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乾隆时期是“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 GDP占世界的1/3,英国人认为1792年应该和乾隆做生意,派使臣马戛尔尼带着英国的先进武器和技术到乾隆那里去。这时的乾隆已是80岁高龄,自认为功绩卓著,不必与他国通商,给英国国王回信自大地说,把清朝比作“天朝上国”,将英国看成了一个小的俱乐部,把马嘎尔尼赶走了,于是这次宝贵的和世界接轨之机会也错过了。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马嘎尔尼仔细观察以后,觉得清王朝并没有清朝想象的那么繁荣,他看到清王朝扔掉的死猪和残羹剩饭,就认为清王朝迟早会灭亡,而且果不其然,到了1840年,清王朝被英国轰开了国门。

瘦死的骆驼还是要在马之上,清朝就算再怎么落后,好歹曾经也是世界强国,怎么到了后期都不堪一击被英国打得半身不遂?事实上,缘故还在于我们本身,清朝内部透顶腐败,曾国藩这种骨干也没有多少俸禄,于是大清帝国灭亡是活该。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从乾隆开始,清朝就开始了贪腐之路,他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带着3000多人一起去旅行,这3000多人中,光是路费就要消耗大量银子,何况他只要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官员便为迎接他而搜刮民脂民膏作面子工程,中间又得花费不少银子,表面上乾隆六次下江南要花2000多万两银子,而事实上,他一次所花的钱就超过了这个数目。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而乾隆六下江南也都是花的国库中之钱财,于是就有了数不胜数的贪官,光是和珅自己手中就有8亿多赃款,等于清王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在乾隆去世15天后,嘉庆立即下令捉拿和珅,赐他白绫一根悬梁自尽,并将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嘉庆杀掉和珅是为了敲山震虎,但他反腐败力度不够,没有那种果敢,遇到许多官吏的贪官污吏,他就退缩不前,错失了治理腐败的好机会。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在此之前,马戛尔尼曾指出清朝官员贪腐的原因,他说:“中国官员的薪水不高,这使得他们容易接受礼物的诱惑。大清帝国实行的就是低薪低俸制度,让官员就没有多少收入。之后由于经常在战败后赔款,导致洋人获得了很多银元,华夏物价暴涨,而官吏的薪俸还是固定的,这导致他们陷入了困境。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我们看看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年薪吧,曾国藩在当县令时也就45两银子的年俸,再加上一些其他收入,最多也就100多两银子,按清朝的汇率,一百多两也就是现在的二万多,对于一位朝廷重臣来说,显然还不够。

基本上找不到像曾国藩一样的清官,对曾国藩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足够了,然而我们都知道就算是清明的知府也得有10两银子。不守公德的官吏就会收买百姓,纵观清代,收买百姓的风潮从未停止过,不破产倒是奇怪的了。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而清代买官卖官的现象十分严重,曾经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蒋渊的人,原本是一个普通百姓,也想买官做官,可是囊中羞涩,所以他想了“筹资”这样一种计策,他把几个朋友叫到一起,先凑够了钱,再一起立下誓言,谁当知县,谁负责当掌门,每个人都有分工,到了任上,这几个人极尽贪腐之能事,三年内贪了六十多万两白银,而他们下场也不过是罢官还乡而已。这种现象太多了。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不仅仅是小官敢这样做,比他们官位高的人贪污更过分,就像是当初因为贪污了北洋水师军费的原因,而导致甲午海战中损失惨重。翁同龢从中中饱私囊,其余的就留给慈禧过大寿。没钱去买和维护现代武器的北洋水师,就这样被不如自己的侵略狗打败,而且还签了《马关条约》,将2亿两白银都赔给了倭寇,对方也因为获得这笔财产而飞速发展。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曾国藩的年薪,不破产倒是怪事了

但是,与清廷的腐败相比,清朝的税收收入却是丝毫不减,每年的税收收入都是几千万两,乾隆时期的税收收入是四千万两,在甲午海战前10年,清王朝的税收收入是八千万两,居然在1891年达到8900多万两。这就让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外屡战屡败,可见清朝的吏治是多么腐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嘉庆   北洋   腐败   乾隆   水师   甲午   晚清   帝国   官吏   江南   英国   海战   怪事   清朝   年薪   银子   税收收入   官员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