感觉会麻醉和迷恋,冥冥之中,谁也说不清。

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天捉弄,美貌和爱情或许永远要为才华和理性的智慧服务,即使是遇到的真爱,在违背内心的选择下听从了世俗,结局也是不尽人意的可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老舍   信阳   几经周折   继母   原配   家室   重庆   世俗   女秘书   秘书   内心   女士   家里   父亲   母亲   岁月   现实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